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江平原发展水稻生产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010-03-22安云凯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三江平原黑土地节水

安云凯

(萝北县水务局,黑龙江萝北154200)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三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总面积10.88万km2,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23.9%。该区水土资源优势明显,适合水稻发展,粮食商品率高达85%以上。近些年,随着三江平原大面积开发,发展水稻生产,大量引取河湖地表水或抽取地下水,在部分地区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出现了湿地萎缩、地下水下降、黑土地退化沙化等现象。不处理好这些关系将影响水稻的进一步发展,并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调。

1 受发展水稻生产影响的3个关系

1.1 发展水稻生产与保护湿地的关系

由于大规模进行农业开发,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加之水田用水量大的影响,致使三江平原湿地面积锐减,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如位于宝清县北40 km七星河中下游的七星河湿地,与富锦市、友谊农场、五九七农场毗邻,总面积2万hm2。区内以芦苇沼泽为主,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珍稀、濒危迁徙鸟类的栖息繁殖地和中途停留地,是三江平原保留最为完整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水稻价格上涨,农户们将大片的旱田改为水田,水田的面积已经远远超过了湿地的面积,用水量激增,稻农为了获取水源,用简易堤坝拦腰截断七星河,引湿地水源入灌渠,并新打了数百口机井,直接抽取地下水,造成了湿地水位的急速下降。同时,附近电厂大量打深井,抽取地下水,造成周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不但减少了湿地的补充水源,还使湿地中积存的水出现下渗现象。水田面积与湿地关系见表1,三江平原湿地与耕地面积消长分析见图1。

表1 水田面积及天然湿地关系情况 万hm2

图1 三江平原湿地与耕地面积消长分析图

从表1中1949~2005年三江平原湿地与耕地面积的消长关系,可以看出湿地面积大幅度萎缩退化的直接原因是大规模垦荒造成的;种植水稻并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1998年以来东北地区连续干旱造成地表径流偏少、以及上游蓄水和引水造成下游来水量减少等原因是第二位的。

1.2 发展水稻生产与保护黑土地的关系

作为世界仅存3片黑土地之一的东北黑土地,有4/5在黑龙江省。黑土地的耕作层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黑土地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非理性的长时期的开发,使宝贵的黑土地蒙受巨大损失。黑龙江的东中部地区具有发展雨养农业的降水条件,故旱作物一般不进行灌溉,黑土地退化沙化现象主要发生在旱地上,与水田本身并无直接关系。但是三江平原地区长期超量抽取地下水作为稻田的灌溉水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加快,达到每年0.5~1 m,局部地区高达2.2~2.8 m,不但加剧湿地退化,而且成为岗地上的黑土退化沙化的间接原因。三江平原农作物需水量旱田为388 mm,水田为652 mm,在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种植率达28.6%的情况下,农作物综合需水量为464 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1 mm,扣除105 mm水深的地面径流量(占降水量的20%)后,平水年实际可利用的降水量为446 mm,满足不了水稻需水要求,造成地下水超采,导致黑土退化沙化。三江平原区域性地下水埋深情况见表2。

表2 三江平原区域性地下水埋深变化 m

1.3 发展水稻与农业节水的关系

三江平原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75亿m3,占黑龙江省的22%。其中地表水117亿m3,占全省的17%;地下水可开采量58.3亿m3,占全省的37%。三江平原的本地水资源并不十分丰富,耕地亩均占有量仅为332 m3,特别是井灌区,已经存在局部地下水严重超采现象,今后不宜再扩大井灌面积,发展节水灌溉是今后水稻生产的出路所在。同时,农业节水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降低用水定额,根本上还是要提高水的生产效益。水稻确实是高耗水作物,但农民和地方基层政府更多地还是要考虑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与其强制性规定那里可以种植水稻、那里不能种植水稻,不如在切实控制灌溉用水总量的条件下,客观分析当地种植水稻的投入产出关系,在不损害国家长远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农民利益。三江平原种植水稻,要大力推广“浅湿”和控制灌溉等节水灌溉模式,随着水稻种植和灌溉技术水平的提高,摘掉水稻“高耗水”的帽子是可能的。

2 对策措施

2.1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

稻田被列为人工湿地,具有湿地的部分生态环境作用,但稻田并不能完全代替湿地,要维持目前尚存的湿地面积,除禁止垦荒外,还必须对抽取地下水种植水稻进行科学调整和严格管理。

2.1.1 禁止开垦天然湿地,对不合理的开荒实行退耕还湿

对已开垦沼泽湿地中不稳定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湿。对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中的耕地应退耕还湿;对湿地保护实验区的耕地,应通过合理规划调整,退掉一部分湿地,使湿地与耕地都能连片管理。对于被耕地包围的湿地保护区,要退出河流上游两侧一部分耕地,建立供水“走廊”,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的联系。

2.1.2 建立湿地生态用水的保障机制,合理进行湿地补水

针对不同的湿地类型,采用不同的保护、补水措施。如对分布相对集中、水深较大的湿地,可采取集中调水;对林区的湿地应严禁开垦;对地处半干旱区、周边沙化严重、分布面积广泛、水深较小的湿地,由于无法用集中调水解决大面积湿地的退化问题,必须合理调整上游水库的拦洪调度,保证一定量的洪水下泄。因抽取地下水种植水稻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湿地保护时,应坚决调减水稻面积,或实行井渠结合,做到采补平衡。在水资源配置中,应保障必要的湿地耗水量。

