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好上海城郊设施菜田建设提升地产蔬菜供应保障能力

2010-04-03陈德明孙海孙延东

长江蔬菜 2010年5期
关键词:菜田设施蔬菜

陈德明 孙海 孙延东

搞好上海城郊设施菜田建设提升地产蔬菜供应保障能力

陈德明 孙海 孙延东

为改善蔬菜生产条件,增强市郊蔬菜生产基地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以绿叶菜为主的郊菜自给率,确保上海特大型城市蔬菜供应的安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上海新农村建设,按照上海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上海市郊将建成2万hm2设施菜田,其中保护地6 667 hm2、露地13 333 hm2。目前,上海市已推进建设设施菜田16 667 hm2,其中保护地6 467 hm2、露地1 0267 hm2。投入建设资金27.8亿元,其中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占总投入的91%。形成了以近郊城乡结合部镶嵌式高产稳定的绿叶菜生产基地,以及崇明岛蔬菜基地、杭州湾北部南汇、奉贤、金山蔬菜基地,黄浦江上游的松江浦南和青浦青西蔬菜生产基地等四大蔬菜生产区。

1 发展设施蔬菜建设的基本做法

1.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设施菜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我们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和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市财政局关于本市1 000 hm2菜田生产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了建设原则、责任主体、组织实施部门等要求;《关于本市菜田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项目建设的标准及内容、项目的申报立项要求、实施的程序流程及各程序的具体要求;《关于承建本市菜田生产设施建设温室、管棚建设项目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的意见》、《关于推荐上海设施建设菜田专用温室、管棚装配式钢管骨架结构体技术标准的通知》以及温室管棚建设规格和技术要求,成为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的参考依据;《关于加强本市设施农田生产辅助设施用地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了设施菜田生产辅助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及用地规模,保证菜田设施建设仓库用房、管理用房及场地的合理搭建,确保建设顺利进行;《关于规范菜田设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意见》规范了设施菜田验收工作。

1.2 明确建设程序

为确保建设有序推进,我们坚持遵循管理程序,明确项目编制、申报、评审、实施、审价、审计、竣工验收等各项程序的具体要求。重点加强了对建设项目编制上报的要求,完善了项目计划任务书、工程设计、工程概算及规划图纸的规范性管理,委托市农业综合开发评审中心组织专家对建设项目进行评审,通过专家现场踏勘及对照上报的项目材料,提出修正意见,完善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要求建设主体的区县政府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建设,重点加强了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作。

1.3 统一建设标准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中温室、管棚设施的用材及施工质量,市农委蔬菜办会同上海市温室制造行业协会经过多次论证,确定《GP-C832Z型装配式钢管塑料管棚制造与安装验收规范》、《GSW-8430型连栋塑料管棚制造与安装验收规范》、《GP-L630Z连栋塑料管棚制造与安装验收规范》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并报送上海市地方标准,与经国家标准局批准的农用塑料棚装配式钢管骨架国家标准一起作为本市菜田设施专用温室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的技术依据。同时,为确保项目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质量,根据《关于本市菜田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相关原则,要求各区县完善施工设计,明确建设标准,严格把好质量关。

1.4 加强质量检查

在明确各项管理程序的基础上,各区县在建设过程中能够通过不定期组织监理单位及有关技术部门对建设工程进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从市级层面上进一步加强项目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建设全过程的监管检查,尤其要加强对材料进场的检查、土建施工过程的检查、管棚搭建过程的检查,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在日常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向各有关建设单位发送整改通知书,要求各区县组织相关单位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并对整改结果做好跟踪检查。

1.5 加大培训力度

2万hm2设施菜田建设责任主体是区县政府,区县农委负责组织实施,为进一步强化其责任主体作用,我们多次组织对建设专管人员进行培训,邀请市水利管理处、农技推广中心及温室行业协会的专家就项目规划、编制、工程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同时还每年与温室制造行业协会共同对有关管理人员和监理公司现场监理人员进行温室管棚工程基础知识及工程质量管理培训,以提高其业务能力,确保建设工程得到高质量的实施。

1.6 开展新建设施菜田绩效评估

为了确保设施菜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项目建成后综合功能的发挥,按照市财政局、市农委《关于印发 “设施菜田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沪财农 [2008]25号)要求,在2008年对2005-2006年建设的设施菜田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通过对项目的立项、实施过程、资金管理、完成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客观评价,如实反映项目建设效果以及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意见,确保支农惠农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1.7 开展建成设施资产管理

要使蔬菜基地长期发挥效益,建成基地是开始,运行管护是关键。针对重建轻管,管理不到位,造成前建后毁,基地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的教训,需加强对工程管护的认识,蔬菜基地建成后,管护必须相应跟上,建立设施维修基金,确定管理主体,明确管护人员、管理经费,以提高设施使用效率。

