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10-04-03珊,马

关键词:大连市创新型园区

李 珊,马 萧

(1.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2.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大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李 珊1,马 萧2

(1.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2.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城市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同时不断创新的知识、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多样化的人文环境又驱动着城市的成长。在对创新型城市研究进行综述后,通过调研探讨大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建议。

大连;创新型城市;创新环境;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产业

一、创新型城市研究综述

以芝加哥学派的帕克[1]为首的早期城市社会学者们认为,城市带来了社会的解体,比如传统社区的瓦解、家庭观念的弱化、各种传统关系的破坏、犯罪、不良行为和自杀等各种社会问题。帕克的学生沃斯[2]认为,城市就是相对规模较大、密度较高、居民的异质性较强的居住地。在这样的地方,传统的社区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孤立的、排斥的、不安定的社会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城市规划对其规模、密度和居民的异质性加以控制。

针对早期城市社会学者们的担心,城市问题的评论家雅各布斯[3]和城市社会学者费舍尔[4]认为,城市的多样性和其附属的亚文化(sub-culture)是城市活力的源泉。雅各布斯强烈地批评各种一元化的城市规划,主张城市活力的根源是多样性。费舍尔强调的是“城市主义的亚文化理论”,即城市带来了多样的亚文化。城市中的大量人口确保了人们对社会交往的选择机会,促进了新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其结果是,在新型多样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诸多具有非常识性的亚文化和行为方式。这种非常识性不仅具有犯罪或不良行为的一面,还具有先进文化和创新性的一面。

早期的学说认为工业化带来了城市的成长。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危机转变为信息化的产生。随着制造业的衰退,高科技产业开始形成“新的产业空间”,全球化信息经济的网络逐步形成,城市作为其中的环节也开始进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卡斯特尔[5]和萨珊[6]强调由于产业结构的重组所造成的收入差距的增大,而政治社会学家克拉克[7]和经济地理学家弗洛利达[8]则认为城市的成长要素是“城市的适宜性”,后者发现城市的成长要素是3T,即技术(technology)、才能(talent)和宽容性(tolerance)。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高科技产业,往往位于能够吸引创新人才的地理区域。

在以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工厂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吸引企业是城市成长的关键。在以知识创新为主的信息全球化经济时代,吸引知识创新阶层的适宜环境促进了技术革新和文化创新,给城市带来了活力。因此,提高城市适宜性的政策和宽容的社会风尚成为城市成长的关键。

二、创新型城市的研究重点

(1)对城市的创新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城市的创新环境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城市体系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突出城市的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客观条件的作用。城市体系环境主要包括城市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和各项城市制度的人本化程度。社会人文环境主要指城市居民的社会宽容度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程度。目前我国对创新环境的研究中,针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议题相对较多,而针对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研究较少。只有在一个文化多元和价值多样化的环境当中,富有创新性的人文精神才能够得以发扬,而这种创新型环境的产生和发展紧紧依托城市空间结构。在现代社会转型和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主要空间形态发生了重组,有的地区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流入从而导致地区重建(如北京798地区),有的地区却因人文精神的衰退而日趋衰落,其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城市空间的多样化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因此应当着重对我国城市居民的人文精神环境建设进行探讨。

(2)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定位。沿用弗洛利达[8]151对创新阶层的定义,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现状可以分为3种:有的人有幸从事带薪的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即创新性专业人才,如导演、艺术家、漫画家等;有的人尽管用以维生的工作是刻板的、非创新的,但是利用余暇时间从事一些没有利润但是具有创新性的活动,其中还有的人把创新性的活动当做“主业”,而把刻板工作当做生存的手段,如业余艺术家、漫画创作爱好者等;有的人没找到维生的手段,没有钱也要进行创新性的活动,偶尔做一些临时性的工作维持生计,但是就连这种临时性的工作也找不到时,他们还始终坚持着进入创新阶层的梦,如北漂一族。如果一座城市中,这三类人的比例由小到大,那么这座城市的未来将充满创新性。只有充分掌握了一座城市创新型人才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够对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更好的规划。现阶段,我国创新性职业主要包括建筑师、各类设计师、艺术家、作家、科研人员等,而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才往往聚集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作为其他地区的大中城市,应当着重探讨吸引这些人才的对策并推出积极的政策。

(3)对创新型产业进行规划,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体系。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应当对创新型产业(创意产业)进行划分。创新型产业应该包括科技和人文两个方面。以往人们关注的多是能够带来很大利润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忽视了人文创新产业的发展。实际上,随着IT产业和动漫产业在我国大城市的发展,追求人文精神和利润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创新型产业发展的难题。我国现存的创新型人才及创新型产业还偏重于能够带来实际利润的科技创新,忽略了人文创新的基础。比如漫画产业,很多大城市成立了漫画基地,可是实际上很少有漫画家是通过学校或产业基地培养出来的,大多数成名的漫画家是通过自学,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创新型人才是需要以社会广而深的人文精神为素质基础的。因此,探讨创新型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大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以下根据2008年8~10月在大连市高新技术园区调研的结果,从创新型环境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创新型产业发展3个方面分析大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1.创新型城市环境建设问题——以高新技术园区为例

