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漂流记

2010-03-24峥峥洁尼

互联网天地 2010年8期
关键词:饭否漂流记新浪

文 峥峥洁尼

>> 通过新浪开放的API可以看到平时我们活动最频繁的时段。

在1年前的2009年8月1日,我打开网页的顺序是开心网、豆瓣、饭否(那时已打不开,但总还是会试一下)、百度……

1年后的2010年8月1日,这个顺序变成了t.sina,t.qq,网址之家团购,百度……

用户需求的改变其实不是一个难以追寻的过程,时髦与过时之间永远只有瞬间之隔。

尝试微型博客这种“新式”互联网应用是大约两年前从twitter开始的,之所以先于大多数中国互联网用户,是因为身处一个更为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那时的使用浅尝辄止,因为上面的中文用户太少,英文水平十分有限,非但没有被其魅力所打动,反而觉得国外同事的反应太过夸张。那些包含各种口语简写的牢骚和我有什么关系?每到上午就会出现在Trending topic里的good night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当我自认为已经融入其中的时候,中国举国关注的日全食居然没有上话题榜,这深深地伤了我的心。我发了一条推“华语区永远无法在twitter上成为主流”,然后默默淡出twitter。

饭否,很长时间内被我和另外一家评论网站混淆在一起,而真正促使我注册的也是一个好友博客中写道:“自从用了饭否,已经写不出超过140字的文章”。熟悉的中文环境与twitter经验相结合,微博客独特的亮点逐渐闪现出来。可惜的是,事实证明,无论是当时热血沸腾的用户到初见曙光的创业者都对现实估计不足。独立微博网站因为缺乏运营经验和人力而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了。

之后就是和新浪微博的故事了。新浪微博的注册码是一个新浪的好友赠送给我的,又由于好友的工作性质,我知道与我同批加入新浪微博的多是明星、名人。截至目前,一路跟随新浪微博的明星策略、媒体策略都可以说是成功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策略,以及新浪微博大举招募的“审查员”,都使得微博客完全的本地化了。

随着好友过千,我在新浪微博的体验也渐入佳境,这不是一种数量的表相,而是社交范畴的愉悦度实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个好友在外地家里急寻有经验的名医,他特意打电话竟然是让我帮忙在微博上发一个求助。

中国互联网最不缺乏的就是跟风,任何一个决策者、一个创业者、一个项目管理者,都敢拍着胸脯说,我能做出最棒的!所以几百个“foursquare”,上千个“groupon”也谈不上新鲜。当门户风起云涌上马微博项目的时候,我听到最多的就是“看好腾讯微博”。驱动我注册腾讯微博的并不再是线下的人际传播,而是我希望主动跟随这个趋势,渴望亲眼目睹几大门户的乱战。

曾经回答朋友的问题:上新浪微博,每天;上腾讯微博,每周;上ⅩⅩ微博,偶尔;上ⅩⅩ微博,从不。如今其他已经渐渐舍弃了,保留下来的就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前者因为圈子在那,后者因为工作在这。腾讯微博让我惊奇的有两件事情,一是腾讯微博测试阶段有一种“腾讯微博挤进器”的外挂被发明了出来;二是随处可见微博组在会议室开会。但我更愿意思考的问题是,从IM或群组或Qzone过渡到微博,腾讯的基础用户是否更愿意接受真正的开放空间?而从“仰望”到“并肩”,腾讯是否可以接受大量用户流入后的草根气质?后面的答案目前是“否”,前面的答案还在观察中。

所谓漂流记,就是没有方向也没有定论的游记。无论是从互联网应用角度,还是从营销角度,抑或用户体验角度,微博都不是一篇散记可以涵盖的。但当别人问到,你为什么这么粉微博的时候,我有如下理由:相对自由的平台、相对流动的资讯、相对专业的圈子、相对有效的分享。而其中,分享才是我认为符合微型博客的内核驱动力。视野所及,还没有一种应用可以在微博的发展之路上追赶它,而那个判定微博“过时”的瞬间,对我而言,还远未到来。

猜你喜欢

饭否漂流记新浪
猴子虽小
漂流记
新浪读书排行榜
鲁滨逊漂流记
漂流记
饭否关门,Twitter的晚餐在哪里?
新浪与分众合并案告吹
Top5五大中文囧名
新浪观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