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甘蔗引进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初报

2010-03-25谢金兰何红朱秋珍王维赞罗亚伟梁阗刘晓燕

中国糖料 2010年4期
关键词:台糖湖光蔗茎

谢金兰,何红,朱秋珍,2,王维赞,2,罗亚伟,梁阗,刘晓燕

(1.广西甘蔗研究所,南宁530007;2.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南宁530007;3.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530007)

广西甘蔗引进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初报

谢金兰1,何红2,3,朱秋珍1,2,王维赞1,2,罗亚伟1,梁阗1,刘晓燕1

(1.广西甘蔗研究所,南宁530007;2.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南宁530007;3.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530007)

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3个甘蔗新品种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的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粤糖96/86、C1-2003、园林6号、台糖98/0432;蔗糖分含量较高的有福农15号、赣蔗18号、CP84/1198、台糖88/99。

甘蔗;引进品种;比较试验

甘蔗自育品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场地,花费时间长达8~12年,目前自育品种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1]。引进外地甘蔗品种直接用于本地生产是获得甘蔗良种的一种快捷有效的途径[2]。引种能否成功,关键是该品种能否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耕作水平和经济状况。本试验对广西近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13个甘蔗新品种进行大田种植试验比较,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促进甘蔗生产的良种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甘蔗品种共14个:CP84/1198、C1-2003、粤糖96/86、赣蔗18号、湖光1号、福农15号、园林6号、园林8号、园林9号、云蔗99/601、台糖88/99、台糖98/0432、新台糖22号、台糖89/1626,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在广西甘蔗研究所大田进行,每个品种种植1个小区,重复3次,小区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新植蔗2008年1月25~27日播种,行距1.15m,行长7m,5行区,小区面积40.30m2,蔗种砍成双芽段,播种量为121800芽/hm2。播种前用0.2%的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5~10min,每公顷施用复合肥750kg作为基肥,淋水后喷除草剂并覆盖地膜。公顷追施复合肥1500kg,尿素450kg,新植、宿根蔗的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新植蔗在2009年2月收获,宿根蔗在2010年1月收获。

1.3 调查项目

在甘蔗不同生长期分别调查萌芽率(宿根蔗调查发株率)、分蘖率、株高等农艺性状。2008年10月下旬和2009年10月下旬分别对新植蔗和宿根蔗进行理论测产,调查株高、茎径和有效茎。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每月每处理采6条蔗茎样本进行新植甘蔗品质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每月进行宿根甘蔗品质分析。甘蔗收获时,分品种分小区进行计产。

1.4 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STST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但正是这样,菲律宾海边的海鲜对于中国游客来说是真正的“平靓正”,手臂一样长的濑尿虾才100元左右(在当地可是天价了),而且新鲜无比,做法也简单,味道原汁原味到不得了。

表1 新植蔗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植蔗不同品种农艺性状表现

新植蔗各品种农艺性状表现见表1。

2.1.1 萌芽率萌芽状况是一个关系到建立产量基础的问题。萌芽好的,产量就有巩固的基础,增产就有一定的保证;反之,萌芽差的,产量没有足够的苗数基础,增产就难以保证。从表1的数据看出,萌芽率最高的是粤糖96/86,为71.2%,其他12个品种萌芽率均比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低,其中CP84/1198、C1-2003、福农15号、湖光1号、园林6号、园林8号、台糖88/99、云蔗99/601、赣蔗18号9个品种萌芽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种。

2.1.2 分蘖率表1的数据表明:C1-2003、赣蔗18号、福农15号、湖光1号、台糖88/99、园林6号、园林8号、园林9号、新台糖22号9个品种的分蘖率都在100%以上,其中湖光1号达211.2%,与对照种新台糖22号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C1-2003分蘖率比对照增61.3%,差异显著。

2.1.3 株高参试品种株高大小顺序为:C1-2003>新台糖22号(CK)>台糖89/1626>台糖98/0432>园林6号>园林9号>CP84/1198>园林8号>粤糖96/86>台糖88/99>福农15号>云蔗99/601>赣蔗18号>湖光1号。所有参试品种中只有C1-2003比对照高13cm,其他12个品种均比对照矮,其中粤糖96/86、福农15号、赣蔗18号、湖光1号、台糖88/99、云蔗99/601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2.1.4 茎径从表1看到,有12个参试品种茎径比对照粗,最大的是粤糖96/86为3.11cm,比对照种粗0.55cm,其次为台糖98/0432、台糖88/99、湖光1号、福农15号,与对照新台糖22号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云蔗99/601、CP84/1198、园林6号与对照差异显著;C1-2003蔗茎最细,茎径为2.43cm,比对照新台糖22号细0.13cm,但差异不显著。

