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杜甫两湖诗的内容

2010-04-03孙亭玉彭艳芳

关键词:两湖杜甫

孙亭玉,彭艳芳

(长沙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杜甫在湖北、湖南流寓的大历时期,像“丧家狗”、“穷辙鮒”一样地生活,其诗歌内容因此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暮年的遭遇和情感,两湖地区的地理与风景,安史乱后的朝政和民生,是这个时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一、反映暮年的遭遇和情感

杜甫在两湖时,遭遇了冷淡、意外与洪水。到了江陵,邀杜甫出川的兄弟杜位不热情接待,地方行政长官卫伯玉不热心帮忙,其他的亲友只是聚会喝酒游玩。公安的情况也跟江陵差不多。到了岳阳,裴使君有心无力,潭州、衡州、郴州的亲友人数虽多,却无济于事。韦之晋连面也没见就去世了,崔伟由于耒水山洪暴发而未见到,只有聂县令曾救五日饥饿之难。杜甫原来就疾病缠身,到两湖以后,贫病交加,结果命丧湖南。

杜甫在两湖的76首酬赠诗和一些感怀诗清楚地反映了他暮年的这种遭遇和情感。在江陵,杜甫未得期盼的帮助,但是因为才出川不久,所以困难不很大。《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云:“湖月林风相与清,残樽下马复同倾。久拚野鹤如双鬂,遮莫邻鸡下五更。”表现杜甫初到江陵时畅饮赋诗,通宵达旦的情况。《暮春陪李尚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得过字》云:“海内文章伯,湖边意绪多。玉樽移晚兴,桂楫带酣歌。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郑庄宾客地,衰白远来过。”《宇文晁崔彧重泛郑监前湖》云:“郊菲俗远长幽寂,野水春来更接连。锦席淹留还出浦,葛巾敧侧未回船。樽当霞绮轻初散,棹拂荷珠碎却圆。不但习迟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两首诗描写了杜甫初到江陵冶游的优雅情趣和祈盼援手的心情。后来,渐感世态炎凉,心情就沉重多了。《宴王使君宅题二首》云:“泛爱容霜鬂,留叹上夜关。自吟诗送老,相对酒开颜。戎马今何地?乡园独旧山。江湖坠清风,酩酊任扶还。”杜甫感激王使君留宴,但是此时正是戎马之际,乡关遥远,酒不再是快乐的源泉,而是麻醉自己的良药。正如杨伦所说:“我则无家可归,惟有付之一醉而已。”[1] (P889)杜甫决定离开江陵。《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作于离开江陵之前,说:“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

得不到亲友救助,杜甫十分艰难。杜甫在潭州时,想吃一顿当地的土特产菰米和莼菜,还得求助于崔、卢两位侍御。本是生活艰辛,杜甫却说是思念崔、卢两侍御:“衰年病只瘦,长夏想为情。”(《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奉赠李八丈曛判官》倾诉起自己的苦情:“所亲问淹泊,泛爱惜衰朽。垂白乱南翁,委身希北叟。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杜甫把自己比作摇尾求食的丧家犬,多么辛酸。《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总结在湖南的遭遇,极为哀痛:“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杜甫在韦之晋逝世后,理想实现不了,生活也成了问题,可是“谁怜敝貂裘”呢?无人怜悯杜甫,湖南幕府亲友也鲜能泽及涸辙之鱼。

杜甫寓居潭州,深感陌生和孤苦。《清明二首》其二说:“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泪下,悠悠伏枕在书空。”风湿痹痛已经使杜甫右侧偏瘫,他躺在破船里,泪流不止,伏在枕上用左手在空中写字,以此来排遣心中的忧愁与不快。看到漂浮在水面上的白苹时,杜甫感慨不已:“春水春来洞庭湖,白苹愁杀白头翁。”丘良任先生说:“衰年多病之躯,远来长沙,眼前生计,事业前途,在在堪忧。对此春光,不免下泪……这种心情,是无法解脱的,可是更艰难的旅程,还要继续走下去。”[2](P139)这样极端的痛苦,使他更对“汉主山河”、“秦城楼阁”的美好过去思念不已。陶先淮、陶剑在《杜甫长沙诗笺注》中说:“全诗一气贯注,景象新鲜,情怀愁苦。切时、切地,切合诗人处境和初到长沙之客身。”[3](P55)《小寒食舟中作》将良辰美景与漂泊归思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诗中的“戴鹖冠”是自况,说自己的生活同于隐士。虽然如同隐士一般,可心始终向着长安,这便是杜甫的独特之处:“似隐非隐,似吏非吏”。“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这两句写景,将垂老漂泊的身世写出。

