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酶和β-淀粉酶在麦芽糖浆生产中的应用
2010-03-26展现明王念祥闫锁李龙伟
展现明,王念祥,闫锁,李龙伟
(郸城财鑫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郸城 477150)
近年来,由于蔗糖供应不足及淀粉糖生产技术的改进,促使淀粉糖快速发展。2010年全国淀粉糖产量大约在900万t左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也表明2010年全国淀粉糖产量将达到900万t[1]。淀粉糖包含的种类很多,生产量最大的是DE值40~46和50~60的麦芽糖浆,即麦芽糖含量为40%~50%和50%~60%。由于麦芽糖浆一些突出的优点,如结晶性低、甜味温和、粘度和吸潮性也较低,现已在食品和其它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麦芽糖浆按其中麦芽糖含量分为3种,即麦芽糖含量小于50%为麦芽糖饴,50%以上为麦芽糖浆,70%以上为超高麦芽糖浆[2]。淀粉糖产能的过快增长,加之近几年原料玉米价格的上涨,淀粉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选用一个最适的加酶方案,成为淀粉糖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亮点。
麦芽糖浆工业化生产中常用的酶制剂主要有以下三种:(1)真菌酶。属于内切淀粉酶,能分解α-1,4葡萄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键,但可绕过继续水解。水解产物除麦芽糖外,还有部分葡萄糖、麦芽三糖和α-极限糊精,主要应用在麦芽糖浆生产。(2)β-淀粉酶。属于外切酶,从非还原性末端水解糊精的α-1,4键产生麦芽糖,大麦β—淀粉酶添加量对麦芽糖产率有很大影响;无α-淀粉酶活力,不能水解或绕过α-1,6键,也不能水解麦芽三糖[3],主要应用在麦芽糖和超高麦芽糖浆的生产。(3)普鲁兰酶。一种脱支酶,催化支链淀粉和糊精中的α-1,6-D-葡糖键产生包含α-1,4键的线性低聚糖。普鲁兰酶通常与糖化酶或β-淀粉酶共同使用来生产结晶葡萄糖和高麦芽糖浆。笔者从市场和生产实际考虑,研究了几种酶在生产中的应用对糖浆组分的影响,以期为制糖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淀粉液化液(财鑫糖业公司提供);真菌酶Fungamyl 800 L(NOVO,丹麦);大麦β-淀粉酶OPTIMALT BBA(杰能科,无锡);普鲁兰酶Promozyme D2(NOVO,丹麦)。
1.2 仪器设备
PHS-3C型精密酸度计,JA1003N-电子分析天平,DZKW-4双列四孔恒温水浴锅,抽滤瓶,真空泵,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仪(美国)。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取酶法液化的淀粉乳液,降温至60℃,pH值调整为5.0~5.5,加入适量的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进行糖化,糖化结束灭酶,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糖浆组分。试验对比分析了麦芽糖生产中常见几种酶的使用与糖浆组分的关系,并考察了酶的协同对糖浆组分的影响。流程如下:淀粉液化液→调pH、加酶→糖化→脱色→离交→检测糖浆组分。
1.3.2 糖浆组分测定高压液相色谱法;糖柱:Aminex HPX-87C,流动相:去离子水,柱温:85℃,流量0.5 mL/min,示差折光检测。
1.3.3 糖浆DE值的测定费林试剂法,参照GB/T20883-2007。
1.3.4 真菌酶和β-淀粉酶不同用量对糖浆组分的影响液化DE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糖化麦芽糖含量[4],考虑到生产实际,液化液的DE值控制在10~15。试验取DE值11.2的淀粉液化液,分别按0.3、0.6、0.9、3.0 g/kg·d的加酶量,糖化36 h终止、灭酶,取样检测糖浆组分。
1.3.5 β-淀粉酶和真菌酶协同对糖浆组分的影响取DE值12.5的淀粉液化液,β-淀粉酶添加量0.4g/kg·d,真菌酶按0、0.1、0.2 g/kg·d的加酶量,糖化36 h终止、灭酶,取样检测糖浆组分。
