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

2010-04-04任胜涛

当代医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卧床家属心脏

任胜涛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它工作的节律、力量直接决定血液与营养的输送,而且心脏自身也需要营养,那么对隐藏在胸腔内的心脏,是否只有打开胸腔才能了解它呢?

随着医学的发展,一门以心导管技术为基础,以治疗心脏血管为内容的学科——介入性心脏病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这是一种不需要打开胸腔就可以了解心脏的技术。只要从外周体表将特制的不锈X线的塑料管送至心脏各部位,就可以检查心脏各部血液流动和血氧含量,并通过造影的方法发现心脏的畸形和病理改变,近年来此项技术飞速发展,它不但可用于诊断,同时还对部分心脏病可以过到治疗的目的,这就是“介入性心脏病学”。那我们在介入治疗前、后需要做些什么呢?

1 术前患者心理准备及家属须知

患者对疾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优虑和恐惧心理,担心疾病是否会进一步发展或加重。如果需要行介入手术,他们也会产生一系列思想顾虑,患者及家属应从各方面慎重考虑,做好介入治疗的心理准备。

1.1 详细了解介入手术的各方面信息,患者及家属在考虑接受介入治疗前做到有充分的思想、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

1.2 正确看待手术的治疗效果,抓紧治疗时机,介入手术的成功率高并不是说没有失败的可能,作为患者应该正确理解这一点。

1.3 足够的家庭支持,做好体质准备,手术治疗必须建立在患者自愿,家属支持及医师同意的基础上,三者缺一不可,作为患者家属,除了在精神上安慰、鼓励患者外,在生活上对患者也要有一定的准备,因此,术前对一般营养情况欠佳或体质差者,在采取改善心血管功能状况的同时,需要加强营养、改善体质,以增强耐受手术的能力和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患者的饮食以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含适量蛋白质、低脂肪饮食为宜。鱼、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比较适合心脏病患者,适量补充牛奶、鸡蛋、瘦肉也是必要的。

2 术前患者的准备

对患者来说,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决定手术,医护人员会为患者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包括很多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2.1 实验诊断学检查 手术前患者要配合医师完成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状况及感染指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术前检查。

2.2 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 必要的过敏试验有青霉素皮试,碘过敏试验。前者是为了术后感染而使用,后者是术中要使用的碘造影剂。

2.3 皮肤准备 做好手术部位的清洁备皮工作,行冠脉造影术,PTCA术的患者需要将双侧腹股沟大腿内侧,会阴部的毛发刮净。

2.4 药物准备 手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但行冠脉造影术,PTCA术的患者术前要保证口服常规治疗的抗凝药物。

2.5 保证良好的睡眠 手术前一晚可适当口服镇静安眠药,以免精神紧张影响休息。

2.6 练习术中需配合的动作 主要是呼吸和咳嗽,冠脉造影时,需要患者先呼吸一口气,然后憋住,这个动作可使造影图像更加清晰,每次造影结束后,医生会让患者咳嗽,以便使造影剂尽快从冠状动脉内排出,为了增加安全性。还要练习大小便,因为介入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6~24小时,所以,在术前要练习床上使用便器,以免术后卧床导致大小便困难。

2.7 术前患者最好去卫生间排尽大小便,可减少术中或术后的不便。

3 术后护理

常握了解医务人员对患者术后的处理,可减轻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和恐惧;内容如下:

3.1 心电监测 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回到病房后要进行心电监护,医生和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2 监测血压 术后还要进行血压监测,尤其在拔出鞘管时,各种因素都会刺激大脑的神经中枢,发生迷走反射,迷走反射发生时会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需要密切监控血压情况。

3.3 伤口处理 介入手术的穿刺点须用弹性胶布或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患者必须卧床6~24小时,穿刺侧应平卧肢体,保持伸直状态。

3.4 术后输液 术后还要输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一般术后需常规使用抗生素3天。

3.5 医护观察 术后需定时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术肢末梢循环状况,(如皮肤的温度、颜色、感觉及脚趾的活动情况)。如出现凝血或血肿需立即通知医生重新加压包扎,如果出现末梢循环差、足背动脉搏动弱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减轻局部压力。

3.6 患者应多饮水 行冠脉造影及PTCA术后,患者应尽快排出造影剂,因为造影剂是通过肾脏排出。所以术后患者应该适当的多饮水,一般术后4小时内应排尿800ml,第一次小便需留取尿标本送验。

3.7 术后饮食 患者返回病房后可饮水,再进食少量流食。如果患者食欲欠佳,可以喝一些平时喜欢的不产气的饮料,不要强迫进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食欲好,可以根据病人喜欢选择食物。但注意禁食牛奶,豆制品及产气的饮料,防止出现腹胀。

3.8 术后制动的“运动” 介入手术后身体制动的病人仍需进行适当运动,以利于病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方法有:

3.8.1 手术侧肢体制动时,非手术侧肢体可以自由活动。

3.8.2 手术侧下肢可以稍微外展弯曲。

3.8.3 手术侧下肢去除沙袋压迫后可以进行活动,以防止血栓形成,方法为:向脚尖部绷紧肌肉运动和向脚背勾紧肌肉运动各做数次;转动脚踝部运动数次;膝关节做弯曲与伸展运动。

上述运动可以由病人自己完成,也可以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完成。但是,对于有下肢静脉曲张或静脉炎的患者,一定不要用力挤压、挤捏下肢。

3.9 术后病人的不适:

3.9.1 腹胀 术中受凉,卧床后胃肠蠕动减慢引起的。可以采用腹部保暖,热敷或按摩等方法,注意防止烫伤。严重腹胀时可用药物或肛管排气法。

3.9.2 腰痛 一是由于卧床时间长引起的;二是由于患者年龄大;多数合并骨质增生和腰椎病变引起的,可以在腰部垫一些柔软、舒适的棉织品,定时做腰部按摩,严重者可使用止痛剂、镇静剂。

3.9.3 排尿困难 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部分病人会出现排尿、排便困难,尿潴留。可采用热敷,按摩膀胱并适当加压、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等方法诱导排尿。严重者可行导尿术。

3.9.4 失眼 由于患者精神紧张,卧床时间长,身体感到不舒服可能会造成睡眠障碍,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可采用解除心理上紧张和恐惧、保持环境安静,按摩局部肢体的方法,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4 术后须知

成功的进行了心脏的介入治疗并不等于治疗了冠心病,出院后仍需遵医嘱继续治疗,若不注意或自己停药、减少药物剂量,很快会出现血管的再狭窄和形成新的狭窄。因此:出院后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 一定要按时按医嘱服药,坚持应用抗凝药、降脂药如阿司匹林等药物。并定期检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以及时发现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出血倾向。

4.2 坚持定期门诊随防,有条件者最好半年后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及早发现有无再狭窄情况,以便及时治疗。

4.3 改变不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增加植物蛋白,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有益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维持体重在理想的范围内,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戒烟、戒酒、不喝浓茶、浓咖啡,多进行散步、体操一类的活动。

4.4 患者要做好心理调整,做到正视疾病,认真对待积极配合医师治疗,要建立与疾病做好斗争的信心。克服治疗和自我保健上的种种困难,以求逐步取得疗效,巩固疗效。

猜你喜欢

卧床家属心脏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心脏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