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2010-03-23张丽
张丽
(河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历史学的困境与创新
毋庸讳言,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学在社会上的地位下降了。其表现包括高考历史专业报名志愿的减少、大学图书馆里的历史研究成果乏人问津、历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等。其原因并不是历史学的借鉴功能过时了,正如历史学家张东光所分析的那样:“当代史学失去了取鉴的惟一性”。[1]今天,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在飞速地发展,由于这些学科跟世界的接轨更为密切,所以同样具备了某些借鉴功能。尤其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从历史学、数学和其他学科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使其方法和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从而获得了应有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地位。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使历史学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须适当借鉴其他学科的新方法。比如历史学对数学和计量方法的借鉴和吸纳,就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势。马克思在谈到数学的作用的时候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完善的地步”。[2]传统历史学的特长是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实际上,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如果在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辅以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能够得出更有意义的结论。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3]2010年6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则提出了“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理念。因此,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成果,振兴现代史学和历史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历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历史教育借鉴博弈论的可行性
博弈论(Game Theory)即对策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后被西方经济学吸纳,演变成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通过对局中人的策略和收益函数的全面比较,系统地分析局中人的利益得失,从而为准确地预测局中人的行为、动机和他们的行为后果提供可信的依据,并为改善局中人的行为策略、实现博弈中的“双赢”结果提供建设性的方案。
人类历史是一个充满博弈智慧的过程,比如中国先秦诸子的思想、儒家文化、孙子兵法中,西方古代的希腊神话、伊索寓言、文艺复兴文学等中,到处都充满着博弈的智慧。当然,人类也存在着不智慧的博弈,如阶级对立、文明的冲突、种族歧视、国家间的战争等等。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被作为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广为应用。如果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运用博弈论来分析,无疑可以更好地学习古人的智慧,分析历史成败的原因,从而得到教益。
从历史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历史课程目标对知识的要求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在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上得到训练和提高,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6]而博弈论对数学和实证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思辨性,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技能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
三、博弈论对历史借鉴功能的拓展与深化
(一)博弈论对历史借鉴功能的拓展——以“赛马博弈”为例
在矩阵(一)中,齐王和田忌为博弈的局中人;齐王的三匹马为A1、A2、A3,田忌的三匹马B1、B2、B3,并且A1>B1>A2>B2> A3>B3,大于号表示“优于”;矩阵中的数字为收益,每局比赛,胜者获1分,负者获0分。
1.传统分析与结论
根据史实,这次比赛由齐王率先采取行动。齐王先后出动A1、A2、A3,田忌选择矩阵(一)中划线的策略来回应,即A1—B3,A2—B1,A3—B2。最终田忌以2:1获胜。
上述的A1—B3、A2—B1和A3—B2都属于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即给定对方的策略,局中人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在本例中,当齐王出A1时,田忌认为自己出B3是最好的策略,则(A1,B3)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传统史学得出的结论是:田忌能够扬长避短,所以获胜。
2.博弈论的分析与结论
传统史学的分析,直接采用了动态的方式,即让齐王率先采取行动。但在博弈分析中,首先要进行静态分析,即假设博弈双方分别率先采取行动,考察其利弊得失。
显然,如果让田忌率先采取行动,则齐王以A1对B1,以A2对B2,以A3对B3。这三个均衡也属于纳什均衡。最终田忌必败无疑。
因此,从博弈论的分析中至少可以再得出两个有益的结论。一是博弈次序的价值。“赛马博弈”的博弈次序是齐王率先采取行动,容易暴露己方的实力和弱点。只要简单修改博弈次序,胜败立即逆转。这一结论在博弈论中称为“后发优势”,即在博弈中,如果我方具有劣势,或者并非具有绝对优势,就应该注意观察对方的行动,让对方先行动,以暴露其弱点。实际上,在五次“反围剿”时期,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十六字方针,就充满了后发制人的博弈智慧。
二是信息的价值。这个游戏规则虽然不公平,但它是齐王定的,可见齐王过于骄傲,在对对手的策略信息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博弈,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信息的价值在历史学上拥有广泛的案例,比如淝水之战、古希腊的马拉松战役等等,都是由于强势的一方不能够知己知彼,结果草率行事,一败涂地。
(二)博弈论对历史借鉴功能的深化——以孔子的“和合”思想为例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中蕴含着丰富的合作博弈的思想。如孔子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7]、“君子和而不同”[8]等,体现了“和谐”、“合作”的和合精神。但是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人类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放弃相互的诚信与合作,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古代历史上的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长期的战争,现代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巴以冲突、克什米尔战争、两伊战争等等,都是类似的结果。下面以“牧场博弈”来说明合作思想的重要意义。
假设A、B两个临近的部落为了一个牧场的所有权发生争端。双方都有两个策略:和平解决或者武力解决。其收益函数如矩阵(二)所示。
矩阵(二) 牧场博弈
1.非合作博弈的恶果
设整个牧场的收益为1。如果双方能够和平解决争端,共同使用牧场,则各得0.5个牧场的收益;如果一方夺取整个牧场,其收益为1,丢掉牧场的一方收益为-1;如果双方以武力解决,最终常年征战,都要失去整个牧场,其收益均为-1。从集体理性的角度,双方应该选择(和平,和平)的策略,从而分享这块牧场。但是,由于各方相互间的不信任,最终各自采取了武力解决的策略。其分析过程如下:
对于A来说,若B采取和平策略,A采取和平策略得0.5,采取武力策略则的1,所以A会选择武力策略;若B采取武力策略,A采取和平策略得-1,采取武力策略也是-1,结果A会“破罐子破摔”,选择武力解决。最终,A只有一个策略:武力解决。
A的这种选择,博弈论中叫占优策略,即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局中人都有一个唯一的对策——武力解决。
同理可得,B也有一个占优策略:武力解决。
在博弈双方具备相同的占优策略的情况下,我们得到最后的均衡解:(武力解决,武力解决),双方收益均为-1。博弈论称这种均衡为占优均衡(Dominantequilibrium)。它是纳什均衡的一种特殊形式。
2.合作博弈及其永恒的价值
设在上述博弈的结果中,双方将为争夺牧场而发生n次征战,n趋于无限大。如果双方认识到合作的价值,从战场走到谈判桌,并且以诚相待,则会减少n次征战。每减少一次征战,双方的在牧场方面的收益各增加0.5。
设贴现率为a=1/(1+r)=0.9,其中r为利率。则A在未来n次博弈中的收益的现值总计为:
Y A=0.5+0.5 a+0.5 a2+……=5
同理,Y B=5
而如果双方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则A在未来n次博弈中的收益的现值总计为:
Y’A=-1+(-1)·a+(-1)·a2+……=-10
同理,Y’B=-10
可见,如果采取合作博弈,则双方未来收益的现值均为5,而采取非合作博弈,未来收益的现值均为-10。如果考虑到战争给双方带来的资源消耗和人口的伤亡,非合作博弈的代价就更大了。
可贵的是,孔子早在约2500年前就已经提出“和合”的思想,其高超的智慧必将启迪整个人类,以史为鉴,相互合作,为建立“和谐世界”而努力。
[1]张东光.史学功能的转向与史学勃兴[J].学习与探索,2003(4):114~118.
[2]刘光旭.高等数学(下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275.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6.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6.
[5]王则柯.故事里的博弈论[N].光明日报,2003-4-17-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历史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
[7][8](春秋)孔子,程昌明译.论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