大连高新技术园区是1991年3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大连市的对外开放先导区、科技兴市示范区,目前已进驻园区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3家。高新园区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环境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人口流动性高,地区稳定性差。由于产业结构的作用,高新技术园区往往存在共通的问题,即社会流动性较高。据粗略估算,高新园区的人口流动率高达28%,即每年高新园区内的企业间流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28%,其中IT企业中的人口流动率较高,达到35%。人口的高流动性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流动性较强,对一个区域内部的资源整合、交流和文化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阻碍了区域的整体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的人口流动性为何如此之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企业的成立和翻新速度较快。部分小型公司或企业在建立短短几年时间内,由于效益低、竞争大,不得不退居二线区域,搬迁到地理位置稍远的开发区、金石滩等地区。其二,高新园区内的企业重合度较高,导致同行业的企业间员工的跳槽率较高。据笔者的调查,5年中IT企业的职工跳槽率高达35%,跳槽职工平均每3年跳一次槽。其三,2008年初开始的金融经济危机,导致服务外包型企业在管理运营中出现困难,一些企业不得不精简裁员。其四,人才缺口较大,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跳槽空间。

(2)服务设施匮乏导致宜居性差。近年来,高新园区的产业发展迅速,但生活环境的建设大大落后。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本地区居民普遍对于就学、购物、日常生活中所利用的设施建设的满意度较低。园区内缺乏基本的文化设施以及娱乐和消费场所,不仅没有图书馆、书店,连餐饮娱乐设施也很少。这就导致本地区居民在文化交流上的欠缺。本地区居民大都要乘车至少20分钟到市内进行购物、消费、娱乐。同时,这种人气萧条直接导致本地区的治安环境差,整体犯罪率较高。由于外地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多,地区内的出租房比率高,导致居民间的交往少,居民间的匿名性较高。这种软环境的匮乏极大地削弱了高新园区的宜居性。缺乏宜居性的地区很难吸引人才乃至留住人才,更多的企业在选址时,不仅重视政府的政策,而且关注地区的宜居性是否符合相关行业人才的生活需求。这是创新型城市环境研究的重中之重。

(3)人际关系封闭,缺乏开放的人文氛围。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不仅仅要有产业规划和资金投入,更要建设人文环境。而本次调研发现,现阶段高新园区内的邻里关系较为封闭,仅限于老居民间的交流往来,新居民之间、新老居民之间很有往来。这就导致地区内人际关系封闭,缺乏开放的社会人文环境。

按照“平战一体、专司主营”的原则,各级装备保障部门要加快理顺领导指挥关系。平时,军以上装备保障部门应以核心骨干力量为主,领导组织部队的装备采购、管理、维护以及供应等工作;军以下联勤保障部门要主动适应新体制架构,实现联勤保障部门内部各级与相同职能的军以上装备部门的业务衔接。战时,军以上装备部门应以装备保障指挥机关的角色纳入一体化联合指挥部,指挥协调装备保障行动;军以下联勤保障部门应根据战区联指的指令,迅速进入战时装备保障指挥模式。各级装备保障机构平时应按照“常态运行、精干高效”的原则要求,简化装备保障组织实施流程,以便战时能够快速释放装备保障效能。

(4)人口构成的阶层分化较大,文化差异性较高,缺乏地区凝聚力。在高新园区内,既有原居民和动迁户,也有搬迁而来的高新产业从业人员和大量的流动人口,社会构成较为复杂。各个阶层间的交往甚少,形成了居住空间在地域上的隔离。原居民大多居住在七贤岭以西的区域,而新居民往往居住在七贤岭以东的新开发小区和公寓式住宅中。大部分原居民和动迁户打算定居于此,而部分新居民还未确定是否跳槽或者搬迁。这种阶层和文化的差距导致本地区居民缺乏归属感和凝聚力。

2.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以IT和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本次调研发现创新型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其一,人才培养层次低,知识结构单一。现阶段,由于软件产业的特点,一般具备软件的基本知识后,只要有2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就可以成为软件产业的熟练人才。因此,各大机构都在抓紧培养软件人才,而其特点是门槛低,数量多,培养人才的内容和规模良莠不齐。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高端软件人才的培养机制缺乏,大部分机构停留在培养低端软件人员和外语人才的阶段;另一方面,语言和软件基础知识相对浅显,很难培养出相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在整个世界体系中,低端人才是作为掌握了某项技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培育的。如果不加强高端人才的培育,不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就会始终处于落于人后、为人打工的状态。

其二,人才培养体系缺乏人文色彩和文化底蕴。近年来,我国开始加强动漫产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分别在上海、大连等地建立了动漫产业基地。高新园区也设有动漫产业园,可实际上,国际上大多数动画大师往往不是通过培训学校或者学院式教育培养出来的,而是通过长年的文化熏陶,加之个人才能所成就的。因此,对动漫产业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强调其文化底蕴。现阶段在动漫产业中,多数的学生是在市场化条件下招收来的各种学历的学员,既有初中毕业生也有高中毕业生,往往不具备漫画设计动画指导方面的基础人文素质。

