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双培”工作十年述论

2010-03-23刘云伟李玉臣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支教顶岗师范生

刘云伟,李玉臣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3000)

近十年来,各地为了适应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新阶段新要求,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新形势新特点的需求,创新出来促进教师教育有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良好社会效应的重要举措,我们称之为“教师教育双培工程”(以下简称“双培”)。这个工程就是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顶岗实习,顶替出来的教师到相应院校脱职培训,从而实现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和中小幼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同步化、系统化发展的新型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式,对于改革师范教育,探索现代教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起步到发展,“双培”工作成效显著,操作日趋成熟,理论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一、十年“双培”工作的基本情况

教师教育“双培”工作的较早探索是1997年山西忻州师范专科学校(现忻州师范学院)开展的师范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411工程”。该校师范生(时为专科)四个学期校内学习,一个学期顶岗实习,回校后再安排一个学期有针对性地培养提高。这项工作得到坚持,截止到 2007年10年间,忻州师范学院先后组织5 800余名师范生,到忻州市6个县市368所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支教。2007年,顶岗实习支教扩大到本科,并计划从2007年至2013年派出13 000名本、专科生到12个县(区、市)1 300多个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本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多次予以专题报道。2006年,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1]

随着“双培”工作在各地广泛展开,关于“双培”工作在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方面也逐步开展起来。2001年,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与香港救助儿童会合作实施了“小松鼠计划”,该校学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一年,支援当地基础教育,增强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2002年,该校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诗亚教授等提出了《关于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中推进“更新工程”的建议》和《高师教育实习“改制”与农村师资“更新”一体化工程建设方案》,建议将高校师范类大学生的实习期延长到5个月,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分批赴贫困地区的乡村中学顶岗实习,一个学期一批,这两个方案引起广泛关注,“小松鼠”计划也坚持实施。截至2006年,西南大学共计派出支教高师生约1 000人次,受援学生达到50万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进行深入报道。2006年6月27日,教育部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召开,肯定了西南大学的顶岗实习工作,认为,此举既解决了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山区师资匮乏和师资更新的问题,也是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2]。

早期开展“双培”工作的学校比较少,规模也都比较小,几十人上百人,属于探索阶段的试验性工作。随着其重要意义的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越来越规模化、系统化的“双培”工作。比较典型的是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在2006年5月正式启动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行动——顶岗实习工程”。到2009年,该校先后组织了8 400多名师范生到全省68个县的640多个乡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同时,对近5万名农村学校的教师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本项工作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刘延东国务委员还亲临河北师范大学进行考察,对他们所取得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办出了特色,走出了一条新路。”[3]

“双培”工作的不断发展引起教育部高度重视。2007年7月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号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此后,各地“双培”工作陆续开展。据不完全统计,2008-2009学年,在全国范围内有19个省区市、124所师范院校、85 000名师范生、到16 000多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实习支教,75 000名被顶替出来的农村教师到相应师范院校参加了集中脱职培训[4]。

对“双培”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内涵的认识和诠释也在不断深入和深化。2008年,唐山师范学院正式启动唐山市教师教育“顶岗实习和脱职培训工程”,并且对该项工作充分论证后,进行了比较契合本校实际的目标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师教育内涵,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高地区教师教育水平,促进地区教育均衡发展”。这个举措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唐山市教育局做出决定,拟定计划通过五年的时间,把唐山市中、小学教师全部轮训一遍。2009年,学校一次性选派1 578名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顶岗实习,1 512名农村教师被顶替出来参加了脱职培训。这项工作得到唐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被授予唐山科学发展创新奖。2010年唐山师范学院将继续开展师范生和农村教师各1 200左右的顶岗实习和脱职培训工作。教师教育“双培”工作日渐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双培”工作的主要成果

1. 促进了师范生专业发展,提高了师范生培养质量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师范院校基本是采用单一的“集中实习”模式:实习工作统一安排,学生相对集中,由所在高校的老师带队全程跟踪实习。上世纪9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师范生数量大幅增长,各个师范院校原来建设的教育实习基地和实习点学校,无论从自身容量和应届师范毕业生的数量上,都无法接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到校实习,一度出现所谓“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形式,实际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进入实习单位进行实质性实习。加之扩招后带来的高师院校师资、设备、经费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资金短缺的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和培养质量面临严峻挑战。

采用“双培”模式,实行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师范院校有了更加稳定和充裕的实习单位,实习教学在时间上得到保障,实习生更加实质性地参与了教学、学生管理等具体工作,得到了更加全面、充分、实际的锻炼,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得到有力促进,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切实提高了。

2. 创新教师教育发展模式,引领了教师教育深层改革

在我国,长期是高师院校主要负责教师的职前培养,教育学院主要负责教师的职后培训。这种模式下,培养准教师的师范院校不能及时获得培养教师的信息反馈,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部门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客观上造成了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与基础教育实际有脱节;另一方面培训单位照搬职前办学模式,造成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内容上的重复和断档分离,难以形成既统一又有效的培训体系,造成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严重分离[5]。

在教师教育一体化和倡导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双培”模式就成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平台。特别是“双培”模式促使高师院校在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模式等各个方面,开展深入改革与调整,成为引领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和切入点。

