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社会学案的问题设计

2010-04-04操志兵

成才 2010年4期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课程标准

■ 操志兵

历史与社会学案的问题设计

■ 操志兵

学案教学法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方案问题设计是学案的中心环节,要提高学案质量,必须重视学案问题设计。

一、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历史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教师理解和严格执行课程标准。

例如,《辛亥革命》的课程标准之一: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问题一: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问题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怎么看?说明理由。

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对“辛亥革命意义”的“探讨”。在教学中,问题一的设计显然是不符合标准的。问题二的设计则凸现了课程标准。因此,问题一的设计,是不成功的。

二、问题的呈现形式必须多样化

历史课堂教学要体现开放性、现实性和教育性等几大功能,问题的呈现形式不能单一,不能空谈枯燥的历史知识,必须多样化。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课程标准之一:以萨拉热窝事件为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带来的严重威胁。

问题一:历史上,某些突发事件曾给人类和平带来严重威胁。请在以下选项中选取能够说明问题的一例。(题支略)

问题二:有人认为,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你怎么看?说明理由。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都符合课程标准,但呈现形式不同,一个是选择题,一个是问答题,深度不同,因此达到的效果截然不同。问题一可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问题二则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学情来采取对问题的不同呈现形式。当然,问题二的设计非常巧妙,不管结论如何,学生都能围绕问题完成目标。同时这个问题使学生进入了探究的角色,促进了学生的课堂交流与合作,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民主。因此,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也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指导,实现教育性和现实性功能。

三、问题设计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问题设计要能够使每一个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满足感。不同学生学习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学习需求不相同。对于基础与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来说,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获得成功感;但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说,却不能够获得满足。因此,在异步教学课堂中,可针对每一个知识点为不同基础与能力的同学设计不同的问题。

例如,《开国大典》课程标准之一: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同学甲:祖国大陆获得完全统一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同学乙: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同学丙:达赖喇嘛在境外策划藏独,不得人心,请举例并说明这与他本身在建国初哪个事件中的行为相悖?

这些问题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但难易层次不同,把它呈现给不同的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问题设计要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

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问题结构的设计只有体现这个过程,才能使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知识。如何实现这个过程呢?异步教学主张设计自学参考提纲。

一般来说,一份自学参考提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必做题和选作题,由易到难,或并列,或递进,层次分明。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和具体的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分单元设计问题。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自学参考提纲可设计四个单元:

单元一,选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单元二,识图——在图中分别用“○”和“□”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成员国。在图中用“_”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点和凡尔登战役的发生地;

单元三,辨析——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会爆发?你怎么看?说明理由;

单元四,反思——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战役”,造成交战双方70万人伤亡,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四个单元的难易程度不同,考查的角度亦不相同,但是都在紧紧围绕课标进行,前面的单元教学要为后面单元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合理的问题设计,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广泛的学习中来。

学案教学中,“提出问题”是问题设计是关键,但不能一蹴而就。问题设计必须精雕细琢,既要符合课标要求还要符合学情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单位:武汉市陆家街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乡愁导学案
停战一百年之后,美国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普遍记忆仍离不开史努比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西班牙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