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0-03-23梁启彬张学军

统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审计学实训教学内容

梁启彬,张学军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100)

高职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梁启彬1,张学军2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100)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审计学教学与实践相分离,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很难适应变化了的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必须对教学关系、师生关系进行正本清源。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

高职院校;审计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一、《审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混淆了高职与普通本科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围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来明确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要坚持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突出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其办学的思想普遍带有普通高等教育的特征。表现在:一方面目前少数高职院校教师仍未摆脱自身原有的普通高等教育思维的惯性,对知识理论教学重视有余,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但教学内容易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另一方面,重单一的专业技能训练,轻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致使目前许多毕业的高职生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上均显不足。

(二)师生在教学中缺乏互动与交流

目前在《审计学》教学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关系表现为二元对立。教师自认为,也被学生认为拥有渊博的知识;相反,学生自认为,也被教师认为一无所知。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则认真记笔记。这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与洗耳恭听的学生是二元对立的。没有对话与交流。教师总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学生一切行为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之间很难交流。

(三)教学内容完全照搬教材

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教科书,教师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完教科书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教材显然成为教学的中心,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懂了没有,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对教科书中的作业能否顺利完成。知识成了目的,成长与发展被置之脑后,教学失去了教育的色彩。而当前这种把教材当“圣经”式的《审计学》课堂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教师教育个性的发挥。

(四)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即使偶尔使用其他方法,也只是有其形而无其神。例如,当前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也使用讨论法,但讨论的主题和进程都是由教师控制的。讨论的内容限于认知性问题,教师关注的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应用,缺乏哲理的启悟、潜能的诱发;问题的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多是将课本的知识陈述转换成问题形式,答案就在书中,不过是对课本知识的变相复制;学生被剥夺了问的权利,实际上课堂教学真正有价值意义的问题应该来自学生,因为只有它才能反映学生的需要和困惑。有时也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有些案例的仿真性不强,多数是教师自己设计的,答案也只有在教师理解的范围之内,学生很少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提出问题。

二、《审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组织《审计学》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性人才”,非学术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审计学》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类的专业课,根据课程的特点,其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都应体现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求学与就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这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从《审计学》的角度讲,主要是指适应社会审计发展的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强有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师生互动与交流,教学方法多元化

课堂教学中,应改进讲授法,注重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并存。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讲授内容突出能力的培养;采用对话式教学,注重与学生在“有来往的交往”中进行信息交换。对话式教学以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为基本前提,体现着平等对话和民主协商精神。案例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侧重实践和案例的讲解分析,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动参与。案例教学重在研讨,妙在引发思索,巧在学生现身说法,亲历现场,进入角色,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审计的内涵和精神,并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正确处理教材与讲授内容的关系

我们不可否认,有些《审计学》教材是非常权威的,也是比较科学的。但把教材看作“文本”的思想对《审计学》教学大有裨益。教师对任何教材都应批判的吸收,不能盲目接纳,讲课时不必以作者为中心,而应创造性地理解它和发挥它。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之中创造的。例如教师在讲授“审计”这个概念时,没有必要完全按照教材解释,而是应基于古今中外名人对审计概念的阐述以及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中对“审计”的解释看作“文本”,从而创造出“审计”的新内涵。总之,教师在备课时要用批判眼光阅读各类教材,形成教师与教材之间“对话”关系。如何使用教材,是区分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四)建立固定实训基地,设置专职实训教师,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实践是创新之源,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知识是通过实践逐步积累而取得的。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是应具备一定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应有固定的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定期地让学生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应改变以往教学教师兼实训教师的模式,设专职实训教师或是从会计师事务所聘请注册会计师,这样,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教师可以很准确地为学生提供实训能力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专业分析能力和就业能力。

[1]唐 琳.浅析高职审计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09.

[2]肖文胜.高职高专审计学教学课程改革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8.

[责任编辑:李志清]

猜你喜欢

审计学实训教学内容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审计学》课程教改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的编制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