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皮瓣联合阴囊皮瓣在治疗耻骨部及阴茎瘢痕挛缩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2010-04-03周定明陶宏军
周定明,陶宏军,罗 冬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404000)
耻骨部及阴茎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在临床上少见,绝大部分为儿童烧伤所致。此类瘢痕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影响阴茎发育。与尿垢多、龟头炎及结石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耻骨部及阴茎瘢痕挛缩畸形采用传统的瘢痕切除松解自体皮肤移植效果差。本院采用腹股沟皮瓣联合阴囊等皮瓣修复效果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0年以来本院采用腹股沟皮瓣联合阴囊皮瓣修复51例耻骨部及阴茎瘢痕挛缩畸形儿童。本组共51例,平均年龄9岁,38例为热液烫伤,4例为汽油烧伤,9例为炭火烧伤。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茎背屈或俯首,排尿、勃起困难,勃起阴茎畸形加重,阴茎发育受限。51例患者阴囊均存在疤痕增生、包皮过长。修复面积最大为20 cm×10 cm,最小为9 cm×7 cm。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用多普勒超声仪探清左右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穿深筋膜位置及其走行。
1.2.2 瘢痕切除,挛缩松解 先后行耻骨联合会阴部瘢痕切除,挛缩组织完全松解。使阴茎阴囊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1.2.3 皮瓣的设计切取 根据术中皮肤缺失的大小、位置、设计皮瓣。耻骨联合部缺损区用以腹壁浅动脉或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的腹壁岛状皮瓣修复。腹壁浅动脉皮瓣范围:上界平脐,下界在腹股沟韧带下2~4 cm,内界在腹中线,外界垂直髂前上棘,体表投影为腹股沟韧带中点向上引一垂直线向脐引一连线,即为外侧支与内侧支大致体表投影。旋髂浅动脉皮瓣范围为上界在腹股沟韧带上方5 cm,下界在腹股沟韧带下方6~10 cm,内界在股动脉内方2 cm,外界以髂棘为轴线,斜向骶棘肌外侧缘的连线,长度可达26 cm。体表投影为从股动脉起下15 cm处连一线至髂前上棘,为旋髂浅动脉主支走行的投影线。阴茎皮肤缺损用阴囊皮瓣修复,主要为阴囊纵隔皮瓣,阴囊前动脉主干为蒂的2个皮瓣。
2 结 果
本组51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小便通畅,尿液轨迹正常,阴茎发育、勃起正常,畸形明显减轻,外观满意。典型病例:患儿,男,5岁,开水烫伤致双大腿及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4年余。阴茎背屈与耻骨联合处粘连,采用右腹壁浅动脉皮瓣、阴茎表皮瓣、阴囊纵隔皮瓣、包皮修复。皮瓣供区为直接缝合,术后皮瓣Ⅰ期存活。
3 讨 论
耻骨会阴部瘢痕在临床上不多见,受损后若不能及时正规治疗,创面易感染,愈后易形成瘢痕,多与阴茎粘连挛缩畸形。对于瘢痕切除松解后,会阴皮肤缺损一般采用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效果佳。此二皮瓣易切取,隐蔽性好,成活率高。若皮肤缺损较大,可用双侧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
阴茎瘢痕切除松解后,最大可能使阴茎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若瘢痕粘连纤维化严重,至少要使阴茎与腹壁成角大于60°,以便不影响正常功能。对于阴茎皮肤缺损应就近取材,采用阴囊皮瓣。阴囊血供为阴囊前内外侧支,阴囊后动脉外侧支,阴囊中隔动脉,以上3组终末支互相吻合形成完整动脉网络。据此可有4种阴囊皮瓣切取方式来修复阴茎皮肤缺失。阴囊皮肤修复阴茎表皮的优点为:薄而柔软、皮下脂肪组织少、组织结构相似;缺点是有少量阴毛,此缺点可通过手术制作避免。术后随访15年,阴毛少许生长。
术中一定要注意阴茎表皮瓣的设计,因为阴囊纵隔皮瓣适合修复阴茎腹侧皮肤缺失。术中对阴茎表皮瓣、阴囊纵隔皮瓣适当旋转推移来修复阴茎,这样阴茎形态更佳。
此类患者可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包皮过长,在术中不要轻易将包皮环切掉,根据术中需要可进行包皮适当旋转和推移,以修复阴茎皮肤缺损,也可以不对包皮进行处理,以备二次手术利用。
因耻骨会阴部易被大小便污染,易滋生细菌,术前要保留导尿,认真备皮、消毒。术后不要让大小便污染敷料,勤换药。
[1]黎介寿,吴孟超,黎鳌,等.整形与烧伤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940.
[2]刘元波,李森恺,李养群,等.阴囊皮肤多源性血供[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17(1).
[3]韩秋生.整形外科整形图谱[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