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核心景区巫山县旅游发展研究
2010-04-04周兴茂
周兴茂
(重庆邮电大学 法学院,重庆 400065)
长江三峡核心景区巫山县旅游发展研究
周兴茂
(重庆邮电大学 法学院,重庆 400065)
重庆市巫山县地处长江三峡景区的核心地带,三峡库区的形成虽然会巫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与变迁。但只要在新的背景下,重新调整旅游视角,对传统的和新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开发与利用,物别是把新的旅游开发和需求与移民就业结合起来,就能实现巫山县新的三峡旅游业的科学发展。
三峡库区;巫山;旅游;发展;对策
长江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又是中国最著名的黄金水道。长江三峡地区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中国乃至世界极赋盛名的传统旅游名胜之地。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三峡库区的形成,三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国务院对三峡库区的发展既作出了一系列宏观规定,如重庆市要“依托三峡工程、三峡文化和三峡生态长廊,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又作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微观规定,对三峡库区的移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等方面,都规定得相当具体。重庆市巫山县地处长江三峡的核心景区,它在传统的长江三峡旅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名符其实的旅游目的地和过境点。面临长江三峡库区全面形成的自然背景,以及国家对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大力支持的政策背景,地处长江三峡核心的巫山县,与重庆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进行通力合作,全面研究了巫山的旅游与移民就业等问题。在新的背景之下,巫山县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调整旅游视角,全面研究旅游发展,并把旅游发展与移民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希望巫山能够在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构建过程中,既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又真正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核心,力争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和城乡统筹的宏伟目标。
1 巫山旅游景区在三峡库区的定位
三峡库区,是一个现代地理概念,系指按照位于宜昌中堡岛的三峡大坝蓄水175米的方案,因水位升高而受淹没影响的有关行政区域。但一般而言,对三峡库区又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种说法。微观的三峡库区,是指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的193公里江段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个大峡谷构成的沿江地带,实际上,这既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峡”,又是现代意义上三峡库区的核心景区;中观的三峡库区,即通常所说的三峡库区,是指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受到淹没影响的有移民搬迁的29个县、市、区,其中重庆25个,湖北4个,地域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宏观的三峡库区,是指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角度划分的三峡库区,也叫三峡地区,包括重庆市、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神龙架林区等,有54个县、市、区,地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在本研究中,我们重点采用微观的三峡库区概念,当然也兼顾中观的三峡库区概念。与三峡库区的概念相适应,三峡文化实际上也存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之分,我们也大体采用中观的三峡文化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目前三峡库区被一分为二,即重庆和湖北各占一部分。但我们认为,湖北的一部分主要在于三峡的工程文化,而三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核心部分则主要在重庆。不管怎么划分,我们都应该把三峡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和研究,如果把它割裂了,就势必造成三峡文化的残缺不全。
从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来看,所指的三峡库区显然是从中观的层面而言的。从中观层面看,国务院规定要构建以万州为中心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但事实上,中观层面的三峡库区又有一个核心景区,这就是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的193公里江段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个大峡谷构成的沿江地带,换言之,这就是微观的三峡库区。微观的三峡库区不但是中观三峡库区、而且更是宏观三峡库区的核心区域。而在这个核心的微观三峡库区里,巫山西靠重庆的奉节,陆路相距30余公里,水路只有26公里;东邻湖北宜昌,相距167公里,是重庆与湖北的结合部。可见,巫山在长江三峡库区中完全处于核心的地位,如果我们把三峡库区看成一个圆,那么巫山就应该是圆心。重庆市要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必须要首先搞好微观层面的传统意义上的三峡核心景区的建设,而这个核心景区又必然以巫山为心脏,凡是到三峡库区来的人,是不可能绕过巫山的。我们再从巫山本身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来看,它也是三峡库区中最美的景点。巫山的“巫峡十二峰”、特别是“神女峰”、“小三峡”等自然景观天下闻名。巫山不但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距今204万年的“巫山人”遗址所在地,而且还是“巫文化”、“女性文化”、“巴文化”、古盐文化等的发源地之一,特别是“巫文化”、古盐文化在我国极富特色。当然,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万州可以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巫山一定会成为自然景观旅游、巫文化旅游等的核心。
