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0-04-04蔡静

重庆建筑 2010年3期
关键词:中心人才建筑

蔡静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重庆 400030)

1 引言

重庆直辖以来,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形势喜人,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我市的建筑业竞争力还不强,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及技术水平不高等薄弱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应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逐渐尝试建立具有自身特点、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

2 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意义

2.1 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是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需要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中心则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更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打造优势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建筑企业“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是企业技术咨询、项目决策和技术服务及辐射的需要

在进行项目技术咨询、项目决策时,企业技术中心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根据所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术情报,选择适合的技术或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建筑企业决策层参考;技术中心在公司重大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方面可以提供必要的技术论证,避免企业因科技力量不足或对解决某些技术问题缺少经验走弯路或浪费资金;技术中心可以对企业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经济评估,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内外的推广应用;技术中心还能为企业内部其它部门的工作提供系统的指导、咨询、评价和服务。

由此可见,企业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获得本行业及相关行业国际国内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能力,能把企业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因此,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刻不容缓。

2.3 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是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国内外同行建立“产学研”联合和对外合作交流的需要

现代科技活动中,科技资源相对分散、专业分工日益细化,使得技术创新活动越来越强调系统合作的重要性,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建筑企业将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活动与联合攻关、引进吸收有机结合;有利于建筑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既重视企业内部的开发与成果推广,又充分重视与外部社会研究机构、其他企业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借助外力推进企业的发展。

2.4 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是企业吸引、凝聚、培训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科技创新对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建设高品质的建筑产品需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而技术中心的建设则恰恰满足了 “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这一要求。技术中心的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将专业人才的发现、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科技创新相结合,达到既取得科技成果,又培养锻炼人才的双重效果。

综上所述,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力量,它不是简单定义上的企业研究所或开发机构,而是一个能够支撑企业整体发展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技术创新组织,它在研究企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企业技术中心的生命在于要有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因此,选择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符合本行业技术创新规律,可行有效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中心环节。笔者通过大量调研,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三种管理模式,供参考。

3.1 第一种模式:代建制

代建制是指建筑企业通过出资直接在其他科研院所挂牌成立技术中心。

该种模式的优点是企业内部无需设立专门的部门,也无需专门配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与设备,在短期内快速拥有成熟的技术中心,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能迅速开展创新性技术研究,满足企业技术咨询、服务的需要,还能迅速解决建筑企业资质升级的需要。

缺点一是支出巨大,如维持技术中心的人员开支、买断新的技术成果及施工工法甚至是发明专利等等,二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研发只是做表面文章,有空架子而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纯粹为资质快速升级的建筑企业多采用此种模式,从长期看,选择此类模式的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比较被动。

3.2 第二种模式:合作制

合作制是指建筑企业和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成立技术中心。

该种模式围绕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利用多数由高等院校研究的科研成果,不断开发创新技术产品,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在此种模式中,建筑企业既合理利用了自身的硬件力量,又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国内外同行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引用科研力量为自身服务的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企业自己的技术创新人才。这种模式成本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有效地避免了被动应对市场竞争的缺陷,能充分发挥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科技优势,迅速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快速解决建筑企业资质升级的需要;缺点就是需解决合作双方的沟通交流问题,因此需要以合同方式明确双方责权利,以避免在技术过程中双方相互推诿的问题。

目前,重庆市建筑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在增强,但合作量仍然不够,企业对外部知识和信息的利用率很低,技术创新重复,同行业恶性竞争和过度竞争的现象仍较普遍。因此,建筑企业应改变以“同行为敌”的竞争战略,转向更深层次的技术合作和策略联盟,这样有利于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增强全市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该种模式可操作性强,适用于重庆市大多数建筑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会成为全市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管理的主要发展模式。

3.3 第三种模式:自建制

自建制是指建筑企业依靠引进高级人才作为技术带头人,自己出资出力成立技术中心。

在该种模式下,企业的技术中心需设立独立的组织机构、章程制度、固定人员,完全通过自身优势吸引高科技人才,购买先进实验器材,实现完全的自主产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风险承受能力。这种模式既有效地解决了建筑企业升级服务的问题,又满足了企业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科技力量的要求,但存在发展成本巨大、高素质人才的问题。特别是要重视人才的问题,企业要完善技术中心人才激励制度建设,在提高技术人才待遇的同时,更多地为他们提供事业发展的机遇,提供技术成长的机会,提供才能发挥的舞台,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极少数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采用第三种模式,从短期来看发展成本巨大,但从长远来看,则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4 结束语

历史永远不会停止,只有持续创新才能确保不败,重庆市的技术中心建设正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建筑企业需要紧紧围绕重庆综合创新能力增强的目标,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企业内部机制改革,从找到适合企业技术中心管理模式入手,把全市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真正建设成为技术人才的聚集地、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创新研发工作的主导者、创新成果产出的主体,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到一个更高、更好的水平。

[1]韩雪松.关于国有企业创新的辩证思考[J].商业研究,2000.

[2]任书良.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文化[J].经济体制改革,2000.

[3]冯务中.管理创新:企业创体系的神经[J].科学管理研究,2001.

[4]吴贵生等.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评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6]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7]刘进先.企业技术中心研究[M].武汉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中心人才建筑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人才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