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创新

2010-04-03

关键词:供应链贸易融资

贺 千

(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 国际结算部,辽宁 大连 116001)

随着新型商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以及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与日俱增,我国银行间的贸易融资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相对而言,银行在信用证及价格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导致传统贸易融资业务创造盈余的能力逐渐被削弱,相应的贸易融资创新产品取代一些传统业务已经成为潮流,并逐渐成为各大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大力开发和推广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已经成为各大商业银行转变业务增长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一、中资商业银行现行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主要特点

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买卖双方提供的与贸易结算相关的融资或信用便利.相对于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贸易融资以买卖双方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基础,具有自偿性、期限短、品种多、风险小等特点.从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内容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在继续挖掘以信用证为基础的贸易融资产品潜力的同时,向非信用证项下的融资产品转变

长期以来,中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相当程度上是以信用证为基础的,但根据资料统计, 2005年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70%采用的是赊销方式,15%采用的是信用证方式,7%采用的是跟单托收方式,其余的结算方式占8%.因此,汇款方式已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方式,而且比例逐年扩大.尽管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达到1.4万亿美元,中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额却只有170亿美元.由此可见,有相当数量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是市场上现有融资产品及服务所不能覆盖的.各中资商业银行在意识到上述问题后,正逐步将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向汇出汇款融资、保理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方面拓展,以适应目前新的市场形势.同时,各行对传统产品的业务创新从未停止过.中国中小企业的国内外贸易有很大一部分仍然依赖信用证这种模式.随着中国国内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信用证业务的绝对额仍然每年在向上攀升,因此,传统的信用证、托收等业务仍然具有市场潜力.例如某银行近期推出的凭代理合同开立国内信用证、国内信用证委托代理融资等产品就仍是以国内信用证为主体的贸易融资产品创新.

2.以价格机制为导向的贸易融资产品创新

伴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及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银行贸易融资业务成本趋于下降,利润更趋向平均化.各银行在拓展贸易融资业务方面逐渐提高了综合营销意识和中间业务效益观念,形成了以价格机制为导向的贸易融资产品创新模式.在利率方面,首先,外币贸易融资利率由固定利率转变为浮动利率,各行在自身外币贸易融资利率底线基础上均具有自主定价权,同时,将不同风险程度的贸易融资产品利率底线进行区别化对待,并利用境外银行外币资金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力开发境内外合作的贸易融资产品,极大地促进了外币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其次,由于国内保理业务不受人民币贸易融资利率限制,各行均加大了在贸易融资保理产品方面的创新力度,使人民币贸易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增强了在国内贸易融资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汇率方面,由于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汇率的波动使得各行远期售汇业务大幅增长,加上各行外币资金拆解成本的下降,使得一系列以规避汇率风险为目的的新型贸易融资产品陆续被投放市场,带动了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发展.

3.以拓展国内贸易市场为特征的贸易融资产品创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衔接更加紧密,推动了国内贸易的现代化进程,使国内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推进,新型业态不断出现并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拓展国内贸易市场,基于不同的结算方式,研发出与国内贸易市场相适应的贸易融资产品,如国内福费廷业务、占用买方额度为卖方提供融资、为投保国内信用险的卖方提供的以信用保险为保证的贸易融资、国内贸易仓单质押、国内综合保理等诸多产品,在极大丰富国内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促进了国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贸易融资产品创新中的不足

尽管国内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创新能力逐年提高,国外一些较成熟的贸易融资产品也出现在国内各行的产品目录上,极大地丰富了贸易融资产品的内涵,但分析目前我国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进展情况,仍能发现以下诸多不足.

1.中国银行业对贸易融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目前,国际各大商业银行之间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贸易融资作为贸易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在全球贸易规模缩减的今天尤显重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在未来两年内提供2500亿美元用于贸易融资,以提振颇显颓势的全球贸易.这都为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即使在正常市场情况下,中资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也并未从根本上加以重视.银行高层领导对贸易融资的认识较模糊,对贸易融资的关注度不够.尤其在经济增速下滑之时,银行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了信贷投放上,一些银行甚至直接把信贷投放量作为考核下属分行的标准.银行更为重视信贷投放,一是因为符合中央刺激经济增长的需求,二是因为中资行的重要支柱依然是贷款,息差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且贷款投放操作模式相对固定,金额比贸易融资量大,收益相对贸易融资更高.贸易融资尽管风险相对一般贷款较小,可能为银行带来存款并衍生出其他后续业务,但由于较强的专业性,在当前银行的赢利模式下,贸易融资依然是一个微小的市场领域.以市场份额最大的中行而言,贸易融资收入占其毛收入的比重也不超过10%,而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来说,比重则可能不超过5%.理想的比重应该是占国内商业银行收入的10%.

