早期锻炼在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2010-04-04李瑞雪
李瑞雪
脑梗死是造成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之一,脑梗死后肢体的瘫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98例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实施训练,取得了满意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98例脑梗死病人,男61例,女37例,年龄38~89岁,平均68.7岁。肌力0~3级68例,3级以上30例。均经CT检查确诊。住院7~66d。
1.2 方法
(1)消除心理障碍:耐心和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说明肢体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早期锻炼的好处,克服悲观情绪,鼓励病人建立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2)早期被动锻炼:体位的摆放:仰卧位时,患肢前臂伸直外展、外旋,五指分开,掌心向上,手握一馒头大小的实物,拇指远离躯干;足尖与足跟垂直于床面,髋关节微屈内旋,髋关节下放一枕,使髋关节处于内收位。患侧卧位时,前臂伸直外旋,五指分开,掌心向上,拇指与头平行;健腿的膝部屈曲放在下腿膝前的床上。健侧卧位时,下肢同健侧卧位,患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于胸前床上,手下垫一软枕。肌肉按摩:入院第1天开始给患肢肌肉按摩,方法是:轻捏肌肉从偏瘫肢体的近端依次推向远端,反复进行,或用手掌作环形按摩,每天四五次,20min/次。关节活动:从大关节开始到小关节依次做抬高、伸、屈、内收、外展活动,每日两三次。关节活动时,要使上肢始终保持外展、外旋位、下肢内收、内旋位。(3)主动锻炼:教会病人用健肢帮助患肢活动,方法是:两手交叉握紧,健肢带动患肢抬高过头、放下,反复训练,每天三四次,逐日增加次数;下肢作拱桥位训练,每天两三次。床边坐位:两手掌按住床边,拇指向外,两膝并拢,两足平放在地板上,做患脚用力蹬地训练,然后由两人帮助患者站立,嘱病人重心向患侧转移,移动患脚,开始走路训练,以后逐渐减少帮助。及早下床活动,下地活动时一定注意上肢的同步运动,并操持上、下肢的正确位置。(4)出院指导:出院前一两天将出院后如何坚持锻炼,锻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复诊等,口头和书写卡片的形式交待病人。并在出院1月、3月电话随访,12个月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
2 结果
98例病人除8例再次梗死死亡外,其余90例病人经MBI评分,70分以上73例,占74.5%,30~70分16例,占16.4%,30分以下者9例,占9.2%。
3 体会
通过对98例病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占74.5%,部分依赖帮助完成日常生活的占16.4%,完全依赖帮助的只占9.2%。以上数字说明,康复锻炼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的主动锻炼和家属的密切配合对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脑梗死由于不可逆转的中枢运动神经损伤,肢体功能不可能只依靠单纯药物治疗恢复,早期康复训练能够达到功能区的转移或重组,使患肢保持一下连续的运动状态,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从而恢复受损肢体功能[1-2]。健肢带动患肢运动,抑制了偏瘫侧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提高了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3]。持之以恒的锻炼,使肌体的功能循序渐进的恢复,避免了废用性萎缩,提高了病人生活处理能力。
[1] 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8-217.
[2] 倪朝民.脑血管的临床康复[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215-266.
[3] 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9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