3. 密切不同层级教育关系,推动了新型教育体系构建

在“双培”模式中,带队指导顶岗实习支教的高校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获得了基础教育第一线的鲜活信息,又反哺到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中,增强了职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高等院校更深入地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师范生能够深入基层,深入教学一线,获得深入学习、强化实践的宝贵机会。与此同时,顶岗实习学生也给当地学校带去了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为实习支教学校注入了积极因素,有利于提高实习支教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参加脱职培训的教师提高了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6]。

“双培”模式更新了教师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社会功能。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不再是单向施与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互动,双方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互相了解、互相支持,进一步融洽了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建立密切联系。这对于教育事业整体的创新与改革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增进教育资源交流融通,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在不少城市中小学校对教师学历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广大的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偏远、贫困的学校,还停留在专科甚至更低的水平。一些紧缺学科如英语,因为师资缺乏,常由一些别的学科老师改行担任。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成为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为此,统筹区域内教师资源,完善教师聘任、调配、流动机制,努力保证农村边远地区对合格教师的需求,努力缩小各区域间、城市乡村间基础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差距,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这一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促进区域间、城乡间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5]。

“双培”模式有力促进了中小学教师执业素质和教育技能的提升,尤其是使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得到极大的改善。通过双培既可以为农村中小学输送新鲜的师资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能对被顶岗下来的农村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5. 搭建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平台,促进双方联合互动

“双培”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相关高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地方行政部门等各方面力量。从而促使高师院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增加了互动、互信和互助。本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区域教育建设与发展有宏观的指导,但高校有着相当强的独立性,特别是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很多具体工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容易深入介入和了解。同时,高校自成体系,跟社会有一定的区隔,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立足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整体的部署安排未必能全面理解和贯彻。

“双培”工作促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更加深入地参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高校也更加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双方更加密切地互动起来,在互动中加强了了解,加深了理解。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的指导和管理、高校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合、对区域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深化“双培”工作的主要策略

1. 进一步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能力

参加顶岗实习的,都是经过良好学科知识培养和良好的见习训练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其综合专业素质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教学能力,要善于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活学活用活教;二是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根据中小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有效管理并指导学生学习;三是科研能力,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四是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操作能力,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五是交流沟通能力,要善于与实习所在学校的组织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学生有效沟通,良好互动,向他们学习,也把自身优势有效发挥出来;六是适应能力,无论到哪种体制的学校,无论到什么环境,都能积极面对,很好适应[7]。

2. 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管理

新型的实习模式,需要新型的实习生指导与管理,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一是要加强实习生的教学管理,由于实习学校原有教师已经被顶替出来参加培训,实习带队老师不一定具备相应学科知识,实习学校比较分散,很难对实习学生做深入的了解和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加强实习生的教学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认真加以解决。一方面应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制定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考核标准,促使学生更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实习生的生活管理。由学生视角转变为教师身份,由城市到乡村,由集中学习到分散教学,实习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渴望这样那样的帮助,应建立有效的机制,预见实习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调查表明,实习生这方面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5]。

3. 切实增强“双培”工作实效

相对于顶岗教学的有效性,脱职培训的有效性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如果脱职培训效果不好,参加脱职培训的教师积极性不高,得不到真正的丰富提高,会影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参加整个“双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整个“双培”工作面临困难。同时,相对于顶岗教学的有效性,脱职培训的有效性可能也更难保证。大规模的集中授课、偏重理论、教学内容一般化的传统培训模式,难以真正满足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必须创新培训内容和手段,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加强前期调研,深入调研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参训需求,做到底数清楚,定位准确。二是要创新培训模式,采取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方式,使学员更加喜闻乐见,进步提高。

4. 建立完善“双培”工作长效机制

“双培”工作,特别是在规模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深入的情况下,涉及的人员、单位越来越多,关于资金、设备、管理、协调等各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必须有效解决好这些问题和挑战,才能确保“双培”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一是高校要切实做好教学、培训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顶岗教学和脱职培训质量;加强顶岗教学与脱职培训的管理,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让教育主管部门满意,让实习学校满意,让实习生和学员满意。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组织属区中小学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双培”工作,畅通各方面的工作渠道,特别是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三是中小学校要提高认识,站在素质教育和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积极参与“双培”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四是加强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确保“双培”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避免一事一议,因人施政。

5. 加大“双培”工作投入力度

“双培”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涉及到教师教育整个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有必要自上而下地加大对整个工程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政策建设力度。目前,各地“双培”工作主要还是一种自发行为,缺乏科学、完善的政策规范。学校积极、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重视的,就开展得多一些好一些;反之,则较少甚至未予开展。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促使工作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各地“双培”工作,目的、方法、内容往往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教,有的侧重于强化学生实践教学,有的规模很小,有的则比较大。有必要深入总结各方面经验,开展系统理论研究,加强“双培”工作的理论指导。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目前教育投入总体不足的背景下,有必要确立“双培”工作资金投入的制度化安排,强化“双培”工作的经费保证,形成“双培”工作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支教顶岗师范生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