2.缺乏宽松的金融创新环境

贸易融资产品也是金融产品的一种,因此贸易融资产品创新与金融创新一样,都需要适宜的金融环境,而我国目前在金融管制、经济环境、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制约金融创新的障碍.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受到的诸如利率、汇率等政策方面的限制较多,且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外对法律或规章制度未明确规定的行为即可认定为可行,而我国监管机构普遍的态度则正相反,凡没有规定的事物皆不可行.这种保守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另外,中国金融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我国民间金融交易量非常惊人,各类融资手段在民间不断产生.正是由于市场无法满足公众对金融产品的需求,造成了市场创新的混乱,使得监管机构加大了管理力度,反过来又影响了金融创新的过程,形成了目前一松就管、一管就死的局面.

3.电子信息技术水平落后

随着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其越来越离不开电子科技的支持.一方面,新技术的运用决定了贸易融资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新电子科技的应用为贸易融资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由于受到技术能力、水平及其他人为因素的限制,多年来技术性贸易融资创新一直止步不前,成为贸易融资创新中最薄弱的环节.各家银行电子网络互不兼容的情况依然存在,一家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间的电子网络平台也可能各有差异,系统测试混乱不堪.有些银行贸易融资操作系统还依赖原始的Windows 95,由于该系统无法在高配置计算机上运行,因此直到2006年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贸易融资业务的银行从业人员只能使用已经淘汰的废旧计算机从事日常工作.此外,贸易融资操作系统也陈旧不堪,分类、汇总、加总和统计等最基本的功能皆无,甚至不支持利率的浮动报价.即便是如此陈旧的操作系统也只有部分大中城市银行能够使用,绝大多数中小城市贸易融资业务甚至只能依靠原始手工操作来完成.所以,电子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已经成为影响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主要瓶颈.

4.缺乏专业化经营的体制

花旗、汇丰等国际领先银行均设立独立的贸易融资部门,专门负责该项业务的营销推动、业务管理及产品创新等工作.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仍然把贸易融资业务定位在依附于公司业务条线,营销、产品、风险审查、政策管理等分散在多个部门,业务主线不明确,职能边界不清晰,流程环节多,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竞争力.虽有少数银行将营销、风险审查部分切分至贸易融资部门(国际结算部门)办理,但多流于形式,缺乏权限及资金支持,不能完全满足贸易融资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同时,大多数银行按照一般信贷业务流程处理贸易融资,每一笔业务都要从支行到分行逐级上报,每一层级又分别经不同部门的审批,环节多、链条长,不能适应贸易融资业务频率高、时效性强的特点.此外,授信管理与贸易融资特点也不吻合,贸易型企业具有净资产少、负债率高、经营现金流量较大的特点,按现行办法无法测算授信额度或授信额度很小,不能满足其融资需求.在业务准入上以信用等级为主要标准,对资信状况一般的客户要求提供抵押担保,使大量净资产较少,但贸易关系可靠、物流和现金流稳定的客户被拒之门外.因此,体制不顺成为目前制约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瓶颈,也严重影响了贸易融资产品创新.

5.创新机制缺乏,创新动力不足

贸易融资产品通常由各银行的国际结算部门负责,但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却不是国际结算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一个新产品从设计研发到获批投产,从产品营销到实际操作,涉及一个银行的公司、资金、风险、法律、操作等一系列相关部门,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但由于我国银行业长期存在着官本位体制,缺乏完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得考核及问责机制不完善,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通力合作,致使贸易融资产品创新效率较低.例如,公司部门对贸易融资产品创新认识不足,将贸易融资产品视为公司贷款业务的竞争对象,担心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将削弱公司贷款业务,影响其收入水平,对贸易融资产品不闻不问;风险、法律部门缺乏对贸易融资产品的了解与认识,为避免创新产品出现风险而问责,推诿责任,使新型贸易融资产品无法投产,或准入门槛高,无法大面积推广;操作部门担心出现操作风险,或为保证完成其收入指标而拒绝提供较低手续费,致使业务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各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创新机制僵化,激励方式单一或缺乏也使得贸易融资产品研发人员在产品创新方面动力不足.以上问题都严重阻碍了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发展.

