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冲突事件”之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0-03-23杨兴国

天津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班集体观念

■杨兴国

杨兴国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郭老师是重庆市某小学一年级二班的班主任,至今已任教九年多。她是个很有原则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等方面皆有严格规定。新进校没多久的小如老师,也在该班任教,她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像朋友般相处,倡导在班集体中营造轻松自在的氛围并运用弹性管理的方法。郭老师和小如老师在合作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针锋相对的状况,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两人合作起来都觉得很辛苦,但是她们从未对此进行过沟通。本文选取了班主任郭老师和任课教师小如老师合作过程中发生的两个“冲突事件”,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探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发生冲突的真正原因,并尝试提出预防或解决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冲突事件”的针对性策略。

事件一:有个胆小的男生因为郭老师要求太严格而不敢来上学,一天早上,小如老师正在安抚这个男生,郭老师见状说:“你不去理他,他就不会用眼泪来当武器了。”小如老师表示异议,说:“学生缺乏安全感,就越发不想来上学了。”郭老师听后接着说:“你对他们太没原则、太纵容了!”说完便气呼呼地走开了。

事件二:一次大扫除活动中,有个学生打破了镜子,小如老师怕学生踩到碎玻璃,就马上去收拾。郭老师却让打破镜子的学生自己去收拾,小如老师觉得危险而让那个学生走开。收拾好之后,郭老师把学生们集合起来训话,特别提到了有学生打破镜子的事,在她训话的同时,小如老师小声说:“孩子有没有受伤应该比训话更重要吧?”郭老师不理,整整训话四十多分钟,此举更加深了两人的心结。

一、原因解析

冲突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冲突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组织行为学家罗宾斯认为,冲突在于缺乏有效的沟通,个人价值观差异、目标结构差异等也会造成冲突。本文将从个体差异性因素和沟通因素两个方面对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冲突事件”进行归因分析。

(一)个体差异性因素

差异性是不同个体产生分歧与冲突的直接原因。有研究认为,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个体或群体,其差异性越大,双方存在的分歧越多,发生的冲突也就越多。本文中两个“冲突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正是由于郭老师与小如老师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性格气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1.教育观念的差异。教育观念就是不同的教育主体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问题所形成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基本认识,具有现实制约性,也展现了教育主体自身的价值追求。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人的思想意识、文化知识、教育经历等多种因素不断积累与整合的过程。不同个体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和看法,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工作职责也有不同,这必然造成个体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在错综复杂的交往中,由于不同个体间教育观念不能协调一致,因此会产生多种形式的分歧、对立或冲突。例如,本文两个“冲突事件”中,郭老师作为班主任,认为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班集体要形成良好的规范;但年轻的任课教师小如认为,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与自主的空间。这样,小如老师觉得郭老师没有爱心,郭老师觉得小如老师纵容学生,于是,双方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2.教育行为的差异。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可见,教师的教育行为也是在自身教育观念的支配和指导下执行的。然而,由于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因此必然导致他们在教育行为上也出现分歧和冲突。正如“事件二”中,郭老师在“严师出高徒”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和小如老师在“安全第一”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之间,就出现了严重的对立和分歧,一方要求打破镜子的学生自己收拾碎片,另一方则怕学生受到伤害而自己去清理,这种教育行为上的冲突愈发明显。

3.性格气质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从两个“冲突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郭老师和小如老师在性格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前者执拗保守,情绪发生迅速、强烈,行事莽撞、易怒而难以自制;后者则活泼而不失稳重,办事认真、细心、有韧性,但也有幼稚冲动的一面。可见,由于教师间存在着一定的性格差异,因此,如果每位教师都任由自己的性格行事,不顾他人的感受,就会和他人产生明显的冲突。

当然,教师之间在年龄和经历上存在的差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郭老师经验丰富,但比较呆板、固执;小如老师能将自己接受的新理念和新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为人处事的经验略显不足。可见,年龄和经历上的差异也是产生冲突的重要因素。

(二)沟通因素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各种观念、思想、兴趣、情绪、感情等的传递和反馈过程,沟通的目的是达到思想一致和感情通畅。有效的沟通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减少误会、避免冲突的最佳途径。然而,由于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点和信念的不同以及沟通机制的不完善,常常导致沟通障碍的发生。正如本文中郭老师和小如老师虽然都意识到了彼此之间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性格气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双方并未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扼杀了避免和解决教师冲突的宝贵机遇。

二、对策建议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冲突问题不是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那么,冲突的预防和解决也不是单方面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同时作为管理主体,采取积极的管理策略,齐心协力地把冲突问题真正解决。

(一)任课教师方面

任课教师是班集体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任课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沟通、合作无间,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为先。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被人所尊敬。也就是说,在交往过程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班主任是由学校任命、委派,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集体的主任教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们在工作中要尊重班主任的“施政纲领”,要谦虚谨慎,不能恃才傲物;在班主任与自己发生矛盾时,任课教师要抱着辩证的眼光看待,发现班主任身上的闪光点,并主动去学习和借鉴。正如本案例中,小如老师如果能进行换位思考,尊重郭老师的想法和行为,“冲突事件”就可能及早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2.沟通为要。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因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二者的有效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沟通是门艺术,沟通双方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切忌不要在冲突发生之时与他人对峙,当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再沟通,效果会更好。而本案例中的“冲突事件”双方都选择当面对峙,因此搞得不欢而散。可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间要进行沟通,而且要掌握好沟通的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彼此间才能获得更佳的合作。

(二)班主任方面

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是班集体的核心。因此,班主任在处理与任课教师的冲突时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起着重要的管理作用。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班主任除了管理学生之外,还要致力于建设一支合作高效的教师团队,而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团队高效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中会互相感染,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积极的工作中去,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因此,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营造宽松、和谐、充满文化气息的教育环境。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宽宏大度、友善待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团队合作氛围,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其次,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不应以建立一套成型的管理技术为宗旨,而应制定具有发展性、指导性的团队合作体系,充分信任和尊重任课教师,调动其积极性,并营造更为宽松的学术环境,从而加强教师间对学术问题的探讨,减少斤斤计较的争吵。

2.创设有效的沟通机会。班主任要带头参与沟通,面对面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走进任课教师的内心世界,了解任课教师的想法和苦衷。如可以和任课教师共同进餐,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等。案例中的郭老师如果能够经常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她和小如老师的冲突可能就不会越来越严重了。同时,班主任也应该为任课教师创设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任课教师通过讨论、辩论、听课等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班内也可以举办一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如外出观摩活动、进行节日聚餐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平等交流,最终使教师之间增进理解,从而避免冲突的发生。

3.建立合理的人员组合。人员组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最佳的人员组合能够保证组织运行的高效性;否则,组织的运行就会陷于低效并出现人员冲突。要建立最佳人员组合,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处理好人员之间的相容性与互补性。因此,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善于根据组织目标、工作要求以及人员特点,建立合理的人员组合。如在性格上,一个班集体中教师们的性格应该具有相容性,彼此间能够包容对方的性格缺陷,同时,又要发挥各自的性格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因此,班主任应该充分了解班内各位任课教师的个性特点,在进行人员安排时要充分考虑教师间合作的相容性和互补性。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性格气质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然而他们之间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只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用坦诚的心互相交流,班主任积极以身作则,调动一切条件,营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创设有效的沟通机会,建立合理的人员组合,这样,一支积极争鸣、精诚合作的教师队伍必将出现。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班集体观念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