皕宋楼藏书聚散专题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皕宋楼藏书流布及宋元版追踪》评述
2010-03-22荣方超
荣方超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 南京 210093)
〔作者信息〕荣方超,男,硕士研究生。
湖州皕宋楼藏书流入日本静嘉堂文库,这一事件使得皕宋楼藏书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就不断引起学界的关注与热议。2007年正值皕宋楼藏书东渡一百周年,该年 10月在湖州师范学院举行了“皕宋楼暨江南藏书文化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开幕的前夜,北京大学姚伯岳先生在与南京师范大学江庆柏、常熟理工学院曹培根两位先生的闲谈中,提出应重视古代私家藏书之来源、去向的研究。在开幕式的主旨发言中,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瑜先生也曾向大会提出写成《江南史籍去向考》的建议。姚伯岳、王春瑜先生的言论,给当时参会的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期待着皕宋楼藏书来源去向的研究专著的问世。
实际上,江南藏书研究专家、湖州学者王绍仁先生在 2006年就已经开始了皕宋楼藏书来源去向的研究工作,他的《皕宋楼藏书流布及宋元版追踪研究》在该年 12月入选浙江省文化工程项目,完成后于 2009年 6月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该年 8月《皕宋楼藏书流布及宋元版追踪》一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
由于皕宋楼藏书聚散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且流出散布多处,这段私家藏书史虽然时有研究者关注,但一直缺少一份完整和翔实的专题性报告。王绍仁先生在掌握丰富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下了“用针将资料穿成一串”的细致工夫,才使我们对皕宋楼藏书的整体情况有了具体的认识,也填补了皕宋楼藏书来源去向鲜有专题性、完整性研究报告的缺憾。
《皕宋楼藏书流布及宋元版追踪研究》一书,体现了著者整理研究皕宋楼藏书聚散专题文献的以下特点和成就:
1 藏书聚散专题文献整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皕宋楼藏书流布及宋元版追踪》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对皕宋楼藏书聚散专题文献进行了搜集、整理与研究。
陆心源(1834-1894)系湖州皕宋楼主,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藏书丰富且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家中学问成就最高者。陆氏藏书曾分置三处。一处是建于潜园中的守先阁藏书楼,一处是庋藏宋元旧椠及名家批校本的皕宋楼,还有一处是主要收藏明以后秘刻和名人校抄的十万卷楼。本书书名中的“皕宋楼藏书”是对陆氏所有藏书的统称。
有关皕宋楼藏书研究的图书文献,王绍仁先生还主编有《江南藏书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6月版),作为 2007年《皕宋楼暨江南藏书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的正式发行版,编选了有关皕宋楼藏书去国的原委、皕宋楼版本与目录研究、皕宋楼与陆心源生平研究、中日书籍交流、江南藏书研究、湖州藏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52篇。可以说,《江南藏书史话》汇集了众多学者整理和挖掘皕宋楼藏书、以皕宋楼为代表的湖州藏书、以湖州藏书为典型的江南藏书的研究成果。而以皕宋楼藏书聚散为专题,同时讨论了以上所有论题的研究报告,这部《皕宋楼藏书流布及宋元版追踪》还是第一份。
著者在书中运用的皕宋楼藏书专题文献史料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皕宋楼主陆心源留下的并经后人整理的《仪顾堂集》、《仪顾堂题跋》、《续跋 》、《皕宋楼藏书志》、《续志 》、《潜园总集 》等;一是书志书目,如日本静嘉堂文库刊本《静嘉堂秘籍志》、《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吴兴图书馆编印的《陆氏守先阁捐助书目》、上海图书馆藏抄本《陆心源遵捐国子监书清单》等;一是他人的研究专著,如日本岛田翰的《皕宋楼藏书源流考》,陆心源长房玄外孙徐桢基的《潜园遗事》、《藏书家陆心源》,以及本书著者的《从皕宋楼到静嘉堂》、《江南藏书史话》等。
在充分掌握以上史料的基础上,著者在该书的上编《皕宋楼藏书流布》中,对守先阁、皕宋楼、十万卷楼三处藏书的数量和版本进行了考证,并在第一章对这三个藏书楼藏书的来源,即陆氏聚书的过程进行了论析。对于陆氏藏书的流散去向,著者分为捐送国子监、售与日本、捐助海岛图书馆、民间残余四个部分进行阐述,并介绍了陆氏藏书的影印复制情况。下编《皕宋楼旧藏宋元版追踪》,按经、史、子、集四类对皕宋楼旧藏宋(金)刊、元刊的概况及变迁加以介绍,并著录了宋元刊本的书名、卷数、册数、编著者、注疏者、递修情况、尺寸、序目、版式、刊记、跋文、刻者姓名、藏书印等信息。宋元刊本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古籍善本中的重要部分,著者对皕宋楼藏宋元版的追踪和著录,为我国古籍善本研究做出了实际的贡献。
2 皕宋楼藏书目录版本研究的深入性和专业性