鉴于我们对巫山在整个三峡库区的地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分析,巫山可以将自己进行“三峡核心”、“高峡平湖”、“古人遗址”、“巫风源头”或“中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巫文化发源地”等定位。因这些定位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定位,所以,巫山既要把自己努力打造成长江三峡观光、憩息旅游的核心目的地,又要高度重视过境旅游,要以目的地旅游为主,以过境旅游为辅。从产业上看,巫山可以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其次是林业等。这些定位必将对巫山的旅游和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2 三峡库区形成后对巫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影响
三峡库区的形成必然对巫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带来较大影响,应该说,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同时也有负面的,它在为巫山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和一些方面形成了挑战。
从对自然景观的正面影响看,水位上升到175米后的三峡库区必然会形成一部分新的自然资源,从而会使巫山的旅游资源开发的种类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扩展。如三峡蓄水后,在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的巫峡峡口必然会形成一个十分广阔的湖面,这里刚好在巫山新县城的旁边,山环水绕,湖光山色,彩虹飞架,一定会成为游客观赏高峡平湖的理想之地;在小三峡里也将形成好几个支流湖泊,这些支流湖泊不但水质很好,而且观赏效果也会高于干流,如果能够对这些新形成的湖泊进行综合开发,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旅游憩息、休闲资源。特别是在大昌古镇,将会形成一个17平方公里的湖面,如果我们坐上一叶轻舟,从巫峡峡口而入,途经满是桃花的两岸,经过一阵山环水绕之后,再进到豁然开朗的大昌湖面,这简直就是一种当代“挑花园”的感觉。大昌古镇湖面既有古镇厚重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又有当代 “桃花园”的美妙感觉,如果能够进行综合的交通、住宿、游憩、服务等配套开发,这里一定会成为巫山最赋特色的旅游观光憩息园地。
从对人文景观的正面影响看,三峡库区形成后,传统的巫山十二峰有可能由过去的动态观光变为静态观光,因此,一批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景观如高唐观、秀峰寺、神女峰、神女庙等将得到全面恢复。另外,由于在三峡工程的兴建过程中,巫山产生了大量移民,因此,事实上已经形成了新的移民文化,这也会成为巫山新的人文资源。
从负面影响来看,在自然景观方面,由于三峡库区水位全面上升,一些著名的自然景观将会消失。如著名的老巫峡激流险滩,将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将是碧波荡漾的高峡平湖和千岛突起的新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的急流险滩基本消失了,这必然导致原来的小三峡漂流难以为继,龙门峡的峡谷感觉也随之消失等等。
应该认为,三峡库区形成后,对巫山最大的负面影响还是在人文景观方面。如随着小三峡水位的上升和急流险滩的消失,传统的纤夫拉纤的壮观场面宣告进入历史,这一人文景观的消失实在可惜;大宁河的古栈道全部被淹灭,今后人们要了解大宁河上的古栈道、古盐道等情况,就只有在照片上去研究了;大昌古镇也遭部分淹灭,现在虽说是就地退后重建,并且也要求修旧如旧,但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做到完全复原的,大昌古镇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及自然景观,肯定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损伤;还有大溪文化遗址、孔明庙、陆游洞等人文景观也被淹灭,虽说实施了整体搬迁,但由于离开了原来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肯定是难以达到原风原貌的。
此外,三峡库区的上、下游都有可能对进入巫山的游客进行一定的截流。从上游看,国务院已经确定要构建以万州为中心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虽然这是是从三峡库区的整体性而言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巫山这一三峡核心区旅游的影响;从下游看,由于地处湖北宜昌三斗坪的三峡大坝也会对游客进入巫山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看,三峡的上游和下游都有可能使巫山的旅游面对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当然,如果能够因势利导,能够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旅游业,巫山也可能起到“一肩挑两头”从而起到把整个三峡库区联结成一个整体的枢纽或圆心的作用。这种状况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就看我们怎么把握。
综合起来看,三峡库区形成后,由于水位的上升必然会使巫山境内出现大面积的高峡平湖新景观,这必将为巫山的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水位的上升也可改善水路交通,提高可进入性,这就为广大游客进入巫山创造了便捷快速的通道。这对巫山的影响应该主要是正面的。当然,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关键是我们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到了这些,巫山就会真正成为三峡库区生态文化旅游的核心。
3 峡库区形成后巫山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存在的问题
3.1 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巫山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得天独厚。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有利于巫山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旅游,有利于全面促进巫山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旅游是现代经济社会全面而科学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旅游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旅游产业生产成本低、资源消耗少、产出效益高。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使巫山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可以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约束问题,能够促进经济产业之间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同时,旅游产业的繁荣又将促进巫山与国际、国内的交流、融汇、整合和升华,促使人们走出地域的璧垒,消除心灵的隔阂,从而全面促进巫山现代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旅游,有利于巫山解决移民的安居乐业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旅游属于第三产业,是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可以促进交通运输业、商业零售业、金融服务业、邮电通讯业、文化娱乐业、住宿业、餐饮业、商务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而这些行业恰恰可以为移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解决移民的安居乐业问题。