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观语境与网语特征探析

2010-04-03傅轶飞

关键词:网语书面语因特网

傅轶飞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客观语境与网语特征探析

傅轶飞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解析客观语境与网络语言特点的关系,指出其语言的本质特征为口语、书面语+电子媒体属性,进而探明英汉网语所有特点均受制于Web 1.0和 Web 2.0网络新语境。

网语;客观语境;因特网;特征

网络对语言的冲击有目共睹,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特网从一场通信革命进而逐步演变成一场语言革命。“语言是因特网的核心,因为因特网的活动是交互的。”[1]172有证据表明这场电子革命的确带来了语言革命。[1]172网络英语应运而生,随后在汉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等网络主要流行语种中均出现类似的网语现象,便是恰好的例证。[2]“网络语言现象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语言的看法,因为它具有语言所特有的属性,它是一种真正的新媒体”[1]172,“是社会发展同语言系统之间的脉动”[3]。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数据显示,国内网语研究始于新千年。网络英语的学术关注度截至2008年底已创历史新高。然而有关网络语境与网语特点之间的关系及其语言属性的探析尚且罕见,关注度极低,相关论文很少。网语是全民通用语言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语言功能变体。这种功能变体究竟有哪些特征?笔者在研读大量有关网络语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层探析语境与网语特征的关系。

一、语境与网语

网络语言是因特网全新语境中的产物。因特网这一全球化大众媒体的产生对一般语言和特定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这种全新网络电子语境就不可能产生网语。“一种语言是一个由情境因素决定的语言表达系统。”[1]7语境对言语交际具有制约作用。因为“交际的顺利进行依赖人们共有的知识、对话语的判断和期待。其中语境起着重要的作用”[4]25。

何谓语境?语境是语言的使用环境,通常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语境指词语或句子的上下文,广义语境包括交际情景和民族文化背景等。[5]语境也可分为宏观大语境和微观小语境。宏观大语境可分为社会语境、历史语境、认知语境和客观语境(本文主要研究后者),微观小语境可细分为话语语境、上下文构成的语篇语境、句子语境等。

网语语境指客观物质语境。研究网语特点,不能脱离因特网的全新电子语境。而要探明此问题,首先需搞清网络服务与客观语境的关系。因特网(Internet)是一种把各种网络(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联系起来的覆盖全球的计算机互联网,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建起的“阿帕网”发展而来。万维网是一种抽象的信息空间,不过是因特网中最大的信息搜索工具。

Web 1.0阶段网络的主要服务项目有:WWW(万维网),FTP(文件传输),E-mail(电子邮件),IM(即时通),Chat(聊天),Telnet(远程登录),P2P(对等网络),Gopher(信息查找系统,从远程服务器上获取数据的协议)。此外,还有BBS(电子公示板)、Usenet(专题讨论)、News Group(新闻群组)等。

伴随着Web 2.0的到来,因特网增添的服务有:Blogger(博客),Twitter(微博),Google Reader(RSS阅读器之一),Gmail,Facebook(社交),Myspace(社交网),Friendfeed(聚合),YouTube(视频),Flicker(照片),Last.fm(音乐),Del.icio.us(网摘),DIGG(新闻)等。由此可见网络服务日臻完美。然而,网络的技术永远呈动态发展,其中一些信息传输及相关服务器不涉及语境问题,另一些与语境相关的因素则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发展变化。

2001年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在《语言与因特网》一书中将因特网语境综合归纳成5种:电子邮件、同步聊天组、非同步聊天组、虚拟世界及万维网。2005年该书再版时,又增加了博客和即时通两种。然而随着Web 2.0的发展,根据戴维·克里斯特尔2009年的新观点,鉴于网络语境还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现应考虑增加微博新语境。在上述8种语境中,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有4种:万维网、邮件、同步聊天和博客。

“尽管在因特网的不同语境中语言与其他通信方式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从根本上是不同的。”[1]172语言已从纸质书写、印刷形式演变为电子文本形式。“网络语言是新千年重要的发展,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新的语言通信方式的出现并不常见。”[1]173这正是网语研究的价值所在。

