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体系 促进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

2010-04-03欧阳柳萌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一村农产品农民

欧阳柳萌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构建和谐体系 促进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

欧阳柳萌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化,“一村一品”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国情,是中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从各方面构建促进其发展的支撑体系,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价值。

体系;规制;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在金融危机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的指引下,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结构性调整快速推进,涌现出一大批特色明显、产业突出、类型多样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一村一品”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8年底,全国专业村达到45 650个,比上年增长5.5%,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7.1%。2008年,专业村经济总收入13 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主导产品销售收入6 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出口创汇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8%。在专业村中,经济总收入500万以上的有34 876个,过亿元的有1 569个[1]。通过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战略,既可以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又可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还可以让部分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性收入。这充分说明“一村一品”的政策推进是符合国情的,成效也是显著的,是中国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一村一品”政策推广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统一的规划引导,没有专门的部门督促。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能力不强,农民权益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三是工商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资金有限,加工企业上游产品较少。四是推广力度不强,产供销渠道没有有效建立。五是资源挖掘与力度不够,产品没有形成差异化,农产品完整产业链稀缺,不同产品间缺乏嫁接能力。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规划实施中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尊重农民意愿,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当地的自然人文禀赋,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做大做强核心产业,深加工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附加价值,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使拥有主导产业的村将产业规模做得更大、产业链条拉得更长、发展得更具特色[2]。为此,笔者将着重于“一村一品”中的制度化建设提出相应的构想和对策意见。

1 规划决策体系和政策传导机制的建立

1.1 地市级政府部门应发挥政策制定者的核心优势

积极开拓“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新模式,设立相应的部门和领导小组对“一村一品”工作结合科研院所和当地实际做好调研,将历史沿革下的当地优势农业特色品种和农产品登记在案,市级政府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将按区划和优势品种完成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统筹行政区域内的农业生产,配合招商引资将外来投资企业和本地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与区域内的农产品生产做好对接,将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量和采购品种等方面信息传达到各行政乡镇,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和资源组合,通过村企互动,以工促农,用发展工业的视野和理念发展农业。

1.2 县级行政部门肩负着更加重要的组织作用

除了和市级政府部门在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达到高度一致以外,更应该制定具体的扶持措施,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大财政和信贷投入,开展信息服务,加强农民培训,树立典型示范,优化“一村一品”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农民增收和富民强县做为工作重点,让农民利益落到实处,形成“一村一品”发展的内生力量,指派有农业经营经验干部和支持、鼓励、吸收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下到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培育辅导,依据实际调研报告和市场形势,上报给县级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切忌一拥而上,而是稳扎稳打,对那些优势比较明显的专业村、专业乡镇进行重点优先扶持,扶持一批带动一批,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发展的产业基础[3]。

1.3 乡镇级行政部门的使命和责任至关重要

作为组织生产调配资源的基层主体,乡镇行政部门是上级政府制定政策的执行者,也是落实一村一品发展的实际操作者,其使命和责任关系到“一村一品”发展的成败。因此,应当将“一村一品”模式的推广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之中,完善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与各项战略要求“拧”在一起,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高效决策,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和“载体”。分步骤制定各村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和民间金融借贷组织方案。合理利用经济规律建立乡镇一级的农产品市场推广中介机构,形成特色农产品产销环节的良性循环,以乡镇企业为载体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辖属各行政村的农产品附加值顺利与市场对接,将一乡一品纳入到乡镇工作的重点中来,承接好各村优势产品的产品链培育,使两者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做好农产品收购信息平台、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农产品技术信息平台等3个平台的建设工作。

2 组织生产体系和产品输出推广机制的建立

(1)当前,我国农村还主要是靠村委会和合作社两者来组织生产的,村委会是农民自治组织,在指导农民生产上带有很重的行政色彩,更多的侧重于社会事务的管理,经济职能非常有限,亟待有一个农民的经济组织来组织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从法律上加以规范,在经济上给予扶助,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农村经济组织大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呼之欲出了,“农户+合作社+农业联合社+农业企业”的经济运行组织形式将成为“一村一品”推进过程中的经济主体,农户负责对农产品的基础生产,农村合作社负责组织调配农户的生产和技术支持,贯穿从种子发售到收购销售的始终,农业联合社则负责农产品的生产规划和产品推广销售,市场指导,并为区域内同质的农产品寻找销售出路,统一销售,自办加工企业进行农产品二次加工转化成农业商品。

(2)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注重企业的互利协作优势的培养,通过订单合同化规避农民的生产风险。发挥农业经纪组织的作用,但又要制定防患农业经纪人人为风险的措施。建立好经纪人和经纪组织的行为规范,合同范本,信用体系和赔偿体系。改变自愿放种,自愿放植,价格随行就市的粗犷型合作模式,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合同订单不能与农户单独签订,必须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签订。浙江省全国首部《订单农业合同文本指引》已经出台,各地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尽快制定实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农业企业存在量比较少,农村经纪人组织发展很不完善,更需要加强引导和支持。

(3)发展并规制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合作化生产,利用股份制 、合同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各省应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主管区域内的农民合作社指导规范,规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项权能,应当记载成员的出资额,量化成员的公积金份额、与本社的交易额,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界定和利润分配提供法律依据。目前有些合作社的公共积累没有明晰到单个农户身上,这些因素都将使得合作社产权关系含混不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资本投入。合作社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利润应当实行按股分配。然而,其盈利主要来自于组织与成员之间的交易额,由此又要求合作社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进行分配[4]。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致富大户为核心组织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3 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的建立

