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院内感染的管理
2010-04-03周兵
周 兵
(重庆牙科医院 400010)
口腔疾病的治疗具有其特殊性,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操作均在口腔内进行,医生、护士与患者几乎是零距离接触,患者带菌的唾液、血液随飞沫很容易感染给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据Villarejos报道,76%急性肝炎患者发病后3周及80%慢性间歇性携带者唾液中HBsAg均为阳性[1]。由于口腔器械在操作中直接接触患者唾液、血液,若在不断重复使用中稍有不慎极易造成院内感染。张仁德等[2]证实口腔医生乙型肝炎感染机会多,感染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另外Levin和Hepatitis[3]报道由1名携带乙肝病毒的口腔外科医生将病毒传染给53例患者,也说明口腔医生又极易将病毒传染给患者。徐道宣[4]调查发现,口腔器械受HBsAg污染率为0.67%,并且在消毒后器械上,甚至在消毒液中检出HBsAg。因此加强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院内感染控制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基层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院内感染特点
1.1受经济条件限制,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就诊场所一般都比较狭小,大多是集候诊、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具有较大流动性和开放性。在这种条件下,患者相对集中,一方面一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极易流行;另一方面治疗、洁牙等操作过程中,患者口中带菌唾液、血液随飞沫四处飞溅,极易对周围比较拥挤的人群造成感染,也容易对周围物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1.2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往往医疗设施配置受限,许多医疗器械重复使用频率较高,周转速度较快,尤其是牙用手机、拔牙器械、牙周洁治器械等,在操作中直接接触患者唾液、血液,若在不断重复使用中稍有不慎,极易造成院内感染。
1.3尽管近年来各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在院内感染管理方面有所加强,但有少部分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管理意识仍然淡薄,引发不少医疗纠纷。另外不严格按照院内感染方面的规章制度接诊,时而出现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现象,对使用的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等处置不严,是引发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再者对院内感染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即使引起一定院内感染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然而院内感染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如在口腔患者就诊前没有进行血液筛查,一些通过不同渠道已染上艾滋病等严重疾病的口腔患者就很容易通过口腔血液将病毒感染给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加之艾滋病潜伏期最长可达十多年之久,一时难以发现,其危害性是可想而知的。
2 基层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院内感染源
在诊疗过程中由于口腔是一个特殊污染环境,多种治疗均为有创操作,各种牙科设备和微型器械易被污染而成为感染源,同时诊室内空气、医务人员手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传播媒介。对医务人员、患者可能造成与院内感染有关的病原体包括来自上呼吸道的柯萨奇病毒和结核杆菌[5]、肝炎病毒(其中HBV和HCV值得重视)、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牙科手机是口腔诊疗中最常用工具,由于其本身的复杂结构和特殊性能,在高速运转中回吸患者血液、唾液并与口腔组织密切接触,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3 加强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3.1 组织管理
3.1.1建立领导小组 就目前而言,多数基层医院对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管理是比较重视的,但仍有少数医院重视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作者主张,尽快建立口腔门诊院内感染质量控制领导小组。个体牙科诊所应由当地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进行管理。
3.1.2开展业务培训 根据各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口腔医护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管理知识业务培训,个体牙科诊所医护人员可由当地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培训。通过培训,让所有从事这项工作的医护人员了解和掌握预防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和实施办法,使预防院内感染的各项计划和措施变为群体意愿和群体行动,从而使医护人员真正树立起重视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院内感染管理的意识。
3.1.3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院内感染管理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应从建立长效机制的角度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结合口腔门诊和个体诊所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监测和督查。
3.2 业务管理
3.2.1加强诊疗环境规范管理
3.2.1.1合理安排诊室空间 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空间虽然比较狭小,但在有限空间里进行合理布局是能够办到的,应将诊疗室、技工室、清创室、清洗室、消毒室分开设置,并将消毒室划分为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将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彻底分开,这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
3.2.1.2保持诊室空气流通 每个工作室都应安装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器等,每天消毒2次,每次1h。诊疗室地面每天用2 000mg/L过氧乙酸擦洗2次。治疗椅、治疗台、操作台把手及其附近的台面,每天工作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擦试,5min后再用清水擦拭以去除消毒液,以免腐蚀仪器。定期进行诊疗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及其他公共设施消毒效果监测。
3.2.2注重医护人员自身保护
3.2.2.1加强隔离保护 首先增强口腔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和消毒防护的意识,要求医护人员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还要穿隔离衣或围裙及戴面罩和护目镜等,以防患者带菌唾液、血液随飞沫感染医护人员,这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
3.2.2.2坚持洗手制度 医护人员要彻底清洗双手,洗手用水龙头应安装感应水龙头,这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
3.2.2.3开展定期体检 要切实做好医护人员定期体检工作,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者应定期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建立人工被动免疫,同时要求医护人员注意劳逸结合,随时调整好心态,保持身心健康。
3.2.3重视医疗物品妥善处置
3.2.3.1分类处置医疗物品 诊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手动器械、补牙器械必须一人、一机、一用、一消毒(灭菌),禁止混用。对不断重复使用而又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如拔牙器械、牙周洁治器械、手术器械、根管治疗器械、牙科手机等使用后均应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再投入下一次使用。牙科器械灭菌程序是清洗、消毒、干燥、注油养护、打包封装、蒸汽灭菌、保洁备用。牙科手机是中空器械,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温度控制于125℃左右,灭菌循环时间为70min左右,如果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都可能损坏手机部件,影响手机使用寿命。对不耐湿热却能耐腐蚀的器械要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如2%戊二醛浸泡10h,并坚持进行消毒剂浓度监测。对不穿破口腔黏膜、不接触血液的医疗用品,如各种检查用具、物理检测器械、银汞填充器械、正畸修复器械等均应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3.2.3.2慎重处置医疗废物 一次性口腔治疗盘、注射器使用后应立即毁形,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装入耐刺容器中交专门处理医疗废物的公司统一处理。一次性口杯使用后应当着患者立即作毁形处理。与此同时,建立医疗废物登记制度,严格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以免引起外界感染。
总之,只要掌握当前一些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院内感染特点,懂得如何加强其组织管理和业务管理,并将这些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平时具体工作中,就一定能使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和个体牙科诊所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1]Villarejos VM.Role of saliva,urine and face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ype B hepatitis[J].New Engl J Med,2003,291:1375.
[2]张仁德.口腔医务工作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调查[J].中华口腔科杂志,1982(3):137.
[3]Levin ML,Hepatitis B.transmission by dentists[J].JAMA,2006,228:1139.
[4]徐道寅.口腔医疗器械的HBsAg污染及消毒方法的改进[J].中华口腔科杂志,1986(5):320.
[5]颜雨春,韩晓兰,汪邦兰,等.口腔治疗院内感染的现状与控制对策[J].广东牙病防治,2000,8(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