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甜菜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2010-03-25王维成胡华兵李蔚农
王维成,胡华兵,李蔚农
(新疆石河子甜菜研究所,石河子832000)
新疆甜菜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王维成,胡华兵,李蔚农
(新疆石河子甜菜研究所,石河子832000)
回顾新疆甜菜生产51年的发展历程,从品种应用、栽培技术、气候资源进行分析,提出新疆甜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思路。
新疆;甜菜生产;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新疆甜菜生产发展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1958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甜菜,种植面积由当初几百公顷发展到今天的8万多公顷,甜菜单产由1959年的12.75t/hm2,发展今天57.00t/hm2,甜菜单产跃居全国领先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发达国家产量水平;新疆甜菜生产总产量与产糖量持续跃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糖料基地。回顾新疆甜菜发展历程,每一时期单产的大幅度提高,除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外,都伴随着甜菜种植模式的创新与品种的更新换代;本文通过对新疆甜菜生产发展的不同时期,从栽培模式、品种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的甜菜发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 新疆甜菜栽培技术模式与品种发展历程
新疆甜菜产量的逐步提高,伴随着栽培技术的创新提升与品种的更新换代。图1为1959~1960至2009~2010年51个新疆制糖榨期甜菜种植面积、单产、含糖率变化曲线图,为便于分析,根据甜菜种植面积、单产、含糖率的变化特点,将新疆甜菜发展分为以下4个阶段。
图1 新疆甜菜生产统计
1.1 起步发展阶段(1959~1978年)
该时期甜菜种植面积3487~7887hm2,单产在6.45~18.00t/hm2,平均单产13.35t/hm2;含糖率在16.80%~20.05%,平均含糖率17.78%;这一时期突出特点是:单产低,含糖率高。
耕作模式:这一时期,甜菜生产刚刚起步,种植模式采用60~70cm×15~25cm露地栽培,由于当时耕作条件限制,耕作粗放,公顷收获株数大多在30000株左右,单产多徘徊在15t/hm2以下,这20年有7年单产在15t/hm2以上,最高年份在1966年,单产22.80t/hm2,其他年份单产都在6.30~12.75t/hm2,含糖率有7年在18%以上,最高年份1968年含糖率20.05%,最低年份1975年含糖率为16.26%,其他年份在16.83%~19.80%。
品种应用:新疆1974年前没有自己的甜菜品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多由前苏联、波兰及东北、内蒙引进,种植品种主要是M2、P632、B020等。1955年有关科研单位引进大量甜菜品种资源,1958年开始系统选育和品种间杂交育种工作,1963年原兵团农科所从P632品种进行优系选择鉴定,1967年初步选育出一批优良材料,后因单位变迁,1970年农八师农科所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优系选择鉴定,选育出新疆第一个甜菜新品种“石甜一号”,于1973年正式命名,该品种197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在此之前(1974年前)新疆没有自己的甜菜品种,“石甜一号”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束了新疆甜菜品种依靠国外品种的局面。
1.2 稳定发展阶段(1979~1989年)
该阶段甜菜种植面积在1.73~4.23万hm2,单产在16.34~28.20t/hm2,平均单产23.25t/hm2,较起步发展阶段提高74.1%;含糖率为15.04%~17.94%,平均含糖率为16.69%,较起步发展阶段降低1.09度;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单产提高,含糖率下降。
耕作模式:这一时期随着甜菜生产水平的进步,各项耕作措施逐步完善,甜菜单产稳定在15t/hm2以上,单产最高年份1987年单产为28.20t/hm2,含糖率在11年间有10年稳定在16.0%以上。这一时期耕作模式突出特点是地膜栽培技术的引进。地膜栽培技术于1980年由日本引入我国,首先应用于棉花、玉米等大宗作物,1981~1982年石河子甜菜研究所率先在甜菜进行了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甜菜单产41.40~45.90t/hm2,比裸地增产17.85~18.30t/hm2,增产63.8%~78.9%,含糖率提高了0.45~1.30度。由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增糖显著,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新疆甜菜单产水平相应大幅度提高。配制栽培模式主要借用棉花栽培模式,为60+30cm宽窄行,平均行距为45cm,一幅播8行的配置方式,公顷留苗75000~90000株。
