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冰雪灾害的几点思考

2010-04-03王运凤罗其宏

蚕桑通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雪灾抗灾蚕农

王运凤,罗其宏

(1.湖北省宜都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宜都443300;2.宜都市农业局)

2008年元月,我市遭遇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之广、受低温冻害时间之长、受害程度之深、损失之严重,为50年来所未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而且在人们看来下雪是祥和、丰收、幸福的象征,根本没把下雪当成一种灾害。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种机制的健全,物质产品丰富,科技发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增强后,两个月前的这场原本令人“兴喜若狂”的瑞雪,却演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灾害,让人猝不及防。目前冰灾虽已过去,灾后复产工作也正紧张进行,但回顾此次突如其来“冰雪大考”,切切实实地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值得引起我们农技工作人员深刻反思。

1 农业的“弱质”地位显而易见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总是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境况。相对以往发生的一些短时间、小范围的旱涝冰雹等自然灾害,这次雨雪冰冻天气的降临,让我们对农业这一“弱质”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蚕桑生产为例,在这场雪灾中,全市7570亩桑园全部受害。尽管桑树的直根系木质根特性使得蚕桑生产在此次雪灾中遭受的直接损害程度低于其它农作物,但在有些桑园,因品种、树龄、树势、立地条件、风向等因素出现了不同程度冻害,影响程度同样不可小视。据调查,全市桑园采摘面积498 hm2,园内桑树梢端平均受冻长度为5 cm,极少数冻害稍重的枝条梢端枯死30~40 cm;去年冬新栽桑树21.3 hm2,平均受冻死亡率达到了15%以上。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市桑园春叶将减产近300 t,将导致春茧减产近20 t,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到数十万元。

2 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桑蚕生产是我市的传统特色产业,虽然“块头”不大,但对于产区农户,养蚕收入占了很大的比重。灾害发生后,我们农业部门紧紧抓住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在全市实施的大好机遇,在摸清低温冻害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防冻和补救措施,在第一时间深入一线,以白家淌、皓光等项目村为重点,以田间为课堂,加强现场培训,以点带面指导全市蚕农科学应对雪灾,取得显著成效。共在全市组织开展现场集中培训9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00余人次。全市桑园冻后整枝修减和肥水管理措施全面落到实处;春芽正常萌动,树体恢复态势良好;春季开发按计划展开,项目区“一村一品”格局进一步巩固。主要做法是:

2.1 科学制定方案,精选培训教材

针对全市出现的连续降雪和低温天气这一特殊情况,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蚕业抗灾专班于雪灾发生后两次召开碰头会,先后确定了桑园抗灾复产的《桑树防冻措施》及《2008年蚕桑春季管理意见》,重点将防冻四大措施纳入了培训教材:一是对受冻桑树枝干、枝条适度修剪,以促进枝条下部或基部未萌发的桑芽解除休眠,提高发芽率;二是加强肥培管理。及时清沟排渍,松土增温,增施速效性肥料,促使未受害的生长芽及受害后皮下的潜伏芽加速生长;三是补植缺株;四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田间桑园生长情况,适当推迟春蚕的收蚁日期,以延长桑叶生长期,增加春叶产量,尽量减少冻害对春蚕造成的损失。

2.2 开展现场指导,扩大培训范围

2008年1月13日,灾情发生的第3天,蚕桑专业组指导教师将桑树抗灾救灾措施印制2000余份,直接送到80位学员手中,并通过这些学员提前将教材送到了千家万户。春节过后,蚕桑专业2名指导教师迅速进驻白家淌、皓光等项目村,及时开展蚕桑专业灾后恢复生产培训,指导当地蚕农复产自救,各项工作有序展开。专班人员来到皓光村后,考虑到村里受灾面过大,决定将该村其他蚕农300多户也纳入培训范围。此后半个多月,专班人员在该村共进行课堂讲解培训3场次、田间统一讲解6场,发放《桑树防冻措施》、《2008年蚕桑春季管理意见》科技明白纸1000份,在村里新办示范样板2个,现场“手把手”指导蚕农200多人。通过田间授课、现场答问,让包括学员在内的广大蚕农及时掌握了抗灾救灾要领,迅速在全市掀起了桑园灾后复产自救的热潮。

2.3 加强引导扶持,推进“一村一品”

自灾害发生以后,市农业高度重视桑园抗灾复产工作。为把各项防冻抗灾措施尽快传入千家万户,帮助农民正确认识灾害的严峻形势,有效指导农民抗灾自救,市农业局通过广播、电视、“农讯通”短信息、《宜都农业网》、《宜都农业》报等多种平台发布有关灾害信息,广泛宣传防冻技术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抗灾工作氛围。一是在宜都电视台开辟专栏,将包括桑园在内的农业防冻抗灾技术措施全文滚动播出1周。二是根据不同时期灾情,请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3次。三是通过移动公司“农讯通”短信息平台发送桑园防冻技术信息5条,受众多达20万人次。

另一方面,由于受上年国内外蚕茧市场走低,加上今年的雪灾影响,一些产区,尤其是项目村一些农户出现了悲观情绪,极个别村干部甚至对发展桑蚕这一主导产业产生了动摇。针对这一情况,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市农业局主要领导3次带领专班人员深入白家淌项目村,帮助村委会一班人分析国内桑蚕发展形势,联系客户,同时为村里落实产业扶持资金20000元,组织现场技术培训3场次,培训蚕农180余人。通过引导扶持、现场培训及相关产业比较效益分析,该村养蚕户逐渐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更加坚定了发展蚕桑生产的信心。截止目前,该村抗灾自救工作进展顺利。除在雪灾中被冻死的幼树10000多株已全部补植外,该村今年又新建高产示范桑园50亩。

3 建立农民增收保障机制刻不容缓

农民持续增收受到诸多“瓶颈”制约。经历这场雪灾后,我认为,要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必须在保障机制上做文章,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加快推进农业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创建一批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国家级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二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扎实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三是抓好植物保护工作。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工作方针,突出经济作物病虫监测重点,确保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四是在农业品种定位、地域选择等方面加强论证和试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3.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认真贯彻《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提高农机装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二是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把农村能源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加大生态家园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太阳能、农村卫生节能灶等节能技术,提高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三是加强土壤改良,保护地力资源。进一步巩固沃土工程实施成果,大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千方百计提高土地生产力。四是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3 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着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加强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壮大和提升农村二三产业。三是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发展劳务经济。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减少贫困人口。四是全方位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3.4 建立健全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

一是要研究在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天气、气候异常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以及重现期变短等问题。要立足于防大灾、重灾甚至巨灾出现的可能性;二是提高天气和气候预报的准确率,并尽可能延长天气预报的时效;三是建立全国和区域性气象灾害应急协调应对机构,能够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应对重大灾害的影响,并在第一时间采取通过多部门协调一致的行动,抗御灾害,全面掌握农业抗灾自救的主动性,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猜你喜欢

雪灾抗灾蚕农
青海海西地区近41年雪灾时空分布特征
胡春华强调: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和抗灾夺丰收工作
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全力减灾救灾确保今年抗灾夺丰收
“党员抗灾队”活跃田头地边
躲雨
打好农业防汛抗灾主动仗
历史时期以来山西省雪灾特征与气候变化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1960-2014年新疆气象雪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2000-2010年新疆雪灾时空自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