巫山只要紧紧抓住国家对后期移民重点扶持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提升巫山旅游的区域乃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就会为国家彻底破解百万移民的世界级难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可以有效地促使当地居民致富奔“小康”有利于改善民生。巫山的旅游肯定是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改善民生,最终消除城乡差别。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可以使大批农村移民和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转移就业。近年来,巫山不少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既改善了民生,又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甚至不少移民还依靠旅游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旅游业的就业容量大,就业层次多,就业成本和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可以适合不同人群的移民和居民参与就业。移民只要能够就业,就有了生存之本;如果移民进入旅游产业,也就有了致富之道。
3.2 区形成后巫山可利用的基本旅游资源
根据我国1997年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7大类,即: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气候景观、历史遗产、现代人文吸引物、抽象人文吸引物、旅游服务等。通常,人们又把前面3项称之为自然景观,而把后面4项称之为人文景观。但有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会交融重合的,如一座庙宇,可能既是自然景观,又是人文景观。这就说明很多古迹与建筑等历史遗产,往往既是自然景观,同时又是人文景观。三峡库区形成后,巫山的主要旅游资源有以下类别。
地文景观类: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峡、瞿塘峡一部分、巫山三台、巫山十二峰、陆游洞等。水文景观类:长江三峡巫山段、大宁河、神女溪、后溪河、杉木襄溪、鱼溪、长江三峡巫山段高峡平湖、大宁湖、大昌湖等。生物景观类:梨子坪森林公园、庙宇镇有机生态农业园、峡谷沿岸猕猴群等。古迹与建筑(历史遗产)类:大昌古镇、神女庙、文峰观、高塘观、巴人悬棺、大宁河古栈道、龙骨坡巫山人遗址、大溪文化遗址、巴墟遗址、昭君村等。现代人文吸引物类:巫山新县城、龙门峡大桥、大昌新镇、平河度假村等。抽象人文吸引物类:巫文化、巴文化、盐文化、女性文化、移民文化、民风民俗、民间文艺等。旅游设施及其服务类等。就这七大类而言,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应该是巫峡风景、巫峡与小三峡的多处高峡平湖、巫山十二峰、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山新县城、大昌古镇、龙骨坡巫山人遗址、巫文化、巴文化等十大精品资源。
3.3 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巫山旅游城市的主题形象定位不清晰。从目前的情况看,巫山的主题形象到底是什么?这是不明确和不清晰的。是高峡平湖?是巫风源头?是中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还是三峡核心?目前巫山提出了打造“中国恋城”或“红叶之城”的旅游主题,但这是否体现了巫山的地域特色?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明确的主题,它的城市建设、文化创意、市场开拓、对外宣传等等,就会缺乏震撼力和吸引力,从而导致旅游客源市场的不稳定,甚至最终导致旅游市场的萎缩。
第二,巫山旅游城市集散功能比较差。由于巫山地处重庆偏远地区和长江三峡腹地,交通不便,所以游客“进不去,出不来,撒不开”的问题十分严重。从目前情况看,还没有形成定时定点的旅游班车网络,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整合力度不够,旅游销售信息平台不完善,存在忽视散客和自助游客的倾向。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巫山旅游出现了“旺季不旺”的局面。另外,旅游设施的综合配套也不够完善。如旅游饭店、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等十分薄弱,巫山作为倍受全国关注的旅游县,至今还没有一家五星级旅游饭店。
第三,巫山的旅游产品单一。三峡库区形成后,虽然巫峡在一些地段的峡谷感略有减弱,但也形成了一些高峡平湖的新景观,因此,更有利于打造新的旅游产品。但目前巫山的旅游主要以小三峡、小小三峡、神女溪等观光产品为主,旅游产品较为单一,远没有形成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综合配套的旅游产品体系,从而缺乏吸引力,这必然导致游客的审美疲劳和旅游兴致的消减。如新建的神女峰旅游景区,尽管是非常优秀的景点,但即使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游人稀少,其根本原因就是景点及其配套服务等非常单一,人们到神女峰就是登一次山,没有其它项目和服务,这样的旅游一般人是难以忍受的。
第四,旅游带动移民就业的作用不明显。巫山旅游企业的整体实力弱小,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出来,旅游市场开发还不到位。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品开发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移民直接从事旅游业的还不多,这些都说明了目前巫山的旅游对移民就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4 库区形成后,开发与利用巫山旅游资源的基本战略
这里讲的基本战略,也可称为基本原则,就是指三峡库区形成以后,巫山在旅游发展方面必须长期坚持的涉及全局的一些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第一,核心与目的地战略。这个战略就是要敢为天下先,下决心树立巫山在三峡库区的核心地位。树立起了核心地位,就会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的目的地,要使每一个游客都认为,不到巫山,就等于没到过长江三峡,要变过境游为目的游。换言之,也可叫“哑铃战略”,万州、宜昌是哑铃的两头,巫山刚好处在中间,巫山就是要“一肩挑两头”。从目前情况看,万州、宜昌这两头在国家宏观战略中的地位和自身经济、政治、文化实力等,都远远超过巫山。但巫山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在地理位置上巫山的确处于联结两头的中心,是一个中枢,不管是从宜昌到万州,还是从万州到宜昌,如果要走三峡,巫山是必经之地:从长江三峡传统的自然景观看,毫无疑问,巫山段是长江三峡最美的景观之一;从传统的人文景观看,巫山的巫文化、巴文化等又是最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所以,只要精心打造,巫山这个三峡库区的核心就一定会名符其实,巫山就一定会成为长江三峡广大游客的目的地。