三、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思路

综观我国目前贸易融资现状,只有在完善现有贸易融资产品的同时,本着从国外引进与自行研发双管齐下的原则,不断对贸易融资产品创新思路进行拓展,才能增强我国银行业贸易融资业务的综合竞争力,适应国内外贸易新的发展形势.笔者认为目前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基本思路包含以下方面.

1.贸易融资产品服务对象的创新

目前国内各大银行贸易融资业务服务对象仍主要集中于大企业,而忽视了占全国结算量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虽然中小企业存在着经营规模小、稳定性较差、信用不足、风险评估难、单笔融资规模较小等诸多问题,而大企业可以为银行带来可观的业务量及综合收益,但过分依赖部分大企业就会造成银行客户及业务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及可持续经营能力下降问题.上述问题在2009年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大背景下表露无遗.因此,国内银行业要尽快转变经营思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扶持力度,使客户结构转向以集团性客户或大客户为主、中小企业为辅.近年来,在国家扶植中小企业政策的推动下,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引起了国内银行业的关注,但现实中仍然大量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因此,开发为中小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的相应产品,将会成为银行赢利的重要增长点.

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提供融通资金、债款回收、销售账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二是针对中小企业交易中持有的货物、动产等,开发货物质押融资,即以仓单、货权为质押品,满足贸易流通领域中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依托中小企业的交易链条,拓展供应链融资,由传统的基于单一个体偿债能力的分散化风险分析,转为考察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风险的整体化融资.四是针对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不足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加强互动,将银行融资与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紧密结合.

2.贸易融资业务领域的创新

首先要大力发展供应链贸易融资产品.以往国内各商业银行仅对贸易的单个环节发放融资,而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扩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服务也应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环节,形成供应链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解决配套企业因缺乏银行授信支持而导致的融资难问题以及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核心企业或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配套企业商业信用,促使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协同关系.同时,资金进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供应链,从而能激活整个供应链,使该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得以提升.这又将促进金融与实业的有效互动,使银行或金融机构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从更宏观的高度来考察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关注静态转向企业经营的动态跟踪,从根本上改变各商业银行的观察视野、思维脉络、信贷文化和发展战略,对各行拓展客户,降低风险,改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贸易金融服务,为自身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实施贸易融资产品创新.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全球蔓延,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为达到刺激经济和及早实现经济复苏并稳步高速发展的目标,我国于2008年末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方案.由于国家的相应政策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信用担保,这使得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贸易融资产品将极具发展潜力,各中资银行可着手开发以下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利用国家扩大支出大兴土木的有利时机,着手开发为工程承包企业及设备租赁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的产品;针对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加大退税力度,开发以出口退税款为应收账款的出口退税质押融资,或者将应收出口退税款项形成的资金池质押,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贸易融资产品方案;利用国家对部分国家配额进口商品实施进口消费税退税政策,凭国家出具的相关凭证,为进口商提供进口消费税退税融资等.

3.金融科技的创新

首先,要集中建立国际结算电子化单证中心.单证中心是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大集中的一种业务处理模式,已成为新一代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方向.单证中心实际上是由单证处理中心加收单行的两级作业模式组成的,因此,单证中心具有业务集中、方便管理、减少风险、提高效益的显著特点.单证中心模式的实现是对传统国际结算业务系统的改造和创新,它在突破由于纸张单据审核带来的地域限制的同时,从仅占结算方式20%的单证业务中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补充到产品研发及客户营销工作中去,将对国际/国内结算业务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要搭建供应链上的综合信息平台.目前,供应链融资作为贸易融资创新的一条崭新思路,引起了各商业银行的浓厚兴趣.想要提高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研发能力,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发展,真正实现银行"end to end"式服务,一种可行的方案就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为供应商、贸易商、销售代理商、物流公司、船运公司等供应链上相关的参与者搭建一个共同的信息技术平台.银行在通过这个平台为单证无纸化传输及贸易信息传递提供便利的同时,可以用最直接、实时的方式获得供应链信息流的数据,并可以应客户的要求触发实时的贸易融资服务.因此,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金融与实物的供应链同步化.电子单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这种技术平台的构建.

[1]张德荣,陆 迁.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2):4.

[2]江 淦.试论价格竞争手段在银行国际结算营销中的作用[J].广西金融研究,2003(10):54-56.

[3]黄海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J].新金融,2006 (11):36-40.

[4]佚 名.单证中心---新一代国际结算业务系统实现浅谈[EB/OL].(2006-12-12)[2009-03-21].http://www.intelliflow.com.cn/Article-Show.asp?ArticleID= 148.

猜你喜欢

供应链贸易融资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