新一轮设施菜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了27.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达91%,为确保财政性资产基本保值,保障设施菜田长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我市农委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设施菜田财政性资产管理的意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责”、“以工程养工程”等原则。明确资产归属和管理责任,明确界定资产性质、资产管理部门,做好新建资产的登记造册,保证设施菜田形成的各类设施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设施菜田建设所形成的财政性资产的效能。

2 发展设施蔬菜建设的主要成效

设施菜田的建设提高了我市菜区的蔬菜生产能力,为菜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稳定上海蔬菜市场供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1 设施条件改善

蔬菜生产基地栽培设施化、排灌自动化、耕作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据2008年年底统计,全市现有常年菜田3万hm2,保护地设施蔬菜面积6 267 hm2,占常年菜田面积的21%,较2005年增加了3 600 hm2。尤其是本轮设施建设的管棚由原来6 m宽为主转向以8 m宽为主,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便于机械耕作。同时配套微灌设施的全面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2008年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影响蔬菜生产的情况下,设施蔬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2.2 经济效益提高

设施菜田的高标准、高投入明显改善了生产条件,为蔬菜的提前延后,尤其是为满足中高档消费者需求而生产的精品蔬菜、特供蔬菜、有机蔬菜创造了有力条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生产条件的改善也提高了蔬菜产量、质量,产量一般为普通菜田的2倍多,普通菜田的667 m2产值一般在5 000元左右,而设施菜田的平均667 m2产值在1万元以上,如浦东新区的绿叶菜基地,复种指数提高了3茬,667 m2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嘉定徐行双赢黄瓜基地每667 m2年产值达到3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2.3 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设施菜田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本市蔬菜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各区县在设施菜田建设中,与自然村落改造、万条河道整治、农田林网建设相结合,实行统一规划,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变了当地农村脏乱差现象。同时现代化温室管棚设施、喷滴灌设施、排灌设施在蔬菜生产中得到了充分使用,生产环境得到改善,病虫害得到控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对农村自然环境的污染,乡村面貌大为改善。

2.4 产业影响凸现

在设施菜田建设过程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了蔬菜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进程,菜农安全生产的意识增强,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对产品监管制度执行趋于严格,高毒农药、植物生长激素的使用受到控制,蔬菜的食用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全市规模化生产基地已占蔬菜生产总面积的40%,蔬菜生产基地已开始由片向带发展,蔬菜的品种、品质有所提高,大量优质品牌蔬菜进入市场,稳定了市场供应。

3 发展设施蔬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设施蔬菜生产配套装备不够完善

随着设施菜田建设的推进,市郊菜区蔬菜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目前蔬菜生产基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蔬菜生产专用农业机械推广面仍较小,蔬菜种苗生产规模偏低、工厂化种苗生产配套水平不高,蔬菜采后整理、清洗、分级、包装的流水线设施建设,以及蔬菜贮藏、保鲜的冷库设施建设,冷链运输工具的配置和质量检测系统有待完善,大部分蔬菜仍然未经商品化处理,直接进入批发市场销售,与上海特大型城市蔬菜生产发展的步伐不相适应。

3.2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比较突出

设施菜田的大规模建设为蔬菜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近几年随着保护地大棚规模的发展,大棚内蔬菜生产化肥使用量加大和蔬菜复种指数提高,以及常年保护地大棚内的土地得不到适当的轮休,导致大棚内盐分的积累已严重超标,连作障碍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对蔬菜正常生产带来较严重的影响,造成大棚内蔬菜植株矮小,生长停滞,根系生长受抑制,甚至枯死。

3.3 建成设施管理需要加强

设施菜田建成后,主要以租赁给企业或经营者为主,由于企业或经营者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差异很大,故基地生产状况和效益也有很大区别。个别基地由于经营不善,出现租金支付不出,生产资料购买不起,场容场貌不整的情况。另外,蔬菜设施建成后,设施运行维护需要落实,但是由于运行维护费是很大一笔支出,而农业产业毕竟是薄利行业,承包基地的企业难以独立支撑这笔费用。本市近期出台的 《关于加强设施菜田财政性资产管理的意见》,对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建成的资产的维护管理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各区县也制定操作细则,各级政府也应该在后续维护上有所投入,确保这项支农惠农项目效果落到实处。

4 进一步发展设施蔬菜的对策措施

上海设施蔬菜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上海郊区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以上海郊区推进“三个集中”为契机,紧扣“建设全国领先的高水平农业设施”的主题,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促进市郊蔬菜生产设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蔬菜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增强市郊蔬菜在市场供应中的保障功能。