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即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网络这一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语言形式,故可视为一种语言变体。它所以被称为“语言”是因为它有语言所特有的属性。[1]172这种语言所显示的特征是因特网所特有的,在上面情境中都能找到,表现出它作为一个具有全球性和交互性电子媒介的特点。[1]12当这种标新立异的网络语言在人们手机短信、日常口语会话等计算机网络之外的交流中逐步出现时,“当其他语境中的人开始间接引用这种新的语言类型时,就标志着该语言已经诞生”[1]12。例如:

①It is my turn to download now. 现在轮到我下载了。(我听完你的饶舌了,现该听我的了。)

②Let's offline a few minutes. 让我们离线一会吧。(让我们私下谈谈。)

③E you later. 稍后电你。(再见)

④Are you wired?你上线了吗?(你准备好处理这个问题了吗?)[1]13

⑤陈凯歌执导实景舞台剧:不与张艺谋PK(争高低)(雅虎资讯,2009-09-07)

⑥差点被雷(惊讶)成灰,发现芙蓉她妈了。(雅虎资讯,2009-10-17)

⑦喷饭(忍不住大笑):在飞机上听到一对父女的对话(雅虎资讯,2009-10-16)

二、网语特征深层探析

“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社会活动领域进行交际时,由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就各自形成一系列语言特征,这些特征的综合就是语言的功能变体。”[6]361同许许多多语言变体一样,网语是语言在网络电子语境中的一种功能变体。

1.属性特征

语言具有交际性、信息性、跨时空性、任意性、能产性、可分离性和文化传递性等属性。[4]18这些属性在网语中均可以找到。在世界任何有网络的角落,人们均可在网上交流,谈及人类历史中任何时间发生的任何内容,网语的跨时空性可见一斑。网语词汇中的数字词、符号词、谐音词等表现出网语极强的能产性。不同概念可用不同网语(英、日、汉、俄)词汇表达,体现出其语言的可分离性特点。同时因为每种语言均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其文化传递性也不言而喻。

2.类型特征

言语交际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口头交际,即说和听,一种是书面交际,即写和读。[6]11语言类型通常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在日常生活中,书面语与口语在绝大多数语境中是泾渭分明的。然而,鉴于因特网的电子特点,网语在语言类型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万维网语境的情境与言语情景离得很远”[1]27,但与传统书面语离得很近,如在数据库、工具书、图书馆、新闻媒体等处,看到的仍是一个熟悉的世界。书写语言在上述语境中几乎与传统规范语言相同。可见,英语语言的语音系统、语法系统、基本词汇系统没有变,网语不过是一种变体。

然而,在聊天室、虚拟世界交互活动语境中与传统的言语语境离得相对较近。[1]27在这些全新语境中,语言不仅出现书写等变异,而且语言类型也发生改变。其特征部分是由网络的物理属性决定的。因为网络是数字、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的总汇。在各种语境中,网语受到连接网络技术、软件及其属性,以及屏幕、键盘等硬件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操作计算机的人的计算机技能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种语言的特征会受到情境的极大限制。当传统的语言情境发生变化时,语言自然要发生变化。在聊天室和虚拟世界中,人们彼此看不见(在无表情和手势辅助情况下),只能用打字谈话。以文字表达的言语行为与人们平时面对面的交流相似。电子邮件语境介于前两者之间。[1]28电邮是将电报、消息和闲谈三合一的交流工具,是文字和会话的奇异组合[1]90(语音邮件除外),其语言特征是口语及书面语的融合体。

与万维网中的书面语特征不同,聊天室、虚拟世界及邮件语言更倾向于口语化。就语言类型而言,网络中浮现出语言半人马——一半是言语,一半是文字。[1]31在这些电子语境中,“网语更是口语和书面语特征的集合体”[1]31,然而,网语绝非言语和文字的混血儿这么简单。[1]31