品种应用:自1973年新疆选育出第一个甜菜品种“石甜一号”,至197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新疆甜菜种植,国产品种相继取代了国外品种,这一时期自治区农科院、石河子甜菜研究所又相继选育出了“新甜2号”、“新甜4号”、“新甜5号”甜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这3个品种在这一时期成为当地主栽品种。
1.3 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9年)
该阶段甜菜种植面积6.15~12.37万hm2,单产在36.30~43.95t/hm2,平均单产39.00t/hm2,较稳定发展阶段提高67.7%;含糖率在13.28%~15.93%,平均含糖率为15.23%,较稳定发展阶段降低1.46度;这一时期特点是:甜菜面积迅速扩大,单产快速提高,含糖率快速下降。
耕作模式:这一时期新疆甜菜生产主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采用70cm窄膜,兵团原料基地配制方式为60+30cm宽窄行,一幅播8行,地方原料甜菜基地采用50~60cm等行距;地膜栽培面积约占60%~70%。10年间甜菜单产都在30t/hm2以上,有6年单产在37.50t/hm2以上,1991年产量最高为43.95t/hm2;含糖率有7年在15%以上,1999年含糖率最低为13.28%。
品种应用:1990~1999年正是新疆甜菜生产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新疆各地纷纷新建、扩建糖厂,全疆有16家糖厂,原料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8年原料面积达12.4万hm2,创历史最高。甜菜生产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甜菜科研工作,这一时期,新疆先后育成了“新甜6号”、“新甜7号”、“新甜8号”、“新甜9号”、“新甜10号”甜菜品种,选育出新疆第一个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新甜7号”,第一个雄性不育遗传单粒杂交种“新甜9号”,生产上以“新甜6号”、“新甜7号”为主栽品种,甜菜生产和科研呈现繁荣发展景象;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国外甜菜育种公司纷纷开始进入我国,从试验品种到生产种子。
1.4 调整稳定发展阶段(2000~2010年)
该阶段甜菜种植面积在5.80~10.02万hm2,单产在45.30~57.90t/hm2,平均单产51.75t/hm2,较快速发展阶段提高32.6%;含糖率13.64%~15.02%,平均含糖率14.50%,较快速发展阶段降低0.73度;这一时期突出特点是:甜菜单产稳定突破45t/hm2大关,含糖率降至15%以下,国外品种占据主导地位。
耕作模式:这10年间我国甜菜糖业正处于调整、整顿发展阶段,2000年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原新疆第一大糖厂“八一糖厂”关闭,随后又关闭了几家糖厂,最后通过兼并整合,新疆16家糖厂只关闭了兵团“八一糖厂”和“芳草湖糖厂”两家,其余14家糖厂分属于中粮糖业(8家)、新疆兵团(4家)、私营企业(2家)。通过调整、整合,新疆甜菜种植区域化,集团化优势更加明显,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7~8.0万hm2,最高年份达10万hm2。这一时期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甜菜耕作模式更趋完善,特别是在兵团甜菜基地,膜下节水滴灌技术的运用,将膜上精量播种、配方施肥、机械化收获技术进行集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甜菜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10年间单产全部在45t/hm2以上,从2006年开始,连续4年单产在52.50t/hm2以上,最高年份2007年单产57.90t/hm2,含糖率有8年在15.0%以下,2006~2007年榨季含糖率最高为15.0%,2007~2008年榨季含糖率最低,跌至13.64%。
品种应用:2000~2010年期间,新疆国内育种单位先后育成了新品种“新甜11号”至“新甜20号”10个甜菜品种,国外育种公司引进报审了KWS9103、KWS5075、KWS 2409、Bate218等20个品种。自2000年新疆报审第一个国外甜菜品种KWS9103之后,国外品种在新疆推广面积逐步扩大。这期间,国外品种占新疆甜菜总面积的95%,以KWS9103,KWS5075、KWS2409、Bate218、Adv0412等品种为主栽品种,国内品种“新甜12号”、“新甜15号”、“新甜18号”推广面积较大,约占总面积的5%。
2 讨论与展望
纵观新疆甜菜生产50年发展历程,在不同发展阶段从栽培模式的创新到甜菜品种的推广应用,具有不同时代特点,栽培模式从粗放裸地耕作方式到地膜覆盖栽培,发展到膜下滴灌精量播种、配方施肥、机械化收获等各项技术高度集成,甜菜单产从当初13.35t/hm2提到51.75t/hm2,含糖率从17.78%降至14.50%,产量平均提高287.6%,含糖率降低3.28度,品种应用呈现国外品种占主导—国产品种占主导—国外品种占主导的周而复始轮回圈,应用类型从普通多粒型到杂交种,以多粒为主;发展雄不育杂交种,以多粒为主到多粒、单粒并举的局面。纵观这一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以下几点思考:
