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2010-04-03陈天驰黄泳劳沛良江洁慈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05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教研室广东广州5055
陈天驰,黄泳*,劳沛良,江洁慈(.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05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教研室,广东广州5055
砭石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陈天驰1,黄泳2*,劳沛良2,江洁慈2
(1.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
砭石疗法对多种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疗及保健作用,且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在改革传统砭石疗法的基础上,新型砭石疗法有待进一步发展。
砭石疗法;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综述
砭石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泛指一切用石质工具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方法。砭石疗法起源于石器时代,在数十万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用砭石治病的方法[1]。据考证,古代砭石疗法在石器时代已得到广泛使用,后与针灸等疗法并存相当长的时间,至晋代以后,已极少为专科医生所掌握而仅流传于民间[2]。20世纪90年代,我国诞生了新型砭石疗法。现将近10年来新砭石疗法临床研究的有关文献进行如下综述。
1 临床应用
1.1 骨科疾病
1.1.1 肩关节周围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郭长青等[3]对砭石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根据多中心、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原则,砭石组120例,采用新砭石疗法,用多功能砭板分别疏通颈肩部、肩背部、上肢经脉气血;电针组120例,采用电针疗法,取患侧肩、肩、肩贞等穴,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疗法均有镇痛、改善功能活动和即刻镇痛效果。镇痛疗效方面,砭石组总有效率为86.8%,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2.5%;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砭石组总有效率为86.8%,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9.8%。
1.1.2 腰椎病宋鹏远[4]应用砭石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常规治疗、辨证选穴、开通滞结、恢复损伤、温热通经法治疗30例,治愈4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
1.1.3 慢性运动性软组织损伤赵德[5]将13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试验组给予砭石疗法,对照组给予单纯物理疗法。治疗20 d,通过VAS进行评分与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痊愈56例,好转9例,无效0例;对照组65例,痊愈49例,好转14例,未治愈2例。
1.1.4 颈椎病耿引循等[6]应用新砭石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在颈项部施行热熨法、刮法、拨法,并点按相应穴位,再行患侧上肢刮法、颈项肩部叩法。共治疗30例,痊愈率73.3%,总有效率100%。谢衡辉等[7]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根据经络辨证治疗,循经选穴,用砭板在颈项部、肩部经脉施以推法和刮法,配合点揉穴位;上肢部施以推法和擦法,并在相关穴位进行点、压、揉法,最后从颈项至肩及上肢施以拍法或剁法以调理气血。痊愈率达63.3%,总有效率为93.3%。
1.1.5 腱鞘炎谢衡辉等[8]采用DRB-2B型电热砭石仪在病灶部位进行温法,然后配合电热砭石手法操作治疗手指部腱鞘炎30例,经1~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9例,治愈率36.3%,总有效率为100%,且全部患者均在第1次治疗后症状即有减轻。谢氏认为,以电热砭石做手法相当于古代的“熨法”,临床中发现,这一方法对于全身各处痹症中痛点固定、范围局限并在局部有病理性微小结节形成的情况下疗效尤佳。
1.1.6 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庄平等[9]在长期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基础上,2007年7月~2008年7月对采用贬石疗法治疗该疾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中,将病例分为对照针刺组和砭石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肩关节功能训练加针刺天宗、曲垣、秉风、巨骨、肩贞、肩、臂孺、肩前、外关、合谷等穴,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组交替施以砭石温法、叩法、刮法、滚法和刺法加以治疗。砭石治疗组2个疗程的总有效率达到96.6%,远高于对照针刺组的76%。
1.1.7 退行性膝关节炎侯中伟等[10]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砭石温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治疗观察2周,总结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视觉量表、膝关节部位疼痛、小腿麻木、膝关节局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1.2 内科疾患
1.2.1 脑卒中阿迪力·阿不都热合曼等[11]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采取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主结合物理治疗的综合康复方法,对砭石及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做了对比观察。发现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后,基础康复治疗均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患者残疾程度,砭石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于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并认为砭石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焦虑)方面得到明显改善。
1.2.2 便秘佟波[12]将60例便秘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分别为热秘、冷秘、气秘、虚秘,按照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用砭石疗法给患者治疗,发现所有病例均收到满意疗效,治疗有效率达100%。
1.2.3 失眠王琛[13]采用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与西医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与关节松动技术相结合,在临床上以背部督脉与膀胱经为主,结合头面、四肢的经穴,达到调节脏腑、阴阳,使阴阳相交、阳入于阴,从而治疗失眠,取得了显著成效。