从万维网文字表达的语言行为分析,由于受制于其客观语境,网络语言还具有极强的电子性特征。书面语的静态性和持久性远不如纸质的非电子文本。网络中无论何种类型的电子文本都和其他类型的文本完全不同,许多文本形式随时可被删除、修改或更新。此外,其文本显示出流畅性、同步性(能在无限数量计算机上同步得到)、复制中的不退化性(备份后可长期保存)、整合性(可复制、粘贴、剪裁整合),并在传播中超越传统限制(能在几秒钟时间内传遍世界)。网络文本具有文本性、交互性、开放性、多线性等特点。因而,戴维·克里斯特尔得出的结论是:“它既不是书面语的口头表达,也不是口语的书面化。它根本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书写和言语。”[1]173它具有“口语、书面语+电子媒体属性特征”[1]32,是一种具有电子特征的新的语言变体。

3.其他语言特征

除此之外,受网络客观的、物质语境制约的结果是网语缺乏及时反馈,表现在反馈速度不确定、反馈顺序不确定、缺乏言语韵律。言语具有模糊性和易误解性等。网络语境的这些特点进一步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和语言创造力的潜能,迫使人们去创新,因此,网语便具有如下更多的特点。

(1)创新性。网络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前所未有的自由平台。在此平台中,人类的创造性得以空前发展,数字混合词、谐音词、符号词等是人类语言史上的首创。它将人类语言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2)简约性。网络语言依赖于键盘。鉴于键盘输入的特殊性及局限性,为了省时、省力、省网费、省(硬盘)空间,人们创构出数字词、符号词、谐音词自由拼写、缩略语,如asap.=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等,将语言的经济性发挥到极致。

(3)通俗性。通俗性体现在网语传统构词法上,如upload(上传),cyberspace(网络时空)等。这些词易辨,易记,易懂,易于普及。

(4)隐喻性。网络词汇体现出较强的隐喻性。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另一个事物,如英语“Virus”病毒→计算机病毒等,将语言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5)诙谐性(符号性)。用没有语音形式、书写形体,也不同于文字形式的符号表喜怒哀乐,如“:-(”表示不悦。它将语言的幽默性发挥到极致。

(6)数字化。由单词或字母加数字构成混合词,使网语具有数字化的特点,如m8=mate,gr8=great等。它将人类语言的潜能发挥到极致。[7]

三、结 语

语言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语境的制约。语境发生变化时,语言易于产生变体。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电子语境中的语言功能变体。网语的功能变体为其特征总汇。网络的电子特征使其在语言类型上发生了新变化,显现出口语、书面语+电子媒体属性特征。“网络语言将成为基于计算机媒体语言的一部分,在未来数字化高速宽带环境中,基于计算机语言将会成为社会语言的标准。”[1]173人类对于网语的研究刚刚起步,网语仍呈动态发展的趋势。因此有关网语特点与语境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待于更多学者为继。

[1]戴维·克里斯特尔.语言与因特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傅轶飞.英汉网语结构深层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91.

[3]赵爱雪,赵 玲.“粉丝团”的转喻和隐喻滑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9):98.

[4]YULE G.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韩志刚.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J].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31-33.

[6]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傅轶飞.英汉网语异同的多维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99-101.

AnalysisonobjectivecontextandcharacteristicsofInternetlanguages

FU Yi-f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Normal Univ., Dalian 116029, China)

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ive contex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languages by qualitative approach, and pointed out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languages, i.e. spoken language + written language + unique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web. Then it revealed that all the resulte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English and Internet Chinese are chiefly determined by the new contexts on the Web 1.0 and Web 2.0.

Internet language; objective context; Internet; characteristics

1671-7041(2010)02-0094-03

H0-05

A*

2009-11-06

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2009A409)

傅轶飞(1960-),女,辽宁盖州人,副教授;E-mailyifeifu88@yahoo.com.cn

猜你喜欢

网语书面语因特网
网语
网语
网语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上网
别让“网言网语”败坏“语言生态”
我爱因特网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