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意志的民族主义缘起及影响

2010-03-23黄春林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俾斯麦普鲁士德意志

黄春林,黄 荣

(1.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2.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普鲁士民族成分较奥地利更为单一,俾斯麦在普鲁士强有力的军事实力的支持下通过了三次王朝战争以及正确的民族主义政策完成了德国的民族统一。从此德意志民族真正实现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统一,成为欧洲众多民族中的一支突起的异军。而俾斯麦在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基础上运用的民族主义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德意志各个邦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大业。但是军国主义和俾斯麦的强权民族主义政策也在统一过程中渗透到了德意志帝国的每个领域,使得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极富侵略性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本文仅从德国的民族主义政策对德国造成的影响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德国的统一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但是要想在西欧列强林立的国际环境下顺利完成统一大业也并非易事。如果把握不好正确的国际气候,一旦统一方针不当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可以看到早1848年革命的影响下德意志诸邦有了些许变化。如在德意志诸邦中有较大影响的普鲁士分别于1848年和1850年前后颁布了两部宪法,设立了议院。另外在德意志诸邦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煤钢产量在当时的欧洲名列前茅。尤其是普鲁士境内有鲁尔、萨尔、西里西亚等重要的工业地区在德意志诸邦中居首位。在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统一就愈加迫切。特别是德意志的资产阶级希望能够在国家的统一中发挥作用,从而获得政治上的自由和权利。广大的民众也希望国家能够早日统一,希望生活水平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国家经济发展中得到改善。广大人民在各个邦国各自为政的状态下受害最大,在情感上他们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德意志的统一运动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如由自由派和激进派组成的第一个全德性的政治组织民族同盟的成立,参加者不仅有政客也有很多学术名流,不仅影响大而且传布广。在很多邦国都有组织,这个组织力推普鲁士来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诸多学者很清醒地认识到德意志的统一大任应由普鲁士来完成。普鲁士有统一德意志的实力,而且也具有象征意义的资产阶级政府的模式。在经济上普鲁士采取的是保护民族工业,而且在反拿破仑战争中它又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最积极的一份子,具有民族爱国主义故乡的美誉。费希特曾说过:“目前,最首要的和最急切的是教育德意志人热爱祖国。”[1]这对普鲁士征服采取民族主义政策无疑是一个重要前提。

德国统一的完成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中德国的资产阶级逐渐成为军国主义政府的附庸,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德国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德国也向帝国主义过渡。由于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统一后的德国逐渐成为一个极具侵略性的容克军事帝国主义国家。

民族主义思想在德国的泛滥后,慢慢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这就为德国实行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理论基础。统一后,德国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对民族主义进行大肆宣传,整个德国被民族主义情绪所笼罩。

奥托·冯·俾斯麦出身容克地主家庭,他积极推行民族主义政策。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基于他对意大利战争时期德意志的民族运动的影响,他认为以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必须要依靠德意志人民,以德意志人民的民族力量来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在他的一份备忘录上曾说过:“需要把德意志人民发展起来的力量比较严格地、统一地结合起来。”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他为普鲁士宰相,于是,俾斯麦着手制定适用欧洲政治形式的民族主义政策来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他着手让君主站到民族运动的前列来,把小德意志民族思想、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同普鲁士的强权利益紧紧结合起来;用民族运动装饰普鲁士的强权,在民族主义政策的指引下完成统一。“用民族主义的口号来吸引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转移资产阶级议会对政府的对抗。”[2]首先在对丹麦的战争,丹麦的战争是因为处于丹麦边境的两个公国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的归属问题。由于历史原因这两个邦国既是丹麦国王的私人领地,同时也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其中荷尔施泰因的德意志人居多数,而石勒苏益格的丹麦人占多数。丹麦国王在1863年宣布他们划入丹麦,此举引起这两个公国内德意志人不满。德意志各邦的民族主义团体均行动起来,要求把两公国合并到德意志邦联。而俾斯麦正是希望通过战争来提高普鲁士在德意志诸邦中的威望。所以他利用全德民族主义情绪宣扬民族主义政策同时联合奥地利取得对丹麦的一致态度。丹麦很快战败,通过《维也纳和约》普奥获得两个公国。当然俾斯麦的既定政策还是将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丹麦战争后俾斯麦着手对奥战争,他先稳住英法,而后提出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选举上实行普选。直选每个邦都有均等的机会。这些改革措施使德意志各邦内的各个阶层对普鲁士都抱有较大的期望值。德意志大多数邦都站在普鲁士一方对奥地利宣战。在普军获胜的情况下俾斯麦实行的是不过分打击奥地利以及南部各邦,这样不仅为对法作战做了准备而且也为南部各邦的回归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前提,充分考虑到德意志民族的感情,可以说俾斯麦的这种民族主义政策的实施在国际关系处理上一个经典杰作。北部德意志各邦在普鲁士的领导下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它是在俾斯麦的策划下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为资产阶级发展扫清了道路,赢得了国内民族主义者的积极支持也对联邦外诸邦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俾斯麦对国内的党派也采取积极的和解政策,如进步自由党分化出来的民族自由党就成了俾斯麦统一德国的忠实支持者。但是德国资产阶级舍政治自由而追求民族统一的方法对德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俾斯麦把德国的民族主义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点,在他的强权民族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德国通过战争手段取得国家的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而威廉二世“世界政策”的施行则是德国民族主义的一种最极端的形式。

