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线、面的交响
——浅谈设计元素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

2010-03-27戴忠祥

剧影月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舞美视觉艺术灯光

■戴忠祥

点、线、面的交响
——浅谈设计元素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

■戴忠祥

当下“回归”一词常有耳闻,也时常见诸报端,有学者在文学艺术界呼吁要不浮躁,不骄奢,回归真实,返璞归真等等,笔者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好的现象,在现今的视觉艺术领域,动不动就讲究大制作、大场面的风气下,这种回归理念和精神显得弥足珍贵。观望当今舞台美术界,应该说视觉的国际化和艺术水准日臻完美,简洁大气的国际艺术特质越来越强,这无疑是一个好事,以08奥运开幕式为例,这是国内舞美步入国际一流水准的真正里程碑范例,当然,此类具备国际水准的舞美作品并不鲜见于业内,真正做到了以最简洁精练的形式和手法打造出最佳的视觉艺术效果,这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遵循的设计理念。

笔者就想以鹏城歌飞扬五周年庆典晚会这个设计作品为例,简要分享一下设计心得。这是为某精品栏目开播五周年庆典晚会设计的舞台,设计思路是以点和线为主打元素,点线组成的面为辅助元素,结合该演出的音乐特性及周年庆典的特点,充分展现出音乐柔美、灵动的韵味,同时兼具大气、辉煌的视觉艺术效果,实现视觉包装与演出主题的完美结合,将这台音乐盛典晚会以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平呈现于现场和电视观众面前。该作品获得了本届全国电视美术作品创优评析活动一等奖,笔者将此看作是业内专家老师对本人多年舞台实践的一次肯定和激励。感激之余,也想借此机会与同行分享一点设计心得:

首先,设计元素(包括材质)应当力求简洁,同时要兼顾主题特色。

应该说,一个优秀的舞台设计作品首先要具备强烈鲜明的视觉效果,要做到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可能不难,但要做到视觉感受与作品主题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可就不是件容易事了。这里面最难的还是准确的设计定位和恰当的元素选取。以该设计作品为例,视觉构成的最小元素——点和线——成为该设计的主要构成元素,也就是这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毫不出奇的有机圆珠(点)和有机塑料管(线),却成为了该作品在视觉上最重要的设计表现元素。尽管点和线是视觉构成的最小元素,但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具备了最大的舞台视觉构成的可塑性和灵活性。点可以排列组合成线,线也可以铺排成为面,它们之间既独立又关联,相互依托,相互交融,由此可以成生无穷无尽的结构变化和组合,给了舞台设计在视觉上最大的表现空间。当然,笔者在这些设计元素的材质选取上也是着实费了些脑筋的,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最终决定用这种透明的有机塑料圆球和有机管是有原因的,它们在舞台表现有着先天优势:既抽象又具象,既高雅又大方,既适合大面积组合又方便灯光染色上光,可谓表现舞台空间的绝佳用料。同时,用这些点、线、面等元素来表现该演出的主要表现对象和主体——音乐,有着许多先天的优势和共鸣,比如抽象性、灵动性、可塑性以及韵律感等等,可以使观众在视觉感受上有一种先天的亲切感和互动感,只有得到观众的感同身受和认同,才是舞台设计作品的成功第一步。

其次,灵活运用,巧妙组合,简洁而不简单,唯美而不媚俗。

设计元素有了,接下来要解决如何让它由点及面,由小到大的组合或组织在一起,并且最终形成舞台上精彩的造型和结构呢?设计师在真正了解透演出的主题表达并且和导演充分沟通后,会通过精心设计与巧妙组合,将小小的设计元素最终放大为整个舞台的完美视觉传达。在该设计作品中,通过反复斟酌推敲,由无数个玲珑剔透的塑料小圆珠和有机管巧妙组合而成的直线流水和弧形浪花等图形被笔者用作舞台中心结构图形(点线组合),由此不仅契合了音乐的流动性和韵律感等特点,还营造出整体视觉的艺术灵动和唯美,使人不觉眼前一亮,在舞台整体构图上正面两侧是庄严大气的直角型LED彩幕墙和宽大的“V”字型台阶平台(线面组合),配合周边的一圈液晶屏(面)和装饰立柱(线),舞台最后方则是整片的空灵深远的LED星空幕(点组成的面)。通过这些点、线、面的灵活巧妙组合,配以具有时代气息的门廊和平台结构及鲜明的五星形状等,加之装饰彩色灯饰、灵活多变的LED画面以及炫目多彩的整体灯光效果,既强化了庆典的隆重和热烈气氛,形成舞台上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结合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美妙的舞台视听感受让观众不自觉地被现场气氛所感染,在视觉上充分感受和领略到整个演出活动的主题和内涵。这样一来,舞台设计的功能性和艺术性就得以和谐体现,相得益彰。

最后,光景合一,交相辉映,变幻无穷,升华主题。

舞台演出由多个工种组成,导演、舞美、灯光、音响等等,成功的舞台演出离不开舞台上任何一个工种的付出。舞台设计在这方面合作最密切影响最深切的莫过于灯光了,“灯光是舞台演出的灵魂”,这句话充分表达了灯光在舞台演出中的作用与地位。如果将舞台设计整体视觉效果比作是一片园林的话,那么灯光无疑就是修饰这片园林的最佳园丁。经过“园丁”的艺术设计与雕琢,舞台上这片园林会焕发出无穷的活力与生气。从视觉上讲,配合灯光的变化舞台上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时不时变作点睛之笔,突出强化该表现的地方而减弱情境中不宜表现的地方。比如在举例的这场演出中,歌者独唱的时候,舞台上的一些大框架结构很难融入气氛,显得较为抢眼不太适合表现,这时候通过效果灯光的配合,除了用追光突出表演者之外不用任何其他正面光,只是用一些电脑灯效果配合音乐旋律,在用染色等勾勒渲染一点舞台中心悬挂的花心装置布景,整体上使观众的视觉集中在表演者身上,身心专注陶醉在现场整体的视听气氛中,营造了最佳的一个观(众)演(员)的互动效果和气氛,从而实现了演出的主题升华——音乐的灵魂传达。因此,舞台设计各元素要想在舞台上得以充分表现和完美组合,就必须实现与灯光的“无缝对接”——即“光景合一、相辅相成”。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舞台设计师与灯光设计师(有时也包括导演)的充分沟通交流和默契合作,这也是最耗时耗力的一个创作过程。

舞台上的任何视觉符号都是演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管是演员还是舞美等其他舞台组成部分,都无一例外是为了演出的主题表达和整体效果而存在的,而绝不是脱离演出本身独立存在的,否则舞台演出也就不能称其为一门综合艺术了。因此就视觉效果这块来讲,纯粹的唯美并不是舞台设计师追求的最终目的,舞台设计的演出载体功能与视觉艺术效果也绝对不是矛盾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片面、刻意追求或强调哪一方都是不可取的。如何将二者完美统一结合并最终顺利呈现于舞台,让观众在得到美的视觉享受的同时,舞美还能完美巧妙的融入演出、升华主题,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方向。

猜你喜欢

舞美视觉艺术灯光
陈科磊、路畅、吕金鸿、于孟祺作品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映照
爱“拼”有奇迹
俄国戏剧舞美特点初探
书封与现代艺术
“首届舞美大师论坛——感受视听空间的表现力”在京举办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