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生情感陶冶,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2010-03-23安玉静

天津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杨柳青校本情感

■安玉静

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学习主体,学生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注重师生的情感陶冶。只有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提高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不断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发展。

一、挖掘校本课程的文化内涵,端正学生情感态度

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就应当考虑地区和学校的文化特色。因为,文化是情感的载体,中国民间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情感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源头与根基。地域性文化资源应该成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内容渠道。我校近几年一直在着力开展“开放式校本教研”建设,我们选取的突破口是开发“地域性校本课程”。“杨柳青文化”是每一个杨柳青人得天独厚的财富,她不断彰显的精致、精彩和丰富的内涵正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就我校师生来说,对“杨柳青文化”既骄傲又好奇,既熟悉又陌生。我们确立的以“杨柳青文化”为主体的校本课程体系,成为了师生共同学习研究探索的核心内容。

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灵活性,它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小课题,创设更多的研究情景,更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独特情感得到彰显。它是开拓教师学生视野的窗口、联系生活和经验的桥梁,同时也是促进师生能力发展的平台。如,我校在“人文类”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发上选取的杨柳青石家大院建筑美学研究、杨柳青人“赶大营”的历史探究、近代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研究、杨柳青旅游商品研究、杨柳青文昌阁研究等,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了解了本地区的历史风情和发展轨迹,从而引发学生作为“杨柳青人”的自豪感。在“艺术类”研究上选取的“杨柳青年画研究”更凸显了对保护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是杨柳青文化的集中体现。我校特聘年画艺术传人为兼职教师,由专职美术教师带领学生钻研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设有专业杨柳青年画作坊,配齐学生活动专用工具及设备,专门设置学生作品展览室和艺术长廊,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自己绘制的年画作品,感到自己为传承家乡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只有开发出富有文化底蕴的校本课程,才能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校开发的课程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参与课程开发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一般不是预设的,而是在实践中“创生”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实践、逐步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完成情感的积淀和升华。在此认识基础上,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应定位于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如,在我校的校本课程“无线电测向”开发中,不仅突出知识的基础和实用性,而且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全面发展。“无线电测向”是以徒步方式,迅速准确地用无线电测向机测出隐藏电台所在方向,以找到指定台数、用时少者为优胜。这种以探究实践为主的选修课程深受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喜爱,选修人数四年来已达到500余人。我校“无线电测向”代表队已连续9年获得天津赛区团体比赛第一名。在此课程中,学生相互合作,既锻炼体能又开启智慧,他们逐渐形成的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中学生心理问题在当前已成为教育中的难点,我们在近十年的摸索中,采取“他助、自助、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取得了明显效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在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中,我校要求心理教师不但定期上心理课,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各班心理委员组成了学生心理社团,从采集信息、师生探讨到开展活动,大家始终兴致盎然。如,“拥抱春天”趣味运动比赛 、心理剧大赛、心理拓展演习、“心理手抄报”展示等全部由学生设计、组织。心理教师整理材料,编写《阳光欲语》杂志和教材,受到全校学生欢迎。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吸引学生情感的投入,使学生乐于参与课程开发,这是搞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所在。

三、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动力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者,教师的情感因素对于校本课程的成败也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是被动地参与课程,就会成为一种负累,无益于课程的开发和学生的发展,只有充满情感地参与,课程才会拥有生命力。

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应把开发校本课程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标志。具体策略包括:创设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积淀课程开发底蕴;制定教师成长规划,把开发课程作为明确的要求;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激励教师提高课程开发能力等。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首先体现的是他对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对课程内容有一种探索的兴趣。为了让教师在工作中倾注更多的情感,我们把“生命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呵护生命、影响生命、发展生命”,把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作为教师的永恒追求。我们确定了“主动学习、深入研究、共同发展”的工作主题,倡导成功从“面对”开始,改变从“读书”开始,幸福从“研究”开始。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上,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打造互相“帮助、激励、展示、带动”的团队,每学期全方位评价学科组建设和个人发展过程,创立骨干教师学术团体,开办学术论坛,举办教学成果展示,让教师具有成就感和责任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课程。而且,让教师懂得课程改革不仅是学生得到发展,教师也从中获得自我的提升和发展,教师还应具备一种发展的情感。如语文学科,教师们在开发课外写作和课外阅读两门课程的过程中,对学生平日的作文精心批改,按水平、体裁分类,撰写知识点拨,汇编成写作教科书,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们体会到研究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从困惑到振奋,从畏难到创新,工作热情、创造激情和成功豪情日益显现,应该说,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给大家提供了成长的舞台,提供了精神养料,教师的情感世界越来越丰富。同时,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永续的动力。

总之,没有情感的学习是机械的学习,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沉闷的教学,没有情感的课程开发肯定是失败的课程。我校的教育实践可以说明:师生的情感陶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生命力所在。

猜你喜欢

杨柳青校本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