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模式及其服务方式*
2010-03-23莫煊海麦淑平
莫煊海 ,钟 莹 ,刘 泉 ,麦淑平
(1.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70;2.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3.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55)
1 图书馆资源利用与整合的主要因素
信息资源作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必须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资源共享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日益深入人心,信息资源共享作为解决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显得更为迫切,而信息资源共享活动自身的效率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
1.1 图书馆自身因素
由于经费、空间、人力等限制,图书馆不可能完备地收藏所有文献以满足用户需求,一般都会根据自身的性质、服务范围、服务宗旨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从而形成自身的馆藏特色。用户对信息资源需求是无限的,而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走资源共享之路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措施。
随着文献资源载体的不断增多、文献资源总量的不断扩大、文献资源价格的上涨,图书馆界普遍面临由于文献资源短缺造成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任何单个的图书馆都不可能通过加大投资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馆藏文献来提高服务能力,必须寻求与其他图书馆之间各种有效的合作,以提高自身及合作体系内整体的服务能力[2]。
1.2 图书馆馆际因素
我国多元化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造成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平行分散、重复浪费,大多数图书馆只顾重视政府的经费分配,而忽视市场效率。图书馆之间没有统一的协作协调发展方案,也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组织机构进行统筹规划,缺乏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的动力机制[3]。
美国学者贝克(S.K.Baker)编著的《资源共享的未来》一书中指出:“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摆脱自给自足的状态,必须发现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图书馆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的方式,必须随时准备将自己所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其他图书馆。”我国著名图书馆学专家黄宗忠也进一步分析:在日益一体化的信息资源网中,传统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图书馆将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它们最终将不得不在网络环境中重新定位[4]。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具有无限扩大和发展的趋势,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将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武汉大学举办的 “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国内五十多所大学的图书馆馆长联合签署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将“任何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的目标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予以确定,同时也清晰地表明:实现上述目标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现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目标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障碍,这些障碍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虽然目标的最终实现还很遥远,但是这种观念构思却能鼓舞人们朝这个方向努力前行。因此,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界服务用户梦寐以求的理想[5]。
1.3 技术条件加速信息资源共享
图书馆信息管理经历了传统管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三个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信息管理走向以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应用为内容,视信息资源为主要经济资源进行管理的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变成现实。新一代信息资源共享与协作网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全球范围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构建网络环境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协作系统,打破了地域和机构的界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够访问全球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自由空间。
2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模式
2.1 总分馆资源共享模式
总分馆模式在我国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以及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得到推广运用,同时也创造出许多具有自身特色的共享模式。
东莞图书馆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市级中心馆,以东莞市城乡图书馆为分馆体系作为共享工程的骨干网络,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分中心、基层中心和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将数字资源服务延伸到镇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机关、部队、监狱等基层服务点,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扩大了资源共享工作的范围和影响[6]。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创的 “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是图书馆资源共享十分有效的一种形式。广东省每年单列500万元专项购书经费及配套资金,建立各地基层分馆,购置一定数量适合基层群众阅读的图书,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龙头,分别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以县图书馆为硬件依托,整合全省资源,形成龙头带动和中心辐射的图书物流,以实现信息虚拟物流的动态流动和公共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实质性的共享,实现了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在共享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示范作用[7]。
2.2 系统资源共享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从1998年开始建设以来,建立了文理、工程、农学、医学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7个地区中心以及1个国防信息中心,建立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开展了公共目录查询、信息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络导航等网络化、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变了过去一校一馆孤立发展的模式,推动了高校图书馆整体资源共享的建设[8]。CALIS开展的服务项目有:(1)提供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公共检索。CALIS联机公共数据库主要有中文期刊目次库、中文联合目录库、英文联合目录库、日文联合目录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会议论文数据库;(2)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成员馆之间根据CALIS统一的制度、协议和办法,实行馆际互借,以满足用户的文献需求;(3)联机合作编目。合作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实现联机共享编目,实现书目资源的共享;(4)文献采购协作。根据各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进行资源分工和布局,在CALIS系统内首先实现国外文献订购前的查重与协调,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订购,保证必要的品种,达到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分布与经费的合理使用;(5)提供特色数据库。根据各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和学校特色,统筹规划、分工、收集、加工和整序特色资源,形成自身的特色数据库,为成员馆提供资源导航和网上检索服务。
2.3 馆际联盟共享模式
图书馆联盟是各图书馆之间为降低成本、共享资源而共同发起的一种新的联合体,既有政府主办的,也有自发组织的;既有集中型的,也有分布式的。OCLC是馆际联盟最成功的典范。