德意志在排除了奥地利以后并不是说就可以很轻易地取得统一的大任,当时南部各邦为了保持自身利益,对德意志怀有畏惧的心态,但是俾斯麦善于利用国际关系,他利用法国的领土野心成功地将南德意志诸邦拉向了德意志,在普奥战争结束后法国准备向普鲁士勒取战争报偿,被德意志拒绝。而俾斯麦把法国的领土要求公诸于众后,起了南德意志诸邦的恐慌心理,他们与普鲁士签订了同盟条约以保障自己的利益。为了完成德意志的统一,激起德意志南部诸邦的民族感情,俾斯麦及普鲁士政府决定与法国进行一场战争。

果然在战争中南部诸邦站在德意志一边对法作战,俾斯麦的民族主义政策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成功。为了自身的利益,德国在统一后俾斯麦采取了进一步削弱法国乃至摧毁法国的政策,他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就是为了德国在欧洲大陆能够取得霸权地位。“他开始采取一种‘联盟体系’来防止欧洲其他大国特别是俄法之间的结盟。”[3]所以他施行“大陆政策”。统一后的德国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德国的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无限扩张性和对利润的追求开始在理论上为自己的侵略行为寻找一个理论工具。于是大肆宣扬其民族主义思想,在德国崛起时海外殖民地已经所剩无几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对原料产地以及商品倾销市场的追求,在德国应运而生了生存空间的理论,“但是所有的人全都沉浸在一种严肃的感情之中:战争!战争!”[4],他们高呼: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争得土地。威廉二世用“世界政策”取代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就是德国民族主义疯狂发展的一种表现。

1890年以后德国推行的是威廉二世所倡导的“世界政策”,这种政策满足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对外掠夺资本及扩张市场的要求。这也是德国资产阶级妄图称霸欧洲乃至世界的企图。“世界政策”的推行极富侵略性,这也是德国狂热民族主义的一个集中的表现。

由于德国的容克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德国的容克经济开始向资产阶级渗透,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与容克之间已经无法分开,在德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影响,因此在普鲁士军国主义精神的影响之下,德国资产阶级开始打着民族国家的旗帜运用民族主义政策来实现的对利益的掠夺性的追求。

民族主义政策在威廉时期的极大体现就是民族沙文主义的过度膨胀,而且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已经结合,并且有了为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政策辩护的意识形态。所以统治阶级开始极力推动这种政策的发展。早在19世纪初民族主义的思想就是追求民族内部的政治独立,到了这一时期民族主义得到了发展成为了强权民族主义,在原有的普鲁士精神的影响下,为了这种超民族主义思想得到证明和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开始走上了扩张的道路。威廉二世执政后一改俾斯麦的政策,执行所谓的“世界政策”,这种政策实质就是海外殖民和扩建海军,掌握制海权。这是因为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马克斯·韦伯也“提出了与人口膨胀有关的失业问题,只能通过德意志地理边界的扩张而解决”[5]。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也并非是自己的意识冲动,而是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民族主义政策为了德国的扩张提供了一种理论,德国的民族主义政策已经由正义向非正义转变。

民族主义在德国得到空前的膨胀,整个国家都充斥着这种思想,民族主义的狂热情绪渗透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使得德国开始走向战争之路。所以德国成为一战的策源地。德国的狂热民族主义让德国国民为战争的发动而疯狂,可见这种思想在德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德国的民族主义在威廉二世时期已经完全走向了反动,它成为德国军国主义者发动战争的理论工具,它把德国人民推向战争的深渊,也为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猜你喜欢

俾斯麦普鲁士德意志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智慧的选择
俾斯麦奚落李鸿章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
开始敲门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
19世纪初普鲁士的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