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种到画田来
2010-03-24郭文岭孙达李春国田子群
郭文岭 孙 达 李春国 田子群
琴棋书画,古来为文人雅士的专属。国画中的工笔,则是艺术殿堂里一朵绚丽的奇葩。令人难以想见的是,这门高雅艺术,而今已成为宁晋县农民致富的途径。画工笔画,种“文化庄稼”,年创产值达到7000多万元。
日前,我们走访了宁晋县的工笔画特色村、工笔画院和工笔画市场一条街,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采访。
蔚为大观:3600农民从事工笔画产业
宁晋县工笔画兴起干上世纪80年代,繁荣于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市场形成整体声势则开始于2D00年以后。
目前,该县从事工笔画创作、临摹、拓稿、营销的人员达3600多人,遍布全县三分之一的村庄。城关镇、河渠镇、换马店镇一带已形成比较集中的50个工笔画特色村,汇集工笔画作者5人以上的画室达100多个。作品种类主要有传统仕女、现代人物、写实人物、写实花鸟、佛像、刀马人等。涌现出郑增科、李青海、谷敬敏、徐智勇、周玲、杨欣勇、尚文杰、王平辉、刘振波、赵艳飞等数十位带头人,他们的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多人入编国家级书画辞书辞典。
据统计,宁晋全县每年创作作品上万件,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山东、新疆及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市场。在北京潘家园、琉璃厂两大市场,宁晋县作者的作品占工笔画销售总量的80%以上。部分精品力作被一些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家收藏,企事业单位、公司团体也将工笔画作为珍贵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溯本追源:宁晋绘画名家辈出
宁晋历史悠久,《尚书·尧典》称杨纡,汉置瘿陶郡,唐天宝元年改称宁晋。寓意“安宁晋福”。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书画人才辈出。明代,状元曹鼐,擅画山水、竹石;清代,与郑板桥齐名的书画大家董文灿以画兰闻名,时有“南竹北兰”之誉;近代,“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田登五系齐白石入室弟子,荣宝斋曾为其出版《田登五画集》。
该县工笔画起源于战国的帛画,发展兴盛于唐宋时期,20世纪开始复苏。工笔仕女一支,到黄均大师的学生郑增科这里已开辟出一条道路,自成一统。郑增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均收为入室弟子,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名人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九河工笔画学会会长。他的作品以传统仕女为主,兼山水、花鸟。郑增科的传统仕女画用老师黄均的话说:“美而不媚,丽而不佻,纤雅精巧、细腻婉约,颇具唐宋之风,无论工笔重彩、淡彩、白描作品中的人物,无不神态各异,笔墨清新。”
郑增科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回家乡教书,授课几十年,桃李满天下,是他,将宁晋的工笔画推向市场,让市场了解了工笔画,也了解了宁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王俊武、郑增科等一批知识分子绘画作者的带领下,宁晋工笔画逐渐崭露头角。“画工笔能赚钱”,现实的利益激励一大批初、高中毕业的青年农民加入工笔画队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在同一个地域、同一时期、数千人同画一个画种,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是宁晋人创造的“农民工笔画”现象。
市场观潮:“河北画派”独立涛头
工笔画,没有工夫不成画,没有功夫不成好画。从构小草图,到放大黑白稿、勾线、分染、罩染,到最后整理,每一个环节都很见功夫。一个成熟的画家,要创作完成一幅20平尺以上的“大画”,没一两个月也不行。
宁晋农民画手们画工笔画,优势在、“有的是工夫”。而他们肯花工夫学画、作画,是因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河渠镇是该县画工笔画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以现代人物题材为主,代表画家有李青海、刘振波、徐志勇等,他们的画在北京、天津都有专营店和经纪人;像县城西北换马店镇的尚文杰、王平辉,凤凰镇的白云杰、张岩等,则以传统工笔人物画为主,主要画古代传说、历史故事等;而生活在县城的谷敬敏、杨欣勇、戴晓溪、马玉红等题材较丰富,人物、花鸟、佛像等均能入画,且创作能力很强。他们用传统的画法,再现历史的辉煌、写实美好事物,通过作品抒情达意,歌颂真、善、美,弘扬传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换马店镇的曹伍瞳、米家庄、黄退、东枣村,北河庄镇的北河庄、东河庄、西沙良,凤凰镇的中曹、孙村、解放、大柳庄,苏家庄镇的司马、羊盃等村,也生活着很多工笔画作者。
在北京琉璃厂和潘家园文化市场,单单经营书画作品的门店和摊位就有上百个。其中工笔画在诸多画种中独树一帜,它蕴含着一个大的市场商机。除个人收藏、欣赏学习以外,作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工笔画作品来源出现最多的就是河北宁晋。工笔画每平方尺标价30~3000元不等。
