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城乡科学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论十大关系》统筹兼顾思想的启示

2010-04-03鲁宽民

关键词:城乡科学农民

王 涛,鲁宽民

(西安理工大学 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54)

截止到1956年底,我国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预示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总结我们的工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律成为当务之急。毛泽东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发表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其中的统筹兼顾方法对当前科学发展观中所提及的统筹城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对《论十大关系》统筹兼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国家、集体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统筹兼顾关系。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自己的国家,国家和集体利益代表着人民群众共同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只有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有了一定发展,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和相应发展。对此,毛泽东曾形象地做出比喻:“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1]三者的利益相辅相成,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集体利益增加了,个人利益也就随之改善,这样才能够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前途而努力奋斗;同时生产者个人的眼前利益应服从国家长远的利益,如果损害国家利益,终究也会损害个人的根本利益,对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都没有好处。所以“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1]

此外,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也要统筹好国家、集体(合作社)和农民的关系,兼顾国家、集体(合作社)和农民的利益。这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毛泽东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2]所以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显得非常重要,当时工农业品的交换等于是等价交换,统购农产品也是按照正常的价格,所以说农民并不吃亏,同时在向农民供应工业品方面,采取薄利多销、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一般都有适当的补贴;在关于集体(合作社)和农民的关系时,毛泽东也指出二者要同时兼顾,即“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得适当”。[2]这对于纠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初期建设道路中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括,其中辩证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毛泽东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适合中国本国的基本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世界上的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论十大关系》统筹兼顾正好体现了这一重要的观点。这一观点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的实践检验,又是中国共产党今天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

当前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统筹兼顾是对《论十大关系》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思想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我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维方法的实践应用。掌握和应用好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要。科学发展观中坚持统筹兼顾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发展进程中要正确处理的各种重大关系。二者在思维方式上有明显的继承性,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世界上的事物之间都是相互矛盾,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只有遵循这一观点,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论十大关系》中统筹兼顾思想对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启示

坚持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坚持统筹兼顾,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规律。毛泽东阐述的统筹兼顾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层思考,在实践中也进一步得到了检验和认可。当前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同志统筹兼顾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做到统筹兼顾既体现了《论十大关系》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重点。

(一)国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力支持

为减轻农民负担,国家提出了对现行农村税费制度进行改革的支持:一是取消乡统筹和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二是取消屠宰税;三是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四是农业特产税,按照农业税和特产税不重复征收,税率略高于农业税税率进行适应调整。农村税费改革遏制了面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的各种问题,是从分配上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举措。因此,农村税费改革,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身利益,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重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它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改善党群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采取一事一议的支持政策。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支持,调整农业投资的多元结构,发展一些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建立筹补结合、对农民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行财政奖补试点:一是民主决策,筹补结合;二是直接受益,注重实效;三是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实践证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措施弥补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提高了办公办事效率,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民主议事积极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二)城市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拉动作用

加快城市对农村的拉动作用,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兼顾农村的稳步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城市要帮扶农村,就要继续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等措施促进农业丰收;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农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强化城乡产业之间的协作和联系,鼓励城市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进入农村,改变资源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注重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在产业上形成互补协作,增加农村的发展空间,改变我国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统筹协调好城市和农村的平等发展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立城乡经营管理的新机制,发展县域经济,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赋予县一级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决策,有条件的地方要进一步扩大省直管县的范围。通过简政放权,充分调动县(市)级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增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活力。形成城乡经济融合的生产网络,在经济条件上采取优势互补,以县域城镇为中心,农村为依托,交融贯通,形成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工作与农村工作对接,服务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三)农民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促进作用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科技培训必须注重实效,多做现场演示。重点培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户,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提高科技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这样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利用信息引导生产,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根据发展需要和岗位需求学习适用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学习、培训,让农民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知识,开阔眼界,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储备理论基础。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抓住机遇,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充分发挥农户家庭经营的潜力,通过农业产业化将农户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村的各种特色经营可以走出去,创造更多的实际效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最终达成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是全面建设新型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调动广大农民的热情,改善劳动条件,用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引导农民创收、增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论十大关系》统筹兼顾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基础,统筹兼顾,总揽全局,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想。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是对《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在我们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时,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28.726.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9.30.

猜你喜欢

城乡科学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科学拔牙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