1.2.4 慢性阻塞性肺炎辛瑾琛等[14]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综合组、中药组和对照组,综合组49例采用砭石热熨背部、中药汤剂以及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48例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得出临床总有效率综合组89.80%,中药组85.42%,对照组72.92%;综合组及中药组血气分析指标、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5 胸痹佟波[15]通过四诊合参把胸痹分成虚寒证、痰浊证、瘀血证、心肾俱虚证4类,分别选取相应穴位用砭石疗法进行治疗,治愈47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
1.2.6 功能性消化不良胡珊珊[16]用砭石疗法,运用基本的刮擦治疗手法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综合治疗,使患者经络畅通,阴阳调和,散结化瘀。胡氏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多脾胃不良,在治疗时采用非药物疗法,效果甚佳。
1.2.7 高血压侯星延[17]用督脉、膀胱经、胆经、脾经、三焦经、心经和心包经,从脊柱入手,循经和按穴结合,采用擦、刮、揉、点、刺、拍、滚等手法的砭石治疗使高血压病例血压正常,侯氏坚信砭石疗法将会得到更多患者的接受和认可。
1.2.8 风湿性关节炎于娟等[18]以砭石为工具,创造了砭疗5法,即温法、叩法、刺法、刮法、滚法,重点从督脉入手,用于风湿病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观察了30例关节炎患者,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效率为43.8%,有效率为37.5%。
1.3 其他疾病魏莫愁[19]报道运用泗滨浮石制成的砭锥,按砭术16法手法治疗妇科疾病;李小军[20]探究砭石疗法对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疗效;董占宇[21]报道运用砭石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陈冬[22]报道针刺配合砭石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有一定疗效。
3 结语
经过10年的研究探索,砭石疗法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部分医疗工作者发现了砭石的新用途,效果良好。但缺陷是部分通过砭石疗法治疗的疾病仅为少数病例,可靠性有待相关人员进一步研究。此外,砭石疗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有疏通血液,驱寒除湿、开痹止痛效果的治疗体系,随着砭石疗法的不断发展,必然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福音。
[1]耿乃光.砭石疗法[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2(4):233-234.
[2]耿乃光.新砭石疗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13-61.
[3]郭长青,芮娜,刘焰刚,等.新砭石疗法治疗肩周炎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9):633-637.
[4]宋鹏远.新砭石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C]//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分会筹备组第二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4:45-48.
[5]赵德.砭石治疗慢性运动性软组织损伤[C]//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2008年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2008:108-110.
[6]耿引循,于娟,胡姗姗,等.砭石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J].河北中医,2007,29(12):1109-1110.
[7]谢衡辉,靳聪妮.新砭石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福建中医药,2003,34(1):31-32.
[8]谢衡辉,张晨光.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手指部腱鞘炎30例[J].中国针灸,2003,23(9):543-544.
[9]庄平,耿引循.砭石疗法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2008年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2008:101-104.
[10]侯中伟,郑萍.砭石温通法治疗退行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7(2):33-35.
[11]阿迪力·阿不都热合曼,艾尔肯·斯依提.砭石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1):1047-1048.
[12]佟波.砭石疗法治疗便秘60例临床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57.
[13]王琛.新砭石疗法在失眠治疗中的作用[C]//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2006年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2006:99-100.
[14]辛瑾琛,谈馨媛,林琳.砭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8):14.
[15]佟波.砭石疗法治疗胸痹5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6):83.
[16]胡珊珊.砭石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C]//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2008年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2008:83-84.
[17]侯星延.砭石疗法在高血压临床的应用[C]//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2006年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2006:57-59.
[18]于娟,耿引循.传统砭石疗法在风湿病康复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8):621.
[19]魏莫愁.砭石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21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6):439-440.
[20]李小军.背部砭石疗法对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疗效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2008年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北京.2008:120-122.
[21]董占宇.砭石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30例[J].山东中医药杂志,2010,29(3):184-185.
[22]陈冬.针刺配合砭石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7(3):33.
R245.31
A
1007-4813(2010)06-0968-03
2010-08-10)
南方医科大学“针灸学训练基地”创新课题(B1040548)、南方医科大学教改课题(B1040110)。
陈天驰(1991-),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针灸疗效的机制研究。
*通信作者:黄泳,女,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Tel:020-61648254,E-mail:nfhy@fim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