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饲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0-04-04张晓霞

当代医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胃管鼻腔胃肠

张晓霞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而不能由口进食,鼻饲是供给患者营养和热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和维持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之一。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对90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鼻饲,现将鼻饲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50~85岁,平均68岁。CT确诊:脑出血46例,大面积脑梗死38例,脑干梗死6例。

2 方法

我科现均使用一次性佰通(Link)系列鼻胃肠管,该胃管对患者刺激较小,操作成功率高,便于观察胃内情况,留置时间较长又相对经济,先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后经鼻腔置入。

2.1 插胃管 对于清醒的患者插管前首先向其解释说明插管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患者取半卧位,清洁鼻腔,测量胃管插入长度,成人45~55cm,即鼻尖到耳垂,再从耳垂到剑突的距离,做好标记,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当胃管插入14~16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将胃管迅速送入胃内。

2.2 操作技巧 昏迷患者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了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前将患者头后仰,当插到15cm(会厌部)时,以左手将患者的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使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到达胃内。

3 插管中注意事项

3.1 注意食管的3个狭窄 插管动作要缓慢,轻稳,特别是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时,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3.2 密切配合 用听诊器置于胃部听气过水声,至少有两人分别听到气过水音后再灌入,以免发生意外。插管时操作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暂停插管,待病情稳定后再重新操作。

4 鼻饲管的固定

传统固定鼻饲管的方法是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随着时间延长,胶布黏度减轻,并在鼻翼和面颊部形成胶布痕迹很难去除,另外胶布紧贴在鼻腔前,通气会受到影响,使患者感到不舒服。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翻身咳嗽时易导致胃管脱出,故我科现不采用此法。可以先用胶布将胃管近鼻孔处缠绕1周,然后用绷带或系带在胶布处交叉打结后再经耳后于下颌处打结固定,或直接用系带打一个活结套在鼻饲管近鼻翼前,系带绕脑后打结固定。

5 鼻饲方法及饮食

5.1 分次灌饲法 用注射器分次灌注,每次灌注前应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定无误后,方可灌食。鼻饲时尽量抬高床头,使之成30°~60°角。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半卧位,头偏向健侧,防止反流误吸[1]。鼻饲后30min不要翻身和搬动患者。每2~3小时灌食1次,每次不超过200ml,每日流质总量1200ml,温度应接近体温:38~40℃,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引起胃肠不适,腹痛腹泻等。两次之间可适当补充水分或果汁。用药时应先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灌入前后均应灌入少量温开水。鼻饲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病情稳定后要及时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可适当加入一些果汁、菜水、豆汁、鱼汤、鸡汤、植物油等,以使营养全面。

5.2 缓慢滴注法 用一次性输液器插入瓶中,间断分次或缓慢连续滴注,每日总量1200ml或遵医嘱,滴注过程中用热水袋或加温器保温,夏天连续滴注过程中应注意流质密封,注意鼻饲饮食一定要保证食物的新鲜,卫生,无污染。注入速度不宜过快,以30min左右注入为宜。

5.3 注意事项 注意开始鼻饲或滴注时,营养液用量宜小,浓度由低到高,避免开始时就引起明显的液体高渗状态。

6 留置鼻饲护理[2]

6.1 一般护理

6.1.1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下降,易引起肠道感染,故操作前应先洗手,注射前后,应用温开水冲净胃管,以免食物在胃管内腐败变质。

6.1.2 胃管的护理 胃管插入后应妥善固定,胃管末端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患者如有躁动,应适当予以保护性的约束,注意松紧适宜,定时放松,并做好解释工作,以免患者自行拔出胃管。

6.1.3 由于患者不能经口进食,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给予口腔护理2次/d,并密切观察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的情况。

6.2 常见并发症护理

6.2.1 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18例出现腹泻,原因多为消化不良,其次是灌注器具被污染。所以应注意:①鼻饲前要给试验餐液20~30ml,待胃肠功能适应后再给予正常的鼻饲液。②每次的鼻饲量不得超过200ml,做到少量多餐。③鼻饲液必须现配现用,一切容器要经过消毒处理。

6.2.2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鼻饲液大多为少纤维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弱,致使食物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因此,应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定时给予缓泻剂,适当调整食物纤维含量,防止和减少便秘的发生。

6.2.3 严重脑卒中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影响迷走神经对胃运动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失衡,血管收缩引起胃黏膜缺血缺氧,从而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过多的胃内容物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脂肪和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胃肠反射抑制胃排空。因此脑卒中的患者要少量多餐,必要时给予胃黏膜保护药或胃动力药。

7 拔管

用止血钳夹紧胃管开口端,拔至咽喉处时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管。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表现来决定胃管留置时间。一般先留置1月后拔出,(这种材质为PVC的鼻胃肠管可以延长至一个月),看胃管的软硬程度无变化的可延长1周,再逐渐延长留置时间。胃管硬的患者,留置时间不可过长,一般每1个月更换一次。否则胃酸腐蚀胃管,胃管变硬,有损伤胃黏膜的可能。

8 体会

胃肠道内营养的供给是人类固有的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的最佳途径。尤其在疾病状态下,尽早采取胃肠内营养,对恢复和维持胃肠道功能,减少静脉营养费用有益。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期昏迷,失去咀嚼和吞咽功能,无法由口进食,且此类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长,失血多,兼有营养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丢失量增多等特点,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必须进行鼻饲补充营养。

[1]梁海燕,许克虹.鼻饲病人发生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7):37.

[2]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3.

猜你喜欢

胃管鼻腔胃肠
胃管体外部分破裂的处理小技巧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鼻腔需要冲洗吗?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胃管末端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