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低碳生活”争做环保先行者
2010-04-03彭哲
□彭哲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以后,气候问题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成了媒体热议的话题。什么是低碳呢?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应该减少生产和生活中碳的排放量。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而造成的,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政府的科学决断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更需要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普通民众从工作和生活的点滴细节做起,力行“低碳生活”。
低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务实的态度,一种对我们自己和社会负责的行为方式。有些职工认为,我们的力量如此渺小,能够“拯救地球”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渺小,但是所有人团结起来一起开始“低碳生活”,就可以创造奇迹。
环保事业,说大很大,说小也小。保护环境,国际上广为流行“三 R”原则,即减少(reduce)、再用(reuse)和回收(recycle)。“三R”原则虽然是针对有关产业发展的理念,但对我们企业职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如何“低碳生活”也具有指导意义。而要做到这三项,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
英国一位环境学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为环保做点事吗?很简单,充完电,别忘了把充电器拔掉!”现在,人类已进入电气化时代,企业生产离不开电,家庭生活离不开电。我们还知道,现在我们所用的电,大部分仍来自于火电,即燃煤发电,由此造成的环保压力非常大。所以我们在享受电器时代幸福感的同时,要切记节约用电。
节约用电,就是力行低碳。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做到“人走灯灭”。不仅如此,车间里的生产设备、办公室里的电脑、家里的洗衣机和微波炉等,尽可能选用节能产品,不用不开机,用完及时关闭。
随着收入的提高,职工购买汽车不再是梦想。我们买车时,应当首选节能减排车型,开“低碳车”。近日,国家推出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消费者购买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的汽油、柴油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中央财政按每辆车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这对准备买车的职工是一大福音。另外,我们开车时要避免不必要的高速行驶,停车即熄火应成习惯,而且尽量少开车、多走路,既有益于健康,又有利于环保。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种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把修旧利废、变废为宝当成班组的经常性工作,长期坚持下去,摒弃“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错误观念,珍惜各种资源,做到物尽其用、效益最佳。比如在打印文件时可双面打印,既容易办到,也节省纸张。节俭不仅是美德,也是造福社会的功德,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为保护环境作出了贡献。
力行“低碳生活”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头脑中要有“低碳”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留心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低碳生活”就会蔚然成风。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人人争当环保使者,我们的“低碳生活”经验就会越来越多,就可以让我们的地球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重现出曾经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