4.1 继续稳步推进菜田设施建设

上海市将继续稳步推进菜田设施建设,依据上海市2万hm2最低蔬菜保有量的菜田规划的框架,根据上海地区蔬菜生产的需要,适当减少保护地设施的建设规模,增加露地设施基地建设规模,集中各方面力量来做好这项工作。

4.2 加强基地保护

研究制定蔬菜生产基地保护措施,确保菜田的相对稳定。结合产业落地规划,进行实地划区定界,量算面积,明晰界址。通过菜田占补平衡和生产能力保护机制的建立,保护好全市2万hm2设施蔬菜基地。我们已对建成的设施基地建立准确的电子地图,结合《关于加强设施菜田财政性资产管理的意见》及各区县即将出台的细则,以加强设施的保护,实现生产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4.3 落实设施菜田建设项目资产管理办法

根据我市《关于加强设施菜田财政性资产管理的意见》,各区县出台相关细则。市与各区县就形成的财政性资产签订资产移交手续,要求各区县每年定期组织对登记在册资产进行检查,并将资产情况汇总报市备案。制定和贯彻执行对蔬菜生产基地严格的保护制度,保持菜田的相对稳定。通过菜田占补平衡和生产能力保护机制的建立,保证市郊2万hm2常年设施菜田有完善的基础条件,先进的设施装备,较强的抗灾能力和标准化的生产水平。确保财政投入建成资产支农惠农的成效。

4.4 完善设施蔬菜生产装备建设

我们将对设施蔬菜基地完善耕作植保机械、灌溉设施装备建设,蔬菜采后预冷处理设施,清洗、整理、包装加工机械等装备。尤其是蔬菜贮运冷库、冷藏车等冷链装备以及在产销对接各个环节的设施装备的配套,完善工厂化育苗体系的建设,使蔬菜业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人民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

4.5 推广蔬菜生产废弃物处理系统

蔬菜生产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一般蔬菜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为商品蔬菜质量的0.8~2.5倍,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一方面对环境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也造成资源的浪费,使蔬菜秸秆中含有的大量营养元素被弃置。我们已在研究建立蔬菜生产废弃物处理系统,以期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接下来要加大这一处理系统的推广力度。

4.6 积极采取措施改造盐渍化土壤

针对大棚蔬菜盐渍化发生越来越严重的情况,我们已组织专家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实行水稻蔬菜轮作、耐盐作物改碱、增施微生物肥和土壤调理剂等方法来努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还可采用灌水压盐,适当休耕等恢复土地的活力,提高蔬菜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品质。

4.7 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标准化生产

完善蔬菜标准化体系,加大蔬菜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继续推进蔬菜标准化示范区与基地建设,推进蔬菜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加强对标准的实施和监管、完善蔬菜标准化服务体系。在上海郊区形成一大批标准化生产的园艺场、专业合作社和产销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安全卫生质量有保证的蔬菜。随着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发展,一批产品配送型、加工出口营销企业和种源种业服务型企业正在形成和发展,从而带动了蔬菜产业链的延伸,带动蔬菜产业更深层次的发展。

江西打造全国“大菜园”

2009年12月30日,江西省农业厅在北京召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论证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为组长的专家组成员对《规划》进行了论证。此《规划》得到与会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并一致通过。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首个具体配套规划。

《规划》总体布局为“一环两带”:“一环”即“环南昌优质蔬菜产业区”;“两带”即“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沿线优质蔬菜产业带和济南—广州高速公路沿线优质蔬菜产业带”。依托“一环”、“两带”的自然条件和交通优势,重点扶持“一环两带”区域蔬菜产业发展,形成以“一环”为中心,沿“两带”展开,辐射带动全省蔬菜产业大发展的格局,把江西建设成为国家优质蔬菜供应的“大菜园”。

《规划》的规划期从2010年至2020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0-2015年)为规划启动和基础强化阶段。到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由2008年的55万hm2增加到80万hm2,产量由2008年的1 186万t增加到2 000万t,省外市场蔬菜销售量由2008年的300多万t增加到800万t左右,其中出口达50万t以上,蔬菜产值由现在的14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年收入通过蔬菜生产提高1 000元以上。第二阶段(2015-2020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到2020年,蔬菜播种面积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基础设施改造等提高单位面积产出能力,使蔬菜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省外市场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稳步增长,蔬菜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人均年收入通过蔬菜生产提高1 500元以上。

(来源:江西日报)

陈德明,上海市农业委员会蔬菜办公室,201600孙海,孙延东,上海市农业委员会蔬菜办公室

2009-12-07

猜你喜欢

菜田设施蔬菜
民生设施非“摆设”
奇怪的蔬菜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蔬菜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秸秆生物质炭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及青菜生长的影响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蔬菜也“疯狂”
福建菜田氮、磷积累状况及其淋失潜力研究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