2.1.5 有效茎有效茎是决定甘蔗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在有效茎的比较中,只有粤糖96/86和C1-2003比对照新台糖22号多,但差异不显著;CP84/1198、赣蔗18号、湖光1号、福农15号、云蔗99/601、台糖88/99、园林8号7个品种的有效茎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园林6号和台糖98/0432的有效茎也显著低于对照种。

2.2 宿根蔗不同品种农艺性状表现

上年甘蔗收获前后,地下蔗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出土,长成的甘蔗称为宿根蔗,或称老根蔗。全国宿根蔗面积约占甘蔗种植面积的50%左右,因此栽培好宿根甘蔗对增产蔗糖有重要意义[3]。宿根蔗各品种农艺性状表现见表2。

2.2.1 发株率由表2可知,各参试品种宿根发株率均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其中CP84/1198、园林9号、台糖88/99、台糖98/0432分别比对照提高66.8%、62.2%、50.1%、51.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粤糖96/86、赣蔗18号分别比对照提高45.7%、44.1%,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品种宿根蔗发株率由高到低顺序为:CP84/1198>园林9号>台糖98/0432>台糖88/99>粤糖96/86>赣蔗18号>云蔗99/601>园林6号>园林8号>湖光1号>福农15号>C1-2003>台糖89/1626>新台糖22(CK)。

2.2.2 分蘖率宿根蔗分蘖率最高的是湖光1号,达125.2%,与对照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品种中,CP84/1198、C1-2003、粤糖96/86、福农15号、园林6号、园林8号、园林9号、台糖89/1626、台糖88/99均比对照高,增幅在0.4%~32.2%;赣蔗18号、台糖98/0432和台糖89/1626比对照低,但降幅不大。

2.2.3 株高2009年8月下旬到11月广西天气持续干旱,甘蔗伸长受到抑制。蔗茎最高的是园林6号为292cm,其次是C1-2003为291cm,分别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提高23cm和22cm,但与对照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CP84/1198、粤糖96/86、赣蔗18号、湖光1号、福农15号、园林8号、园林9号、云蔗99/601均比对照矮,特别是赣蔗18号和福农15号,分别比对照矮86cm和77cm,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湖光1号比对照矮42cm,差异显著。

2.2.4 茎径宿根蔗各品种的茎径在2.54cm~3.31cm范围之间,其中蔗茎最粗的是台糖98/0432,茎径达3.31cm,比对照新台糖22号的2.86cm大0.45cm,差异达极显著水平;C1-2003蔗茎最细,茎径为2.54cm,比对照小0.32cm,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品种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2 宿根蔗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2.2.5 有效茎从表2的数据中可看出,C1-2003的有效茎数相对其他品种有着明显优势,高达81250条/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的56670条/hm2增多24580条/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粤糖96/86、湖光1号和园林6号分别比对照增多17640条/hm2、14025条/hm2、13605条/hm2,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品种与对照之间增幅或降幅不大。

2.3 不同品种蔗茎产量表现

2.3.1 新植蔗不同品种蔗茎产量表现蔗茎产量是甘蔗各种农艺性状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群体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实践证明,在所有推广的甘蔗品种中,只有高产的品种才受群众欢迎。新植蔗各品种蔗茎产量调查结果见表3。在参试的14个品种中,C1-2003、粤糖96/86、园林6、台糖98/0432、台糖89/1626、新台糖22号6个品种的产量超过100000kg/hm2,其中粤糖96/86产量最高,比对照种台糖22号增产24626kg/ hm2,提高率22.08%,差异达显著水平;赣蔗18号、云蔗99/601和台糖88/99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2.22%、37.82%、34.35%,差异极显著;CP84/1198比对照减产27.24%,差异显著;其他品种增产或减产不显著。

