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皮凯
2010-04-04杜守林
文/杜守林
作为军旅专业作家,我为业余作者皮凯的长篇小说《国防生日记》的出版而喝彩。作为分管业余文学创作的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我为沈阳战区业余文学队伍又添一位战将而兴奋。
皮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历经三度春秋,用3000常用汉字组建了一支50万文字大军!这50万番号为“国防生”的文字大军和我军的未来有关。
文字也是战斗力。1948年10月,傅作义将军准备调动10万大军突袭中共首脑机关所在地西柏坡。当时西柏坡周围的卫戍部队兵力不足1万人。毛泽东说:“给他点颜色看看!”便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写了一篇评论,评论中把傅作义侵犯西柏坡的作战计划予以揭露,号召解放区军民在三天内做好歼敌的准备云云。毛泽东的几千文字吓退了10万敌军,中共中央一直住在西柏坡,直到进北京。我想,如果我们的官兵、国防生读了《国防生日记》,或多或少会转化为战斗精神,进而生成战斗力。
文字构建的文学魅力永恒。文学作品里的文字能将古老的汉字打扮得青春靓丽,又能让呆板的汉字龙腾虎跃。文字构建的文学因艰辛而有魅力。我是一路从文学爱好者走来的,深知文学创作的艰辛,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的滋味。但有人就是愿意上文学魅力之钩。一旦咬上了,就极难脱钩。皮凯把钩咬得比较死,脱钩恐怕也难,而且他宁可忍痛也不愿意松口。50万字的长篇小说岂是十月怀胎?皮凯几易其稿我不得而知。2008年春节期间,他在修改最后一稿时,把老婆孩子打发回娘家,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饿了下速冻饺子吃,渴了喝饺子汤,困了在电脑桌上趴一会儿。改不动的时候把自己的额头拧破了也没用。一个下雪天,他实在受不了了,向我求救。他在一个小饭店请我喝酒。我从不文人相轻,何况是面对这么痴情的文学爱好者。我酒前就吐真言,不仅给他提了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而且亲自帮他修改。现在读者读到的就是那次修改的稿子。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长篇小说更是一项繁杂、宏大的系统工程。没有生活,你不可能虚构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没有虚构生活的作品也不能称作小说。唐僧西天取经是真实的生活,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则是虚构的人物和动物,多半虚构、部分真实生活的《西游记》成为古典名著。皮凯有生活,他本人就是做国防生选拔培养工作的。他运用了虚构的艺术,最终创作出洋洋50万字的小说。
我历来提倡业余作者的文学创作要和专业的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道理非常浅显——因为几乎没有哪个部队领导喜欢你即便是在业余时间鼓捣和你的工作毫不贴边的小说。我认为皮凯把二者结合得不错,收到了双赢战果。
皮凯如果是位专业作家,这部作品应该说是一般;出自业余作者之手就不一般,其意义在于这是一位从未发表过小说的业余作者创作的全国首部描写国防生生活的长篇小说。
文学之海既深邃又壮阔;文学之路是人间蜀道,既漫长又坎坷。
游文学之海,走文学之路,最要紧的是对艺术的执著、对生命的透入、对灵感的把握、对痛苦的忍耐和对人生的独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