第二,精品战略或品牌战略。巫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非常丰富,不但种类繁多,而且都很漂亮,可说是五里一景,十里一点,密如蛛网。但是,我们必须要有重点地进行建设,要尽量推出精品,要创品牌,要使巫山的精品旅游资源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必须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开发和建设,坚决反对遍地开花,“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认为,巫山应该围绕巫峡和小三峡重点打造“十大景观”,这就是:巫峡风景、巫峡与小三峡的多处高峡平湖、巫山十二峰、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山新县城、大昌古镇、龙骨坡巫山人遗址、巫文化、巴文化等。如果把这十大景观都打造成精品,基本上围绕巫山县城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山水为主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格局。至于其它景点,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打造,这应该是一个先重后轻的逐步推进过程。
第三,文化战略。任何旅游都应该要以一定的地域文化为基础,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不可能持续的,即使短期能够红火一阵,终久会像过眼云烟一样,一阵风就没有了。而巫山的旅游恰恰在于它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基础,并且这些地域文化在全国都是很有特色的。如巫文化,“巫”字与很多文化现象都是连在一起的,它是“灵”、“舞”、“武”等的共同字根,很可能早在远古时代,巫山一带的巫风就闻名华夏大地,因此,巫山在巫文化上下工夫,是大有作为的。并且,远古的“巫”很可能还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中国从古至今形容两性之事都用“巫山云雨”呢?恰恰巫山就有“巫山神女”的传说,这是值得挖掘的。巫山的巴文化也很有特色,很有可能,巫山也是巴文化的发源地,在《世本》等典籍中,当谈到巴人与巴文化起源时,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廪君之先,故出巫蜒”。巫蜒应该是指巫山一带的一个少数民族。这就清晰地告诉我们:也许“巫”才是巴人的真正发源地,或者廪君的先辈是从“巫”迁徙而至长阳武落钟离山的,当然,也可把“巫”看成与长阳武落钟离山同时代的巴人遗址,但无论如何,长阳都难以割断与“巫”的联系。也许长阳和巫山都应该是巴人的发源地。那种把“廪君之先,故出巫蜒”解释成巴人只是一个具有浓厚巫风的民族,而企图摆脱与巫山的联系,实在显得牵强。从当代来看,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巫山移民的数量也是巨大的,是否已经形成了新的移民文化,所以,移民文化也很有特色。笔者曾在2007年完成的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重庆的地域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巫山应该参照广西桂林等地以《巫风》、《巫山神女》、《盐水女神》、《移民情歌》等大型文艺表演节目作为自己的文化标志,要通过这些文化窗口,迅速把巫山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第四,生态保护战略。巫山要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必须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也没人愿意来旅游。如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应该加强林业建设,要把林业放到突出地位。要禁止网箱养鱼,一定要保护好长江和大宁河的水质。在工业方面,千万要慎重选择,坚决不准一个污染企业进入巫山。以前大家讨论产业空虚化,我们认为在巫山这样一些地方,工业产业空虚化可能是好事,不是坏事。但工业产业空虚了,是需要旅游、林业等产业来补充的,实际上就是一个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要大力扶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选择地发展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要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虽然短时期可能会有困难,但从长远来看,确是功德无量的。
第五,综合配套或统筹兼顾战略。这里讲的综合配套,是指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把文化、交通、住宿、游憩、服务、饮食、购物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兼顾,最终形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2月5日。
[2]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重庆市巫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责任编辑 杨必仪]
Research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ushan County,core scenic spot of the Three Gorg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ZHOU Xing-mao
(School of Law,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Wushan County of Chongqing is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the scenic area of the Three Gorg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The form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produces great influence and change to Wushan’s natural scenery and human landscape, but the new adjustment of tourism perspective,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nd new tourism resources, and especial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ew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demand, and the migrants’ employment will realiz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hree Gorges tourism industry of Wushan County.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ushan; touris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590.3
A
1008-6390(2010)06-0048-05
2009-04-10
重庆市政协重大科研课题(委托项目20081008)阶段性成果。
周兴茂(1954-),男,土家族,湖北利川市人,重庆市政协民宗委委员,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