大历五年冬天杜甫离开潭州的时候写了《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反映进入湖南以后的困苦生活。一张乌皮小桌几已经磨损不堪了,用绳子重重捆住还在用;又短又窄的衣服不知道已经补了多少个补丁,没有钱去买新衣服,所以只能补了穿,穿了再补;病魔一直缠身,天天还要吃药;年幼的小女在逃难中夭折了,只能埋在异乡的路边。凄惨的倾诉,字字含泪。

杜甫流寓两湖期间,无所依托,经济拮据,精神越来越苦闷。在渴望得到援助以维持生计之时,也想与朋友寄赠往来,消解心中郁闷。《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是杜甫快到江陵时,为了得到卫伯玉的援助而写。“颂扬与倾诉兼之,希冀垂青,投奔之意自明。”[4](P1220)既有求助的目的,也是交流的话语。例如《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赞美卫伯玉新楼建得雄伟壮丽:“楼上炎天冰雪生,高飞燕雀贺新成。”又称赞卫伯玉文武兼优:“仗钺褰帷瞻具美。”杜甫的这些话饱含着寄人篱下的心酸。得知寓居当阳的家人生活难以维持,杜甫决定暂离江陵,前往武陵,可是因为水浅不能到达,杜甫只好硬着头皮回头向江陵的群公求助。《水宿遣兴奉呈群公》有云:“鲁钝仍多病,逢迎远复来。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杜甫向诸公陈述自己在接人待物、送往迎来方面的失误及其原因,希望诸公能谅解。“巨海能无钓?浮云亦有梯。勋庸思树立,语默可端倪。”韩城武说:“为了得到一点援助,他甚至把‘未来的荣遇’都拿来先支付了。”[5](P254)杜甫实在没有办法了,所以才想出此法争取群公援助。大历五年春天,杜甫为了得到萧十二使君之助,《奉赠萧十二使君》竟说“监河受贷栗,一起涸中鳞”,可见生活之贫困,语气之急切。

杜甫来湖南,为其进取之心所驱使。虽然有“我衰太平时,身病戎马后”的感叹,但不甘寂寞,“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显得很焦虑。《泊岳阳城下》说:“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尽管前途未卜,但鲲鹏之志犹存。《江汉》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愁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此时虽然已经穷困病弱,却从来都没减弱对国家的责任感。他总是想等到身体好转后,为国事尽一份力量,落日也可照亮人间,老马也能贡献智慧。杨伦说:“此自伤为国老臣而不见收恤。”[1](P935)可诗人在两湖处处失望。他靠友不成,投亲不遇;为理想而来,却放弃了理想;为避乱而来,却碰上了臧玠兵乱,结果是“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朱东润说:“杜甫从夔州出来很可能抱着一种希望,也许在荆湖一带找到比较好一些的东道主,但是他所遇到的只能使他失望。”[6](P379)

杜甫生活困难,却并没有忘怀国事。“主危急盗贼,师老荒京都。旧丘岂税驾,大厦倾宜扶。”(《别张十三建封》)《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递呈苏涣侍御》表达了对战乱不能平息、国家不能中兴的忧虑。《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希望裴虬“上请减甲兵,下请安井田”;《奉赠卢五丈参谋琚》告诫卢琚:“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休传鹿是马,莫信鵩如鸮”;《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勉励友人:“才美膺推荐,君行佐纪纲。”以国事勉励友人的心态在《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递呈苏涣侍御》表现得十分明显:“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杜甫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抱负寄托在朋友身上,殷切希望他们能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贡献出自己的才力,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说:“遭乱实漂泊,济时曾琢磨。”大历五年春所作《江南逢李龟年》云:“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与沦落的身世构成强烈的反差,“落花时节”与衰败的国势互为映衬,浓缩了唐代几十年间的盛衰,表现了杜甫一生的忧国心事。《杜诗详注》说:“此诗抚今追昔,世境之离乱,人情之聚散,皆寓于其中。”[7](P2061)

总之,杜甫在湖南,伤时感遇,欢愉少见。因此,《地隅》有云:“江汉山重阻,风云地一隅。年年非故物,处处是穷途。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平生心已折,行路日荒芜。”

二、反映两湖的地理与风景

杜甫流寓两湖期间,创作了许多纪行诗。纪行诗在湖北比较少,湖南比较多;在由岳州前往衡州途中,纪行诗的比重更大。纪行诗记了杜甫自己的行踪和行程,也反映了两湖地区的地理与风景。关于行踪和行程,学者所论详尽;而地理与风景,则是薄弱环节。