2.1 新疆发展甜菜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新疆甜菜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北疆沿天山一带,包括昌吉、石河子、奎屯、博乐、伊犁河谷,南疆焉耆、阿克苏及塔城、阿勒泰、奇台等地。该地区地源辽阔,属于温带典型干旱大陆性气候,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甜菜生长发育(见表1)。
以新疆石河子、伊犁、焉耆、塔城4个典型甜菜糖区气候资源分析,新疆甜菜种植具有以下突出优势,第一热量资源丰富,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种,9月底至10月初开始收获,多数糖区甜菜生育期达150d,最长达180d左右;第二新疆糖区糖分积累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底,这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日温差达15~17℃)、降雨少,十分有利于糖分积累;第三新疆甜菜糖区主要是灌溉农业,生育期可根据甜菜需水规律进行科学灌水,能满足甜菜生长期需水。优越自然条件为甜菜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近几年新疆糖区大面积高产条田不断涌现,2008年兵团131团6.5hm2甜菜单产达到129.6t/hm2,创新疆高产纪录。优越自然气候资源,通过制糖业的优化升级,新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引领中国甜菜生产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甜菜糖料基地。
2.2 新疆优越的气候资源,为甜菜高产高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在生产上含糖率一直呈现下滑的态势,含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东北、华北糖区,值得我们深思,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①新疆甜菜生产未实行按质论价收购,甜农在生产上片面追求高产,大水大肥,密度较低,起拔水灌得较晚。②品种搭配不合理,近10年新疆甜菜含糖率急剧下降,推广应用的主要都是国外品种,这些品种本身含糖率就不高,又加之不抗褐斑病和白粉病,不适应新疆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导致含糖率下降。
2.3 加强栽培技术创新稳定单产提高含糖。稳定单产提高含糖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心。新疆甜菜单产的不断提高与栽培技术不断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阶段单产的提高都伴随着一次栽培技术创新和应用,从地膜栽培到栽培宽膜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其中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技术集成应用是一次质的飞跃,彻底解决了甜菜抓苗困难,收获株数不够,浇水不匀等问题,但是,今后工作还应继续完善创新膜下节水滴灌技术,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研究,达到667hm2甜菜单产75t/hm2,含糖率16%的奋斗目标。
2.4 加强国产品种的推广。近十几年虽然国外品种占据主导地位,但国外品种含糖率低,不抗病,种子价格高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制糖业的健康发展,国产品种如解决好种子繁育、加工等关键技术问题,在产量上完全能达到国外品种生产水平且含糖高于国外品种,2006~2010年我所推广的国产品种“新甜12号”、“新甜18号”在焉耆、昌吉、奎屯等地大面积种植都达到了90~105t/hm2的单产水平。
2.5 加强种子监管力度。在2000~2010年这10年,自治区先后审定了20个国外品种,在生产上能大面积推广也就4~5个,造成品种多、乱、杂现象。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审查、报审、报关力度,让真正好的国外品种进入国内市场。
2.6 加快制糖企业优化升级,树立服务意识。目前,新疆制糖企业加工能力具备年产糖70万t,但是,多数年份甜农种植积极性不高、原料收购不足、出糖率低的矛盾制约着制糖业发展。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建立相互信任、利益共享、风险共但的运行机制,才能实现企业持久健康发展。
表1 新疆主要糖区气候条件
[1]王维成,刘锦峰,王荣华,等.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新疆制糖业市场竞争力[J].中国糖料,2005(1):57-59.
[2]王维成,李蔚农,王荣华,等.我国甜菜生产技术创新战略研究[J].中国糖料2006(4):55-58.
[3]刘焕霞、彭司金,张润琴,等.浅谈新疆制糖原料生产的现状及实现“十一五”目标的措施[J].中国糖料,2007(4):55-58.
[4]刘焕霞,荣元辉.2007年北疆甜菜含糖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糖料,2009(2):58-59.
[5]张润琴,梁增柱,等.新疆历年甜菜生产基本情况统计[R].新疆糖协2002年统计表.
S566.3
B
1007-2624(2010)04-0069-03
2010-06-09
国家甜菜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nycytx-25)。
王维成(1960-),男,甘肃省庄浪县人,新疆石河子甜菜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