宁晋县的工笔画在北京、天津被称为“河北派”,是近年走俏京津市场的四大门派之一(其他三个流派分别是“学院派”“画院派”“名家派”),对市场有相当的冲击力,无论是创作水平、还是作品数量,都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宁晋工笔画虽然初具规模,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要做大做强,还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乏一套与工笔画发展相适应的新的行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由于宁晋工笔画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创作或家庭作坊式的分散化经营状态,无序发展、无序竞争的问题严重障碍着工笔画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缺乏产业经营意识和市场运作能力。有庞大的工笔画生产队伍,缺乏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产业经营能力的营销人才。多数作画的人主要关注于创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跑市场,搞销售。从目前生产经营的模式看,基本上都是由画商签订合同,订什么就画什么,只管作画不管市场运作,很多利润都被中间商赚走了。三是缺乏对文化品牌的战略策划和运作。宁晋县工笔画在京津市场很畅销,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画家,但对书画名人缺乏系列性的宣传推介。宁晋工笔画作为一个统一文化品牌,尚未能产生应有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产业前瞻:规划牵引人才提升
宁晋农民工笔画,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和较为强劲的市场冲击力。但工笔画产业化,毕竟是个新事物。其如何健康平稳发展,已经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业内的深度思考。
宁晋县文联主席李春国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出五条建议:
一是健全组织,做好规划。成立宁晋县工笔画协会,为工笔画产业的发展搞好组织培训、信息发布、引导发展。协调服务等工作,命名一批骨干画师向外推介;制定出台《关于宁晋工笔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是搞好培训,努力创新。利用现有影响,争取同省内外美术院校联姻,努力创办工笔画培训教学基地——工笔画学院,请县内外、国内、国际知名专家教授讲座授课,指导点评,不断提高创作者的专业水平,充实创作人才队伍。组建宁晋工笔画研创中心,与省内外美术院校或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引进技术和人才,搞好工笔画的研究、创新和市场开发等工作。
三是抓好载体,精于营销。以褚家庄等工笔画特色专业村为单位,进一步壮大规模,扩大产品影响力。通过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提升,培育打造一批公司带头人,形成公司+基地+工作室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
四是加强交流,宣传推介。鼓励和号召创作人员更多地走出去,与外地名家交流,多参加省及国家级的各类展评,要在石家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举办工笔画大型展览,提高宁晋县工笔画品位,增加分量。
五是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笔画产业的发展,引导广大群众关心工笔画产业,参与和支持工笔画产业的发展,为工笔画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浓厚氛围和宽松环境。
采访中,我们高兴地了解到,从今年开始,宁晋农民工笔画,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一是人才培养基地化、集约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该县以美术师资力量雄厚的宁晋三中、职中等为基础,整合资源,启动了职教集团工笔画专业的建设,将规划投资单独的教学楼,打造40个工作室,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000人。另外,宁晋县与河北画院建立了固定的帮扶关系,今年11月,该县首次在河北美术馆举办农民工笔画展。二是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组建了古丁桥工笔画发展中心和燕廮工笔画制作销售有限公司,在县城小南海市场开辟了工笔画市场一条街,积极开发国内和国际市场,力争使工笔画产业年内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三是加强交流推介。去年以来,举办研讨交流会28次,参加国家级文博会和交易会12次,举办工笔画大型展览25次。今年5月17日,深圳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在书画展区,宁晋画家郑增科的展位占有了重要席位。开馆当天,仅一小时时间,他创作的两幅仕女画就以每平方尺3000元的价格售出。
宁晋县提出,要打造“中国工笔画之乡”和“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责编: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