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量注射泵在危重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0-04-04李坤

当代医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渗性泵入酮症

李坤

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新型泵力仪器。我科于2007年9月~2008年9月使用微量泵推注胰岛素治疗危重糖尿病患者5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使用微量注射泵注射胰岛素有如下优点:迅速平稳地降低血糖,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我科使用微量泵推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4岁,酮症酸中毒昏迷20例,酮症18例,高渗性昏迷12例。

1.2 材料与方法

采用WZS-50D型微量泵,该泵由泵、注射器和泵管三部分组成。注射器选择一次性50ml规格。泵管选用一次性输液器延长管。用药方法:50例患者全部使用普通正规胰岛素40U+0.9%生理盐水49ml,起始剂量为4~5U/h,每2h监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以每小时3.9~6.1mmol/L速度下降。如果2小时内血糖不能满意下降,提示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剂量宜加倍至10~12U/h;若血糖下降速度过快,则根据情况减少胰岛素的泵入;若出现血糖偏低,需停用胰岛素,不必注射高渗糖。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用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按2~4g糖加胰岛素2~3U/h,维持血糖在5.6~8.3mmol/L,直至升高血糖的诱因解除,血糖稳定,逐渐撤除微量泵。

2 结果

50例患者中,有46例在应用胰岛素泵泵入2~3小时后血糖均满意下降,平均应用胰岛素泵泵入时间为2~5天,第一天胰岛素平均用量60~100U,第2~5天,每天平均用量30~50U。有4例高龄酮症酸中毒昏迷者,用量达200~800U,预后较差。

3 讨论

3.1 传统降糖方法与微量注射泵降糖比较

血糖的急骤、持续升高可导致或加重原有的代谢紊乱,出现高渗性利尿、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加重脑损害,促发感染或感染难于控制。传统的降糖方法由于胰岛素吸附作用影响疗效,不利于病人血糖随着胰岛素生理需要量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加上与此相关的影响因素,如输液器调节旋钮不灵敏,人工调速不精确等,使胰岛素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经验性,盲目性,影响对血糖的控制。近年来,我们采用微量泵用少量液体将胰岛素均匀、持续泵入的方法,胰岛素用量十分精确并且随时可调节,使用简单方便,限制了大量液体的输入,使血糖平稳下降,并维持胰岛素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了血糖过高或过低现象的发生。

3.2 血糖监测

在胰岛素的泵入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每2小时监测血糖1次,必要时每小时监测1次,血糖稳定后每4小时监测1次。危重患者血糖安全范围在8.3~13.9mmol/L,小于5.6mmol/L时可能发生低血糖,在5.6~8.3mmol/L时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3 胰岛素泵泵入法不良反应的观察

在胰岛素应用过程中可发生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等,临床上要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先兆表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本组5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胰岛素不良反应。

3.4 胰岛素泵泵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泵泵入过程中,注意检查药物有无渗漏或脱管,当微量泵出现报警时应及时查找原因。每24小时重新更换注射器及泵管,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

近年来,微量泵药物输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深受医护人员及广大患者的欢迎。微量泵持续推注胰岛素,降糖效果较为平稳,用量准确,根据患者血糖高低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简单、方便,既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又可防止浪费药液。用于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病人,可缩短急症病程,减少低血糖及脑水肿的发生,在不增加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抢救成功率。

猜你喜欢

渗性泵入酮症
锻炼前后喝水有诀窍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什么是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与什么因素有关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与低渗性脑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