3.创新型产业发展问题——以IT产业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作为创新型产业,带动了大部分国际城市的发展,可是大连的信息技术产业还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缺乏自主创新。至今,高新园区的IT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在于服务外包型产业链的建设。实际上,从2008年初开始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对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影响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服务外包行业始终是依存于发达国家对软件行业的需求的,产业内容局限于ITO,缺少自主性的创新研发和技术更新。因此应在提升外包层次的同时,加快推进工业控制系统、IC设计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的自主研发和应用。

(2)偏重日韩东亚市场。目前大连市的IT产业主要服务于东亚的日韩市场。在巩固日韩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拓欧美市场,扩大业务范围,推动外包和自主创新互动发展。在拓展市场的同时,提升大连市服务外包业的国际竞争力,带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

(3)成本结构不合理。在成本结构上,由于大连市的工资水平较低,导致与其他沿海大城市相比,劳动力较为廉价。同时,市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降低了税收,虽然这带来了外资企业在大连发展的机遇,但很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而这种不合理的成本结构是包括IT产业在内的所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

此外,大连市的IT产业发展还应该积极扶持企业壮大规模,做大做强一批领军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形成人才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四、大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几点建议

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创新型城市环境不仅仅取决于一座城市所拥有的高新科技产业和研发人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城市居民的人文素质所造就的人文环境,即吸引及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地区环境。现阶段,地区创新文化的发展根基如何,人际关系是否宽松,生活环境是否舒适,这些都是比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及规划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大连市作为一座众所周知的宜居城市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硬件设施,发达的交通运输物流体系,便利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气候环境。这些都是吸引外资的绝对优势。同时,在历史上,大连和日本的关系也导致本地日语人才的比例较高,日资企业的投资较多,日本文化的渗透力较强,这也是促进本地区在世界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因素。然而,要建设创新型国际化城市,仅仅具备以上的条件还不充分。仅仅和我国的上海、广州相比,就可以看到大连的差距主要体现为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缺失。那么,怎样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提高城市居民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依靠教育,更要依靠更具民主性的地域文化和多元化的社团文化。创建社团文化是提高居民人文素质的捷径,应当鼓励城市居民自发性地组织各类社会文化团体,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形成较为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应借鉴国内外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经验,积极引进各类民间组织的活动模式,促进本地区的相关团体的发展。

(2)完善服务设施,提升地区的宜居性。为了提高创新产业园区的宜居性,应加大地区内的生活设施建设,尤其是各类购物和消费娱乐场所的建设。在园区内应当建设图书馆、阅览室、电影院、咖啡厅、展览馆等设施,便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要加强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便于居民的日常交流。当一座城市中的第三种空间(休闲娱乐文化的场所)逐渐增多时,就能够促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更多的社会交往,那么这座城市就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宽松的人际关系。

(3)有策略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大连市通过海外学子创业周、软交会、人才招聘会等活动,每年引进海内外人才上千人。同时,也比较注重发挥高等院校、各类企业和社会办学的力量,加大人才的开发利用和培养力度。但是,在引进人才的管理和服务上,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首先,要有策略地引进人才。有策略地引进人才就是要保证引进人才在专业上的平衡。目前大连市的引进人才多为科技类人才,如果要提升创新型城市的软环境,还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文社科类和管理类人才。只有将更多的人文社科类和管理类人才投入城市建设中,才能加强大连市的人文精神创新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人文文化底蕴。其次,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由于待遇低和生活成本高等原因,引进人才的流失问题还相当严重。经常有引进人才在大连工作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后另谋高就。在城市居民普遍的工资水平过低和房价过高的经济态势下,为引进人才提供适度的住房补贴和较高的待遇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

[1]PARK R.The city: suggestion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human behavior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25: 23.

[2]WIRTH L.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38, 44(1):2.

[3]JACOBS J.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1.

[4]FISCHER C. The urban experience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Jovanovich, 1984.

[5]CASTELLS M. The informational city[M]. Oxford: Blackwell, 1989.

[6]SASSEN S.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7]CLARK T N. The city as an entertainment machine[M]. Houston: Elsevier, 2004.

[8]FLORIDA R.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ProblemsofinnovativecityconstructionofDalianandcountermeasures

LI Shan1, MA Xiao2

(1.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Dalian Maritime Univ., Dalian 116026, China; 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China Agriculture Univ., Beijing 100193, China)

City brings advanced culture and technology; meanwhile, innovative knowledge, living environment with high amenity, and diversified human environment drive city growth as well.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s on innovative cities, the paper explored main problems and make suggestions on innovative city construction in case of Dalian.

Dalian; innovative city;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nnovative talents; innovative industry

1671-7041(2010)04-0018-04

F127

A*

2010-03-16

大连市社科联项目(08DLSK031)

李 珊(1976-),女,辽宁大连人,博士,讲师;E-mailsandyleejp@yahoo.co.jp

猜你喜欢

大连市创新型园区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