2.3.2 宿根蔗不同品种蔗茎产量表现我国甘蔗种植通常是1年新植1~2年宿根,所以宿根蔗的产量表现一直是蔗农关注的焦点之一。由表3可以看到:宿根蔗产量在100000kg/hm2以上的品种有4个,分别是C1-2003、粤糖96/86、园林6、台糖98/0432,其中C1-2003宿根蔗茎产量最高,为118850kg/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产量增加了42.7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粤糖96/86比对照产量增加了33.72%,差异达显著水平;园林6号和台糖98/0432的增幅也都在20%以上,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比较,减产较多的品种是赣蔗18号和福农15号,尤其是赣蔗18号,降幅达59.30%,差异极显著;其他品种增产或减产不显著。

2.4 甘蔗蔗糖分及产糖量表现

长期以来,高产、高糖一直是甘蔗选育种和引种的重要目标,高产的品种农民比较容易接受,而高糖的品种糖厂受益,所以甘蔗良种必须兼顾产量和蔗糖分含量。各品种蔗糖分和含糖量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各品种蔗茎产量、蔗糖分、含糖量调查结果

在新植蔗蔗糖分测定结果中,蔗糖分在15%以上的有:赣蔗18号、福农15号、园林6号、台糖88/99和新台糖22号,最高的是福农15号,蔗糖分含量为16.35%;湖光1号、园林9号、台糖89/1626蔗糖分相对较低,在13%左右;其他品种蔗糖分含量均达到了14%以上。通过单位面积含糖量的比较,粤糖96/86含糖量达到19849kg/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的17886kg/hm2增产1963kg/hm2,增幅为10.98%,但差异不显著;CP84/ 1198、赣蔗18号、湖光1号、园林8号、园林9号、云蔗99/601、台糖88/99含糖量极显著低于对照。

由于2009年8月下旬至11月持续少雨干旱,宿根蔗蔗糖分普遍较高,除了台糖89/1626,其他品种蔗糖分都在14%以上,最高的是台糖88/99,达到17.00%;蔗糖分在16%以上的有:CP84/1198、粤糖96/86、福农15号、园林6号、新台糖22号。单位面积含糖量粤糖96/86和C1-2003分别比对照增加33.31%和29.47%,差异达显著水平;园林6号、台糖88/99、台糖98/0432也分别比对照增加22.21%、13.30%、10.72%,但差异不显著;赣蔗18号含糖量与对照相比减少60.49%,差异极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3.1 通过新植、宿根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粤糖96/86、C1-2003、园林6号、台糖98/0432。这几个品种有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的价值。

3.2 福农15号、赣蔗18号、CP84/1198、台糖88/99几个品种,虽然在产量表现上与对照新台糖22号有相当的差距,但蔗糖分含量较高,可以考虑在高糖品种选育中作为杂交亲本利用。

3.3 C1-2003新植、宿根产量表现都不错,尤其在2009年天气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其宿根蔗仍保持较多有效茎和较高的产量,该品种可以考虑在旱坡地上推广种植。但其蔗茎高而细,在沿海地区种植易倒伏。

3.4 对各品种的综合评价与定论,还有待在不同蔗区多点多年的试验中进一步观察。

[1]徐建云,陈超君.甘蔗栽培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2-35.

[2]谭裕模,唐仕云,方位宽,等.甘蔗引进新品种种性试验[J].中国糖料,2007(1):1-4.

[3]覃蔚谦.甘蔗高产栽培问答(第2版)[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3.

Comparative Test of Introduced Sugarcane Varieties in Guangxi

XIE Jin-lan1,HE Hong2,3,ZHU Qiu-zhen1,2,WANG Wei-zan1,2,et al
(1.Guangxi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s,Nanning 530007,China;2.Sugarcan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China;3.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China)

ROC22 as the control variety,the field trials of 13 newly introduced sugarcane varieties for 1 year new plant and 1 year ratoon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of the varieties, Yuetang 96/86,C1-2003,Yuanlin6,Taitang98/0432 were better;the sucrose content of the varieties,Funong15, Ganzhe18,Cp84/1198,Taitang88/99 were higher.

Sugarcane;Introduced varieties;Comparison test

S566.103

A

1007-2624(2010)04-0015-04

2010-04-2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0B01);广西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桂科攻0782004-1)。

谢金兰(1977-),女,广西甘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何红,E-mail:hehong@gxaas.net

猜你喜欢

台糖湖光蔗茎
不同甘蔗品种蔗茎纤维组分差异分析
湖光春色
金色的希望
湖光水色调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不同甘蔗品种工艺性状测定与分析
桂糖31号在合浦种性表现及蔗农成本收益
湖光岩
2009—2010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合浦点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