唐时,两湖偏远,开发滞迟,仅次岭南,原始生态留存较多。杜甫诗有描写,如“古今树”、“盘藤轮”、“古樵路”(《宿花石戍》),“涨沙霾草树”(《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野树侵江阔”(《野望》)。江边盘藤如轮,野树丛生;陆地古树参天,长草成荫,森然可怕。偏远之地,殊为静寂,“郴岸静”,“僻路殊悄悄”(《聂耒阳以仆阻水》)。人烟稀少,凶禽恶兽较多,“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北风》)。白天怪兽面目狰狞,夜晚野禽叫声凄惨。但两湖地方更有美丽的自然景物。湘江岸“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峻峭秀丽(《宿花石戌》);“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山川如画(《野望》),“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宿花石戌》)。

岳阳楼和洞庭湖是天下美景,杜诗多有描述。“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寒冰争倚薄,云月迭微明”;“翠芽穿裛蒋,碧节吐寒蒲”,而且“湖阔兼云雾”(《泊岳阳城下》),“鄂渚分云树”(《过南岳如洞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洞庭湖多么优美与辽阔!

湘阴北九十里有黄陵庙。《湘夫人祠》有云:“萧萧湘妃庙,空墙碧水春。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写祠中祠外景象,凄凉而美丽。墙壁朽空,碧水自春,玉佩生藓,燕子在布满灰尘的翠帷中飞来飞去。《祠夕南望》有云:“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在湘夫人祠周围,夕阳照射在用百丈竹牵挽的孤舟上,目光所及之处,天上的云与江边的沙连成一片,雾气弥漫在山水之间,令人联想起山鬼春竹与湘女暮花的凄美故事。《杜诗详注》引黄生语:“泛舟之际,江中景色已佳;兴来犹复杖屦登临,目断更觉云沙飘渺。既而日夕空祠,仿佛湘娥、山鬼,灵均所赋,若或见之。因叹地虽清绝,而俯仰兴怀,万古一长嗟。”[7](P2061)杜甫对湘夫人祠的记录,成了后代了解当时这一带地理特色的宝贵参考资料。

岳麓山在长沙湘江西岸,山脚有道林寺,山腰有麓山寺。《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说:“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方丈涉海费时节,玄圃寻河知有无。”把岳麓山写得如此清净壮阔,只有杜甫。“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原来想在此终老:“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韩城武先生认为:“老杜产生这种诛茅草以结卢室,傍烟霞而止飘荡的念头是很自然的,因为他太累了,该休息了。虽说根本无力建房,只是写诗念叨念叨,但是一个追求精神的人,就是借此成为精神富翁的。”[5](P268)

衡山在湘江上游,《望岳》写其景观。衡山盘纡数百里,大小山峰七十二座,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为最著。“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刻画了的祝融峰高峻挺拔,与其他四峰的与众不同之处。《杜诗详注》引《树萱录》云:“岳之诸峰,皆朝于祝融,独紫盖一峰,势转东去。”[7](P1985)

杜甫两湖诗还描绘了两湖的气候。杜甫写两湖一带的气候,主要表现了四种情况:一是气温较高,冬天比夔州冷;二是雨量充沛,季节不均;三是风多又大;四是秋冬经常有雾。

两湖地区气温比较高,三月的气温就相当高了:“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宿花石戍》)《北风》说:“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执热沈沈在,凌寒往往须。”夏天气温更高,热得难受。《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说:“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大水渺茫炎海接,奇峰峍兀火云升。思沾道暍黄梅雨,敢忘宫恩玉井冰。”《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说:“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小江还积浪,弱缆且长堤。”《回棹》说:“火云滋垢腻,冻雨裛沈绵。”《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云:“入舟虽苦热,垢腻可灌溉。”《哭李尚书》说:“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说:“是日霜风冻七泽,乌蛮落照衔赤壁。”《留别公安大易沙门》说:“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两湖一带雨水充沛,但是季节不均匀。雨水集中在从仲春到盛夏这一段时间里。《发白马潭》说:“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遣遇》说:“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两诗写春雨导致了湘江涨水。《乘雨入行军六弟宅》说:“曙角凌云乱,春城带雨长。”《舟中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说:“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纤。”两诗写长江边的江陵城遭受大雨。湘江流域夏季雨水多。《入衡州》说:“此行厌暑雨。”《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说:“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野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层阁凭雷殷,长空水面文。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水流已经成河,还可以作为军事力量。雨水之大可以想见。《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说:“知我碍湍涛,半旬获浩溔。”雨水造成耒水山洪,阻挡了杜甫去郴州的行程。秋后雨水减少。《重题》说:“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秋雨仅能打湿旗帜。杜甫写到了两湖地区的雪。大历三年年底到大历四年春有雪:“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过南岳入洞庭湖》)大历四年冬也有雪:原指望“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但是,“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对雪》)