1.3.6 真菌酶和普鲁兰酶协同对糖浆组分的影响取DE值12.0的淀粉液化液,真菌酶添加量0.4g/kg·d,普鲁兰酶添加量分别按0、0.1、0.3 g/kg·d,糖化36 h终止、灭酶,取样检测糖浆组分。
1.3.7 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协同对糖浆组分的影响取DE值10.2的淀粉液化液,普鲁兰酶添加量0.3 g/kg·d,β-淀粉酶分别按0.2、0.4、0.6、1.0 g/kg·d的加酶量,糖化36 h终止、灭酶,取样检测糖浆组分。
1.3.8 不同加酶方案对糖浆过滤速度的影响取DE值12.8的淀粉液化液,做4组对比试验,分别加入0.4 g/kg·d的真菌酶,0.4 g/kg·d的β-淀粉酶,0.4 g/kg·d的β-淀粉酶和0.2 g/kg·d的真菌酶,0.4 g/kg·d的β-淀粉酶和0.2 g/kg·d的普鲁兰酶。糖化结束,各取2000 mL,用抽滤瓶进行过滤,同时记录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真菌酶和β-淀粉酶不同用量对糖浆组分的影响
由表1、表2可知:真菌酶和β-淀粉酶添加量的增加,麦芽糖含量有所提高,但接近最高点时,再增加酶量,麦芽糖含量提高不大;从而得出真菌酶生产麦芽糖浆,麦芽糖含量最高点在56%左右,β-淀粉酶在66%左右,真菌酶和β-淀粉酶都可用于制取含量大于50%的麦芽糖浆。
表1 真菌酶不同用量对糖浆组分的影响(%)
表2 β-淀粉酶不同用量对糖浆组分的影响(%)
2.2 β-淀粉酶和真菌酶协同对糖浆组分的影响
由表3可知:提高真菌酶的添加量,麦芽糖含量变化不大,葡萄糖含量明显提高,由此可得出,真菌酶与β-淀粉酶协同效果不好,两者协同不能提高麦芽糖含量。
表3 β-淀粉酶和真菌酶协同对糖浆组分的影响
2.3 真菌酶和普鲁兰酶协同对糖浆组分的影响
由表4可知:真菌酶与普鲁兰酶协同作用差,普鲁兰酶的加入使麦芽糖的含量降低,但麦芽三糖的含量明显提高,麦芽三糖属于低聚糖,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5],使其增加了麦芽糖饴在部分食品中的应用性能。
表4 真菌酶与普鲁兰酶协同对糖浆组分的影响
2.4 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协同对糖浆组分的影响
由表5可知: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麦芽糖含量可达70%以上,这表明β-淀粉酶与普鲁兰酶协同作用可用于超高麦芽糖浆的
表5 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协同对糖浆组分的影响
2.5 不同加酶方案对糖浆过滤速度的影响
前面已介绍了3种酶的性质,作用位点和方式均不同,决定了在麦芽糖浆生产中糖浆过滤速度的差异。
从表6可知,真菌酶的过滤速度最快,β-淀粉酶的过滤速度最慢,β-淀粉酶与真菌酶协同,过滤速度明显提高;β-淀粉酶与普鲁兰酶协同,过滤速度比单一酶有所提高。
表6 不同的加酶方案糖浆过滤速度差异
3 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并考虑到生产实际和酶的价格,得出以下结论:
(1)添加真菌酶生产的麦芽糖浆过滤速度最快,非常适宜在生产含量45%~55%的麦芽糖浆中的应用。
(2)真菌酶与β-淀粉酶协同生产麦芽糖浆,不能提高麦芽糖的含量,但可以弥补β-淀粉酶过滤速度较慢的不足,适宜在生产含量50%~55%的麦芽糖浆中的应用。
(3)真菌酶与普鲁兰酶在麦芽糖浆生产中不适合协同糖化,不能提高麦芽糖含量,但可明显提高麦芽三糖的含量。
(4)β-淀粉酶与普鲁兰酶协同作用效果较好,麦芽糖含量明显提高,适宜生产含量为55%~65%的高麦芽糖浆。
[1]中国发酵工业协会.2009年中国淀粉糖市场运行形势[EB/OL].http://news.static.gsmn.cn/200912/23/183.000015.532B.html,2009-12-23.
[2]GB/T20883-2007,麦芽糖[S].
[3]张力田.淀粉糖(第2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周建芹,罗发兴.Maltogenas和β-淀粉酶制取高麦芽糖浆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18):126-128.
[5]徐贵华,刘钟栋,陈肇锬.小麦淀粉制备麦芽三糖的研究[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2,2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