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加样模式对ELISA法检测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
2010-03-28张丽莉蔡安季
张丽莉,蔡安季
(1、深圳大学医院检验科,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深圳518000)
抗-HBc的检测在乙型肝炎的诊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抗-HBc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技术,目前,抗-HBc检测要求是对血清进行1:30倍稀释,当面对大量的体检标本时,其工作量极其大,同时也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我们通过建立三种不同的架模式。运用ELISA法检测1200名入学体检大学生的血清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分析其对抗-HBc阳性检出率的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清晨空腹采集我校1200名入学体检的大学生的静脉血,年龄18~24岁,平均20.1岁。
1.2 试剂及仪器 核心抗体ELISA法检测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酶标仪美国BIO-RAD680;洗板机北京拓普DEM-111型。
1.3 方法
1.3.1 采血2h后,离心分离血清,2~8℃冰箱保存,48h内完成检测。
1.3.2 标准加样模式 (1)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血清1:30倍稀释,每孔加入50μl,各设阴、阳性及空白对照。
1.3.3 加样模式 (2)血清不稀释,每孔直接加入10μl,各设阴、阳性及空白对照。
1.3.4 加样模式 (3)血清不稀释,每孔直接加入50μl,各设阴、阳性及空白对照。
1.3.5 除空白对照不加入酶标抗体,其余每孔均加入50μl酶标抗体,温育30min,洗板机洗板5次,再加入底物A、B,室温显色10min,加入终止液,最后使用酶标仪检测0D值。
1.3.6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的χ2拟合优度检验,标准值为 χ2=6.635(P<0.01)。
2 结果
2.1 结果判读 HBcAb检测采用竞争法,其中样本OD值S/CO≥1为阴性,反之,为阳性。
2.2 三种不同加样模式检测1200例核心抗体结果分析,见表1。
3 讨论
ELISA法来检测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标志物,其结果的准确性较为可靠,但加样方法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要进行对血清标本1:30倍的稀释,耗费的时间较长,而直接加入10μl、50μl的血清,加样时间比较短,操作简单。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的加样模式(1)比较,加样模式(2):直接加入血清10μl,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率变化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加样模式(3):直接加入血清50μl,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当直接加入 50μl血清样本时,酶标抗体-HBc与反应板上包被的HBcAg结合机会有所减少,从而严重的影响了结果的检测,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比例分析,当过量的待测抗体与包被的抗原结合,出现明显的带现象,有研究报道单项抗HBc阳性的标本中存在低滴度和假阳性结果[2],所以,加样模式(3)不适合ELISA法检测分析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标志物。然而,加样模式(2),虽然不是标准的加样模式,但按照其加样分析处理,结果与标准的加样模式(1)比较,其检测结果无明显的差异,当进行大规模的体检时:即检测样本含量比较大时,加样模式(1)在稀释血清时,每人需要1支试管,操作比较复杂,会造成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在进行大量体检标本检测时,运用ELISA法分析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直接加入血清10μl的加样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省时、经济、环保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比较适合于学校等机构大批量体检标本的检验。
表1 三种不同加样模式检测1200例核心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1]何风琼,粱 军,简 政.乙型肝炎患者血中抗HBc-IgM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94-1495.
[2]成 军,谢 珏,王国政,等.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单项抗-HBc-IgG阳性结果的解释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3):203-205.
[3]吴淑梅,林 云,王 辉,等.竞争抑制法检测抗-HBc总抗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2006,21(4):37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