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2010-04-03吴贵恺杨秋香郑荣娟唐文君司雁菱
吴贵恺,杨秋香,郑荣娟,唐文君,霍 红,司雁菱
(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消化科 063000;2.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 063000)
不明原因小肠出血往往是一个慢性、反复发作过程。许多不明诊断的患者往往经历了胃结肠镜检查,因不能到达小肠,不能发现病变。随着胶囊内镜问世,填补了小肠缺乏可视性检查的空白,使小肠疾病的诊断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于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23例经胃镜、肠镜及小肠钡剂造影等检查,仍未明确出血原因,考虑为小肠出血的患者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门诊和住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病例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6~73岁,平均48.6岁。病程3个月至7年。胶囊内镜检查前均进行过胃镜和肠镜检查2次以上及小肠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消化道病变。主要症状为间断黑便(或便潜血试验阳性)或便血。3例为出血期检查,其余为出血停止2周以内检查。
1.2仪器设备 以色列Given公司胶囊内镜图像诊断系统,包括PillCam小肠胶囊内镜、无线接受记录仪、RAPID工作站等。胶囊电池寿命约7.5~8.5h。胶囊使用为一次性。
1.3方法 检查之前告知患者详细阅读胶囊内镜检查注意事项。检查前1d午餐及晚餐进半流食。检查前12h禁食,口服肠道清洗液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000mL清洁肠道。检查开始将接受芯片贴于患者腹部皮肤的指定部位,并系好带有记录仪的皮带。患者取卧位,嘱用水缓慢吞服激活的胶囊内镜,平卧30min以上后可自由走动,进行日常活动,但不能靠近强电磁场源,如靠近MRI设备或接受MRI检查等。4h后可进流食。嘱受检者详细记录检查过程中不适及各种反应。胶囊借助肠蠕动及重力作用穿过消化道,并自然排出体外。在穿行过程中胶囊内镜捕捉图像并传输视频信息至数据记录仪。检查结束后将记录仪中数据输入RAPID工作站处理,视频图像由消化科医师进行图像分析。以往对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忌使用胶囊内镜,但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是安全的[1]。
2 结 果
23例受检者中12例检出病变,检出率为52.17%,其中小肠炎6例(26.09%),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17.39%),小肠克罗恩病1例(4.35%),麦克尔憩室1例(4.35%)。小肠炎表现为小肠黏膜单一或多处的点片状小肠绒毛缺失、皱襞发红、充血、斑点状黏膜出血、糜烂或小溃疡等。2例因心脑血管病长期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者表现为近端小肠点片状充血,远端小肠散在的小糜烂。
23例患者中22例患者胶囊在电池耗竭前成功到达回盲部,1例出血患者因卧床而未活动,到电池耗竭时胶囊仍停留在空肠中,未达到回盲部。全部胶囊均顺利排出体外。每粒胶囊平均排出时间为23h(20~45h),除3例出血患者肠腔有积血,部分肠腔显示不清外,其余图像质量符合医师诊断观察需要。所有患者在整个检查中顺应良好,无痛苦。检查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小肠X线钡剂检查是最常用的小肠疾病诊断方法,它对小肠隆起或凹陷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扁平或轻度隆起的病灶辨别能力差,且成像有的部位重叠,敏感性差,对平坦的血管性病变几乎没有诊断意义。2000年以色列Given公司的Iddan等科学家发明了胶囊内镜[2],2001年8月正式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获准上市,2002年10月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获准国内临床使用[3]。最初胶囊内镜主要针对检查小肠疾病设计,现食道、结肠胶囊内镜已研发成功并相继应用于临床。此项检查安全,非侵入性,适用人群广,国外已将胶囊内镜作为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4]。
国内外报道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原因的诊断率为38%~93%[5],尚无报道单纯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胶囊内镜诊断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率为52.17%。检出疾病谱中小肠炎症最多,其次为小肠血管病变,再次为小肠克罗恩病和憩室病,未检出小肠肿瘤,这与文献报道的以血管发育不良为主、其次为克罗恩病及肿瘤有出入[6],考虑原因:(1)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小肠X线气钡双重造影,已排除了一部分小肠隆起及凹陷的肿瘤病变患者;(2)可能与本组病例较少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本组小肠炎症疾病引起的出血最多,占26.09%,其炎症的性质多不明了,一部分表现为小肠黏膜散在红斑、糜烂、浅溃疡的小肠出血患者,不排除为早期克罗恩病。本研究对有上述表现的2例病史为6个月、2年的患者分别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6个月,患者均无出血发生,复查胶囊内镜原有的糜烂、浅溃疡好转。这类患者有待于随访观察研究。2例有明确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药史者,其炎症的镜下表现为近端小肠绒毛点片状脱失,黏膜充血;远端小肠散在的小糜烂。此表现与国外报道相同,可能为此类病因引起小肠出血的镜下特点。此表现发生原因可能与小肠不同部位NSAIDs和胆汁酸浓度不同,肠道菌群变化有关[7]。NSAIDs药物所致小肠损伤可不伴有上消化道病变而单独存在[8]。故随着NSAIDs在我国应用增加,NSAIDs引起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例将增加。
本组3例出血期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均无阳性结果,1例由于出血较多,检查后一直卧床,到电池耗竭时胶囊在空肠中基本未移动;另2例由于有出血,肠腔中的血迹影响到对小肠黏膜观察,未发现病变。故检查时机直接影响胶囊内镜检查阳性率,戈之铮等[9]研究提出最佳检查时机为少量活动性出血时和出血停止2周内。由于本组检查结果,故作者不赞成出血时行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以其检出率高、并发症少、应用人群广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但是因其检查过程中胶囊运动的方向、角度无法控制,无法选择性地对某段肠腔进行反复检查,仍可能漏诊病变,且不能进行活检,今后研发的具有可控机器人性质的磁胶囊内镜将克服以上缺点,应用于临床[10]。
[1]李兆申,金振东,邹多武.胃肠道疾病内镜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3.
[2]Mazzarolo S,Brady P.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a systematic review[J].South Med,2007,100:274.
[3]柏健鹰,王沂芹,郭红,等.35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5):1921.
[4]Lewis BS,Rey JF,Seisman EG.Capsule endoscopy:Result of the 2005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introduction[J].Endoscopy,2005,37:1038.
[5]戈之铮,刘文忠,马雄.小肠病学——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396.
[6]褚晔,吴云林,张曙,等.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07例[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6):485.
[7]Fujimori S,Gudis K,Takahashi Y.Distribution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sal injuries as a result of NSAID administration[J].Eur J Clin Invest,2010,40(6):504.
[8]戈之铮,冯楠.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1):15.
[9]戈之铮,陈海英,高云杰,等.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最佳检查时机的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7(1):26.
[10]Carpi F.Magnetic capsule endoscopy:the future is around the corner[J].Expert Rev Med Devices,2010,7(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