两湖一带风多风大。春天的风比较大,《次晚洲》说:“参错云石稠,坡陀风涛壮。”《铜官渚守风》说:“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咏怀二首》之二说:“风涛上春沙,十里浸江树。”不过湘江的春天有时也是风和日丽的。《过津口》说:“和风引桂揖,春日涨云岑。”《遣遇》说:“馨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冬天的风特别大。《别董颋》说:“穷冬急风水,逆浪开帆难。”另外还有诗句云:“岸风翻夕浪”(《泊岳阳城下》)。关于长江荆江段,《公安县怀古》说:“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冬深》说:“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发刘郎浦》说:“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暗亭午。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十日北风风未回,客行岁晚尤相催。”《岁宴行》说:“岁云暮矣多北风。”反映了风多大风的特点。

两湖一带,冬天多雾。《江边星月二首》之二说:“江月辞风缆,江星别雾船。”《移居公安山馆》说:“南国昼多雾,北风天正寒。路危行木杪,身远宿云端。”《北风》说:“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

杜甫对两湖的气候描写虽然不象他写夔州的气候那样详细,但是抓住了当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基本上反映了当地气候的整个面貌。

三、反映安史乱后的朝政和民生

流落两湖时,杜甫以舟为家,举债度日,与百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杜甫目睹了百姓的悲惨生活,了解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对他们深表同情。诗歌真实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后两湖百姓的苦难悲惨生活。

《岁宴行》云:“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傜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恩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尽吹角,此曲哀悲何时终?”描写了水乡百姓的凄惨情景。因为统治者不问丰欠,诛求未已,“索钱多门户”,“渔夺成逋逃”,百姓冒着严寒艰辛劳作,还不得不卖儿鬻女。

在由岳州到潭州的途中,杜甫目睹了繁重的赋役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遣遇》说:“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通过一位采蕨女采摘蕨菜以换钱来缴纳税收的经历,揭露统治者繁重的赋役和他们视老百姓为蒿草的罪恶行径。这位可怜的妇女,她的丈夫早已死于种种繁重的赋役,然而她又无力耕种,只好去山上采蕨菜换钱纳税。“闻见事略同”一句,概括了很多苦难人的生活。“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简短的一问一答,把统治者不顾老百姓死活而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杜甫继续南行,陆续记录了以下的事实:“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山东残逆气,吴楚守王度。”(《宿花石戍》)潭州虽然没有北方吐蕃的蹂躏,但是因为严重的赋税,人民纷纷离家逃亡,只剩下了一座空荡荡的荒村。杜甫情不自禁地大声呼吁:“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

杜甫还指出当时的官僚政治,是“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赠卢参谋》)。他用一个“转”字,十分巧妙地把人民受到这么大灾难的原因给勾勒了出来,那就是贪官污吏利用天子的“德政”,进行营私舞弊的活动。《客从》说:“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辩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争敛赋。”这首寓言诗以血珠为喻,为人民代言,控诉国家征敛的过度。杜甫用讽刺的方式揭发了那个社会的弊端,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怜悯之情。《杜臆》说:“珠中有隐字,比民隐莫知。上之所征,皆小民之血,今并无之,痛不忍言亦。”[8](P374)

《白马》反映了湖南发生的兵马使臧玠的叛乱:“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近时主将戮,中夜伤於战。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在战场上英勇威猛的马上郎死于非命,主将也被杀,何等可怜。仇兆鳌说:“‘丧乱死多门’一语极惨,或死于寇贼,或死于官兵,或死于赋役,或死于饥馁,或死于奔窜流离,或死于寒暑曝露,唯身历患难始知其情状。”[7](P2074)《逃难》描写杜甫躲避臧玠之乱,抵达衡州的经历和见闻:“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展示给人们一幅非常令人伤心惨目的乱离图。

杜甫漂泊两湖时期的诗歌,虽然只154首,不能比“潼关诗兴多”的创作高峰期,也略少于蜀中,但是也有特色。它们表现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和心情,反映了两湖的山水名胜和地理,尤其是表现了乱后朝政和人民苦难,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2]丘良任.杜甫在湖湘[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3]陶先淮、陶剑.杜甫长沙诗笺注[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陈贻焮.杜甫评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韩城武.诗圣——忧患世界中的杜甫[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6]朱东润.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卷二——杜甫叙论[M].上海:东方中心出版社,1999.

[7]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王嗣奭.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两湖杜甫
绝 句
杜甫的一生
1959年毛泽东的“两湖”之行(一)
“两湖”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1959年毛泽东的“两湖”之行(二)
杜甫改诗
绝句
杜甫与五柳鱼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
镇远·两湖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