2.1.3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在保护湿地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增强湿地保护的经济活力。对于天然湿地,可进行芦苇高产培育、鱼(蟹)与水产养殖、经济植物的合理采集与加工、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等。对湿地资源的利用要统筹规划,防止过度开发引起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2.1.4 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的管理体制

建议成立由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湿地保护管理委员会,实施“一龙管湿,多龙治湿”,完善湿地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湿地保护投入机制。

2.2 保护黑土地的主要措施

黑土地的水土流失令人担忧,黑土地的保护迫在眉睫。为了经济的发展和世代的生存。三江平原等存在黑土地退化沙化的地区,必须坚决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在发展水稻种植时,必须根据过境水可利用量,正确确定水旱田种植比例,保持地下水采补平衡,以免加剧黑土地的退化沙化。同时,要用地表水灌溉代替地下水灌溉,达到改善水田质量,保护地下水及周边的湿地,维系三江地区良好生态和环境作用。要根据水土流失的区域差异、地形地貌条件实行不同的实施方案:对低山丘陵和台地河谷区实行生物措施和水利,程相结合,以治坡为主,沟坡兼治,种树种草护坡;对现有冲沟采取挖截流沟、建塘坝、谷坊和沟头防护等工程措施;对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搞好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对高台地水蚀风蚀区,要结合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护林和经济林建设,建立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提高防风固土能力;推广集雨节灌与小流域水土保持有机结合,变水蚀为水利。

2.3 水稻综合节水主要措施

水稻节水灌溉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是工程措施、农业节水措施、管理措施的有机结合。

1)以渠道防渗为重点,进行骨干工程节水改造。骨干渠道防渗处理可提高输水能力,缩短灌水周期,提高灌溉保证率。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骨干渠道经过防渗处理输水效率可以提高10% ~20%,不但节水效果十分显著,而且避免了渠道因渗造成两侧耕地土壤发生盐渍化的问题。骨干渠道按断面形式可分为矩形渠道、梯形渠道、U型渠道和复合断面渠道等;按防渗材料可分为现浇混凝土防渗、预制混凝土板防渗、纤维混凝土防渗、膜料防渗、浆砌石防渗、三合土(二合土)防渗、压实黏土防渗等。在三江平原地区要使用各种保温、抗冻胀材料,防止防渗渠道冻胀破坏。

2)以完善排水系统为重点,进行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对于骨干排水系统未配套建设的灌区,要进行骨干沟道、控制建筑物、排水泵站等工程设施的配套建设;对于骨干排水系统基本完整但排泄能力不足的灌区,要疏浚、整治排水沟道,增强其排泄能力;对于易塌坡沟道,应采取防坍固坡措施;提排区和井灌井排区,应同时考虑对排水泵站和机井进行改造,必要时增加提排能力。灌区排水系统配套建设和改造,不仅能提高稻区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免除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威胁,还为实行水旱轮作创造了必要条件。

3)以品种改良为重点,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农产品,灌溉的目的则是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价值提供保障条件,因此在实现节水的同时,还要实现优质和高产。水稻品种是实现优质、高产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抗旱、耐旱水稻品种更是改变传统淹灌方式、实现节水的基础。在选育适用三江平原地区的水稻优良品种时,应针对水稻对水陆环境具有双重适应性的特点,把抗旱、耐旱性作为重要指标之一。

4)以水稻节水灌溉制度为重点,推广管理节水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是指秧苗本田移栽后,田面保持薄水层(10~30 mm)返青活苗,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再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 ~80%适宜组合。在水稻非关键需水期,通过控制土壤水分造成适度的水分亏缺,改变水稻生理生态活动,使水稻根系和株型生长更趋合理。在水稻关键需水期,通过合理供水改善根系土壤中水、气、热、养分状况及田面附近小气候,使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趋合理有效,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合理的土壤水分控制,不仅减少了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大幅度地节约了水量,而且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控制水稻地上部株型的无效生长,提高水肥利用的有效性。适时适量的灌溉供水,能较充分地发挥水稻生长的补偿效应,从而形成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较理想的株型,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5)在灌溉用水紧张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制度。在灌溉用水紧张地区可以有计划地实行水旱轮作,即根据灌溉水源状况,规定每年种植水稻的比例,保持灌溉用水的供需平衡,避免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这项措施不可能长期增加水稻总产量,但有助于提高单产水平。并且在粳稻市场供需存在缺口时,允许多种植些水稻,满足消费需求;反之则少种些水稻,维持地下水长期采补平衡,实现“储粮于地”,获取较高经济收入的目的。另外,由于种植水稻的效益较高,已经成为粮农增加收入的有效途经,对实行水旱轮作后产生经济损失或处于休耕期的粮农,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由公共财政给予必要的补偿,或由大中城市的粳米消费群体,通过适当提高粮价,分担实行水旱轮作或休耕制度造成的经济损失。

3 结语

三江平原的开发不能局限在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水稻生产,为国家提供商品粮的单一目标上,而应当是三江平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要从区域的人口、资源和经济社会的总体布局上考虑其开发治理,谨慎处理灌溉与草地、湿地的关系,同时研究灌溉取水量、退水水质对湿地以及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无霜期短和低温冻害等不利的自然条件,确定适度的发展速度。依靠科技才能提高发展质量,对于开发效果直接相关的问题确立重大研究计划,开展综合性的研究,明确在水土资源优势情况下加强节约和保护的具体措施等,达到水稻开发的实施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效果。

[1]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北方地区水稻生产潜力与水利保障对策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2007.

猜你喜欢

三江平原黑土地节水
坚持节水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黑土地上稻花香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生态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水资源支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