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总胆固醇,冠心病远离
2010-03-23胡大一
专门来讲胆固醇,是因为胆固醇和冠心病的关系太密切了。可以这么说,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危险就增加2%。胆固醇是血脂的一个成分,血脂的成分还有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对冠心病的作用远没有胆固醇大。化验单上表示胆固醇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研究已经证实,这三个指标均与你未来得冠心病的风险大小有关,将这三个指标控制到正常范围,未来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就会下降30%。
兔子是素食动物,一般以青草或青菜喂养,所以兔子的血管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那么兔子的血管怎样才能发生动脉硬化呢?科学家做了一个小实验,将兔子分成两组,一组喂养蛋黄粉和猪油,另一组喂养青草或青菜。
喂养4个星期后,血化验发现喂蛋黄粉和猪油的兔子血中胆固醇浓度都增高;喂养8个星期后,发现这些兔子的动脉血管都有粥样硬化斑块;喂养12个星期后,发现这些兔子的冠状动脉狭窄均大于50%以上,喂养蛋黄粉和猪油的兔子个个得了冠心病。而喂养青草或青菜的兔子血胆固醇浓度始终正常,血管壁非常光滑,冠状动脉没有一点动脉粥样硬化。
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我们人类身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欧洲、亚洲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战时的生活非常贫困,各种食物匮乏,肉蛋类食品的供应更是少之又少,所以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欧洲冠心病的发病率极低。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欧洲各国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食品大量涌进人们的生活,战后的一代人大量摄入肉蛋类、油脂等,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欧洲明显增加,在74岁前死亡的欧洲人中有40%是被冠心病夺去了生命。所以人们将冠心病称为“富贵病”。
再看看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前,医院里冠心病的患者很少,心肌梗死的患者更是罕见,那时人们的血总胆固醇水平都在150mg/dl以下,一部分人甚至低于100mg/dl,而现在2006年的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心肌梗死已成为我国人民的第一位死因,人们的胆固醇水平平均在200mg/dl左右。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证明,1984年~1999年北京市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增加迅猛,35~44岁男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了111%,其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因为在这15年间,高血压和吸烟这些也与冠心病发病显著相关的因素变化不大,变化最大的是饮食结构:当人们终于告别吃鸡蛋、吃肉需凭票供应的年代后,一股脑地开始放开吃喝,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血胆固醇水平急剧增加,结果心肌梗死患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持续攀升,二者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50年的医学研究证明这样一句话:血胆固醇不高,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非常小。
大多数人知道高血压、糖尿病是病,应该治疗,但对高血脂并没有认为是一种病应该治疗。其实,血脂高和血糖高、血压高一样,都可以导致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异常,高脂血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加重的隐匿过程,长期血脂高可使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冠心病、脑中风,血糖代谢异常发生糖尿病等。不少病人为自己突然发生心肌梗死而感到困惑不解,他们认为自己平常能吃、能喝、又能跳,没有任何不适,怎么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冠心病呢?其实只要对他们作详细检查,便能发现其中很多人的血脂都偏高,因此高血脂这种疾病,每个人都不能忽视它。
高脂血症本身多无明显的症状,不做血脂化验很难被发现。因此,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当您经常出现头晕、健忘、体力下降、睡眠不安、胸闷气短等表现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血脂状况。中、老年人最好能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血脂的检查,以便及时了解和调整血脂状况。控制体重,饮食宜清淡,减少盐、脂肪和糖的摄入,戒除烟酒,学会应付身心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坚持体育运动,既可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节情绪,更有助于减轻体重,防止肥胖,这些都是防止高脂血症的有效措施。
目前临床上观察的血脂指标有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因为医生和各种报纸杂志的宣传,许多百姓对这几个指标已经非常熟悉,知道它们异常了发生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危险就增加。大家是否知道其中与冠心病关系最密切的指标是哪些,答案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DL是坏胆固醇,低些好些,HDL是好胆固醇,高些好些。甘油三酯与冠心病的关系远远弱于胆固醇。因此,降低血脂首先要降低胆固醇。总胆固醇是体内所有胆固醇的总合,总胆固醇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肯定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虽然也能随之降低,但是相对而言下降比例低于低密度脂蛋白,更不要因为担心这个,就不敢用降脂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物质,只要LDL-C降低了,血管病变就会得到控制或改善。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总胆固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