OCLC由最初俄亥俄州54所大学图书馆组成的州内图书馆协作网,发展成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网络,向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52000多个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OCLC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一整套会员机制,通过这种机制,OCLC会员馆得以行使自己的职责和权力,从宏观上监管OCLC章程的制定、经营的策略以及发展的方向。OCLC不以营利为自身存在和经营的目的,自始至终以“扩充获取世界信息的途径,降低获取信息的费用”为自己的使命,使会员图书馆和用户获得最大的益处。OCLC将自己的一切经营策略、公司政策和发展方向置于全体会员的监管之下,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OCLC和用户图书馆的关系,使OCLC成为图书馆的最终归属。这种因OCLC会员制度而产生的良性循环,使得 OCLC 得以不断发展进步[9]。
国际合作和政府资助是图书馆联盟发展的两大趋势。要发展图书馆联盟,除了高效、精干的行政管理以外,还要有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作支撑。我国目前有不少地区和系统正在发展这种联盟式的协同合作体,通过互联网和通讯技术开展馆际互借、文献提供等信息共享服务。
2.4 平台资源共享模式
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作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大项目,于2001年12月正式启动,实施图书情报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战略,主要为中科院科研人员提供远程访问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已购买数十个电子数据库,并对该院用户及相关研究所免费开通使用。目前,CSDL开通了该院科技期刊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服务以及文献信息参考咨询服务。CSDL整合全国各地的成员馆和分院研究所成员单位,致力于打造各种跨库集成检索平台、各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源平台、各学科领域网络资源导航平台以及咨询服务平台。面向用户的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战略,将通用平台和面向用户的平台接口解决好,使整合的资源能够通过具体的图书情报服务单位得以面向用户重组,形成以用户为导向的整合与平台服务机制[10]。
3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服务方式
在信息数字化环境下,用户需求正从对单一系统的检索转变成对分布的多元资源的集成检索,并期望“一站式”获取信息。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由传统的馆际互借、目录共享、咨询服务协作转向了馆际联合检索、馆际联机合作编目、馆际联合知识导航、馆际联合虚拟参考咨询、馆际文献传递等全方位、方便、实时、快捷的共享;也更依赖于技术支撑、技术方法,实现对分布式、异构数据资源实时、透明、动态的数据共享与交互,馆际文献资源共享与调度,馆际系统服务功能的实时调度[11]。
3.1 “一站式”统一资源检索服务
从发展势态来看,数据库资源呈几何式增长,并呈现出形态复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数字异构、检索繁琐等特性。用户不会考虑图书馆能有多少文献信息量,而是考虑能查到和利用到多少信息量,只想简单地获取而非复杂地获取信息资源。图书馆整合各种资源,构建“一站式”统一资源检索就成为用户的必然选择。
统一检索又称为异构资源检索或跨库检索,能够实现多种信息资源的统一检索、返回结果的统一显示,而这些检索结果又可以链接到相关联的其他资源数据库。用户通过“一站式”统一资源检索可检索众多数据库的资源,输入一次检索式就可以检索到多个数据库资源和相关的信息,实现了用户一次操作就可完成跨库检索的任务,从而得到相应全部的检索结果。
3.2 “一站式”文献传递服务
当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作为硬件支撑时,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信息资源将以前所未有的覆盖面实现全面共享。图书馆通过工作电脑网络和手机移动网络开展信息服务,使用户有效需求得以实现。“一站式”文献传递可以确保文献信息的前沿性、时效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网络电子资源、各种数据库、纸质文献等信息更加有效地满足了用户的广泛需求。利用数字化的数据库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图书馆信息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
3.3 “一站式”文献信息求助平台服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面临互联网的竞争,既有挑战又存在着机遇。读者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同时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需求趋势。互联网上没有一个能为读者实现这一需求的解决方案和平台。因此,图书馆建立“一站式”文献信息求助服务平台,正顺应了用户的需求趋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求助服务平台是基于实时交互式互联网络,强化网络信息服务功能,提升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让图书馆由原来的信息收藏中心变为信息服务中心。将网络资源变为图书馆资源的一部分,面向全社会、面向所有人群服务,从刚性服务转变为柔性服务,是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图书馆文献信息求助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全馆和馆际的信息资源,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方式建立起一站式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形成网上文献检索、全文获取、原文传递和馆藏印本文献协同保障的文献信息综合提供能力。这是新型的以传播知识、提供信息服务为主导的集资源加工、组织、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化平台,是图书馆全面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使图书馆成为文献领域统一、规范、高效的信息资源加工、组织、传递、交流、管理和服务中心。任何一位有需求的用户注册后加入这个服务平台并提出请求,就能获取其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料
3.4 “一站式”联合参考咨询服务
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是由OCLC和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开发的一项网上联合虚拟参考服务。该服务将不同类型图书馆的优势和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与万维网的强大功能结合起来,使图书馆通过协作,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将各种服务功能整合于一体,从结构上讲,既有全球联合网络,又有局域和本地的协作网络;从操作流程上讲,服务也相应分为三级:本图书馆(本地),图书馆集团馆与馆之间(区域),世界范围内馆与馆之间(全球)。
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的本地服务,是在图书馆网页上用两种方式实现的:电子邮件咨询和实时问答。任何图书馆加入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时,必须在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管理模块中填写并提交一份详细的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本馆的联系信息、服务项目、服务对象、馆藏特色、主题强项、载体形式、服务语言等。当图书馆咨询员无法提供用户问题的答案时,咨询馆员可通过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的区域协作网将问题转交给合作图书馆,也可以将问题提交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全球网络,以帮助解决用户所提出的问题。
随着数字资源的增多,用户更希望图书馆能将资源与服务整合在一起,实现共享与服务的无缝链接。图书馆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充分融合各种远程访问系统、异构资源统一检索系统、统一认证管理系统、数据挖掘管理系统、信息定制与推送系统、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构建集资源共享与服务于一体的共享网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化服务,使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向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转变,促进图书馆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1] 孙娟.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6:1-45.
[2] 刘广利,陈晓红.构建区域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系统[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51-52.
[3] 韦艳芳.总馆分馆制——一种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6(2):31-33,36.
[4] 黄宗忠.论21世纪的图书馆[J].图书与情报,1996(2):1-11.
[5] 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2-4.
[6] 李东来.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下的资源共享工程建设[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1):57-61.
[7] 谭祥金.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7(2):170-174.
[8] 赵丽辉.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61.
[9] 吴建中.中国图书馆发展中的十个热点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7-12.
[10] 胡昌平.面向用户的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建设战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5-9.
[11] 韦艳芳.网络环境下馆际资源共享技术及方法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4):9-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