3.1 利用农业保险杠杆,保障农民生存权

当前农业保险发展方兴未艾,但发展速度较慢,参与主体很少,笔者认为政府依靠地方财政自主设立保险基金与保险公司,私人资本合并的保险参股形式可行性很强,但操作上还没有得到验证,但农业保险是“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特别在保障农民在订单农业,合作生产农业中由于不可抗因素引起的减产和违约以及农业企业违约的损失弥补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保障农民发展权

大力发展乡镇银行,加强乡镇银行金融监管,对参与“一村一品”发展中新农品哺育技术开发的小额贷款可以根据项目周期采取区别化还款期限和贷款额度,利息上应该给予一定优惠。将非乡镇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纳入到乡镇银行监管和银行制度建设中来,予以改制支持,尽可能将其操作规范化,防范其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

3.3 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保障农民积极性

各级政府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好农业补贴方案,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除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退耕还林等多项政策性惠农补贴以外,针对“一村一品”发展,可以对改变种植品种的原种粮户先期给予粮食补贴,这部分资金可以从农业生产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税收中拿出,“一村一品”的良种补贴必须保证足额发放,其他补贴可以依据各地情况,灵活给予有效支持。

4 农业“一村一品”质量提升、竞争力加强保障体系构建

4.1 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

发展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强化品种创新与农业质量标准建设,以市级为区划形成本区域内的行业技术标准,以市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主管单位为依托建立重点特色农产品检验实验室。农业龙头企业要配合政府帮助农户统一专用品种、统一技术规程和统一质量标准。

4.2 地理标志体系和原产地认证体系的构建

尽快制定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成为当务之急,对原产地的农产品做好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等工作。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战略,各行政村商标的注册费用将由乡镇农业加工企业、农业主管科室、农业推广机构、农业合作社共同承担,发展为著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的可由政府进行奖励。

4.3 高附加值农产品培育体系和深加工体系的构建

花大力气培育与本地农产品相关的农业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农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各行政村的资源禀赋向政府申请结对帮衬,将其作为原产料生产基地,但前提条件是对农产品必须进行包装、深加工、提纯。对高科技农业企业、技术投入大的企业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对一次加工企业,二次加工,多次加工企业可以根据其加工附加值提高程度给予减免部分税费的支持。

4.4 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村一品”发展离不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质量标准化,还必须从产后进行跟踪检测,形成市、县、乡镇三级的农产品检测网络,建立市场农副产品抽查例行检测和定期通报制度,对区域内“一村一品”产品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流动监控,并在媒体公示以提高其认知度和权威性。

5 投资引导保障体系与人才、技术平台搭建

5.1 引导工商业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

这是政策保障富农的首要保障,遵循高投入、高回报的经济规律,解决“一村一品”发展中的最大瓶颈,只有用工业反哺农业、坚持工商资本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才能成为扶持“一村一品”发展的长效机制。以自育和引进相结合,本地培育的农业企业充分利用好世行贷款、农业扶持贷款,参与“一村一品”发展的农业企业可由政府向城市银行、乡镇银行、农发行、信用社、农行推介,享有低息贷款、抵押从简等金融扶持,优先支持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成长性强的重点龙头企业。对外引进有技术人才资金优势的农业企业,立足当地面对经济发达地区招商,引导招商项目落户农业经济园区,对产品生产基地用地的费用和其他税费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当地农业加工企业与外地大型农业企业嫁接。投资按照“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融资发展格局。

5.2 推广优势农产品品牌,走成熟品牌战略

政府应该在优势农产品的推广上利用自身资源,利用当地媒体公益宣传,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政府采购中要加大特色农产品的份额,组织大型交易会、洽谈会、研讨会进行推介,在政府活动安排上给予呼应,将特色农产品引进当地礼品批发市场、旅游商品经营场所,并对各种农产品按门类组织开发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对外宣传上,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地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帮助特色农产品与大型商超和大型农业出口企业对接,支持其出口创汇,走向国际市场。

5.3 完善科技体系支撑,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一是加派科技人员下乡,针对当地产业布局和特点,选拔专业科技人员进驻,开展技术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到户。二是培育好新型农民,加强技术培训投入,依托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组织,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奖励新技术使用者,安排好农民、返乡农民工培训计划,大力发展阳光工程培训, 培育农民技术骨干,同时做好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三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新模式,以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开展节水、节电、节肥、节地、节能各项措施,形成循环生物链、生产资料二次利用链,逐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

[1]农业部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一村一品:金融危机中继续前行[J].农业经济管理,2009,(9):7~9.

[2]蔡 希.崔国江,周春梅.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6):68~70.

[3]农业部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无锡市人民政府 “一村一品”与现代农业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64~96.

[4]王志岳,吕广林.构建五大体系 发展一村一品[J]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6):11~12.

2010-01-11

欧阳柳萌(1986-),男,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产业经济、农村经济法制.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1.023

F320.3

A

1673-1409(2010)01-S089-04

猜你喜欢

一村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村三英烈
虚惊一场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