在系统、完整地掌握皕宋楼藏书聚散专题文献的基础上,著者对陆氏藏书的目录版本进行了深入且具专业水准的研究。
其一,通过各种相关书目,核对出陆氏藏书的规模和数量,复原皕宋楼藏书全貌。陆氏守先阁藏书的规模和数量,未见有记载。著者依据流入日本东京静嘉堂部分的《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以及民国初年捐赠海岛图书馆部分的《陆氏守先阁捐助书目》,对守先阁藏书数量进行了统计,指出其总量应在 10万卷以上,并列述了守先阁藏书中的善本书目。基本上复原了守先阁藏书的概貌。另据《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统计出皕宋楼旧藏运抵日本的书籍计 252种 11176卷 4744册,并列述了皕宋楼藏宋元版、明清刊书目;据《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统计出其中属于十万卷楼旧藏的有 2277种 53414卷 14950册,并列述了十万卷楼旧藏中的宋元版书目;据《陆心源遵捐国子监书清单》统计出陆氏捐送书目计 149部 2428卷,并列述了陆氏遵捐国子监书目清单;据《陆氏守先阁捐助书目》统计出陆氏捐助书目计 1924部,40707卷,并列述捐书书目。
此外,皕宋楼旧藏除售与日本、捐送出去外,还有部分藏书残流国内。著者对这一部分的文献也作了详细的搜集和整理。书中记述了周越然购求皕宋楼残余八种,嘉业堂刘承干购得精抄本两种,蒋汝藻传书堂藏书收录二十三种。
其二,在揭示陆氏藏书数量和基本书目之外,对书志文献还加以深入挖掘。如将《皕宋楼藏书志》与《静嘉堂秘籍志》所收书目进行了比较。通过二者的比较,著者整理出陆氏藏书未售予日本的书目(即《皕宋楼藏书志》载而《静嘉堂秘籍志》未载)346部 6689卷;整理出《皕宋楼藏书志》成书(清光绪八年)之后陆氏新收书目(即《静嘉堂秘籍志》载而《皕宋楼藏书志》未载)中的 13部宋元刊本。
其三,著者对陆氏藏书聚散专题文献整理的另一大贡献,是对陆氏藏书版本的著录与研究。著者分析了守先阁藏书版本,按元刊、明刊、覆宋、覆元、殿版、石印六类进行统计,并有著录;对皕宋楼旧藏版本按宋刊、影宋刊、元刊、明刊、清刊、写本六类进行统计,并有著录;对十万卷楼藏书版本按写本、宋刊、元刊、明刊、清刊、朝鲜刊六类进行统计,并有著录。同样,著者也对捐送国子监、捐助海岛图书馆、残流国内的部分藏书版本进行了详细著录。
著者对陆氏藏书版本研究的最大成果,就是对宋元本的版本认定情况的揭示。即本书的下编《皕宋楼旧藏宋元版追踪》。著者的这一项工作又是极为深入和细致的。以陆氏旧藏经部宋刊为例,著者通过细致地整理和研究,展示了静嘉堂文库对陆氏旧藏经部宋刊进一步认定的情况:
(一)《皕宋楼藏书志》载为宋刊,《静嘉堂秘籍志》载为“皕宋楼旧藏”,《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认定为宋刊的 11部。(二)《皕宋楼藏书志》载为宋刊,《静嘉堂秘籍志》载为“皕宋楼旧藏”,《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认定为元刊的 15部。(三)《皕宋楼藏书志》载为宋刊,《静嘉堂秘籍志》载为“皕宋楼旧藏”,后静嘉堂文库确认为非宋元版本,《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未载的有 3部。(四)《皕宋楼藏书志》未载,《静嘉堂秘籍志》载为“皕宋楼旧藏”,《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认定为宋刊的 4部。(五)《皕宋楼藏书志》未载,《静嘉堂秘籍志》载为“皕宋楼旧藏”,《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认定为元刊的 1部。(六)《皕宋楼藏书志》未载,《静嘉堂秘籍志》载为“皕宋楼旧藏”,后静嘉堂文库确认为非宋元版本,《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未载的有 1部。
3 私家藏书史研究的学术性和创新性
著者于体现我国私家藏书史重要特征之处,颇能着重指出,对皕宋楼藏书这一个案作出考证,并在此基础上论析了我国私家藏书的历史规律和重要特征,且多有突破和创新。
其一,以陆氏藏书为典型,论析了我国私家藏书的普遍规律。在宏观把握陆心源藏书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将陆氏聚书的全过程分为典衣而易,聚书万卷(31岁之前);闽粤为官,俸金购书(31-41岁);罢官归里,四处蒐求(42-49岁);整理收藏,潜心著述(50岁以后)共四个阶段。通过对陆氏聚书四个阶段的考证与论析,提出了陆氏聚书过程所体现出的我国历代私家藏书的三个普遍规律:
(一)陆心源聚书的阶段性具有善本量大和著述量大的特征,体现了我国私家藏书的学术性;(二)陆心源聚书的阶段性具有社会动荡提供机遇的特征,体现了我国私家藏书的时代性;(三)陆心源聚书的阶段性具有传承悠久历史的特征,体现了我国私家藏书的“藏书链”关系。
著者又通过对陆氏《仪顾堂集》四个版本的考证,指出这四个版本,恰好反映了陆氏聚书的阶段性。在各版《仪顾堂集》撰成时间、集内题跋、刻书序跋研究的基础上,著者指出了每版成书时所对应的陆氏聚书活动。同时,对《仪顾堂集》四个版本所收篇目卷次进行了比较,展示了四版收文详情和差异。这些成果,体现了著者扎实的文献学功力。
以陆氏藏书为我国私家藏书史上的典型事例,做出了考证与论析,体现出著者藏书史研究的学术理性。因此,书中提出的许多看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二,论证了陆氏守先阁藏书楼开放的公共性。我国具有近代图书馆性质的公共藏书楼,学界多以绍兴徐树兰古越藏书楼为肇始。然而,著者依据《皕宋楼藏书志》序文中的“念自来藏书未能垂远,今春奏记大府以守先阁所储归之于公”、岛田翰《皕宋楼藏书源流考》中“盖由光绪八年壬午奏启立案,以守先阁所储归之于公也”,以及陆氏藏书卷首所盖印章印文“归安陆氏守先阁书籍禀请奏定立案归公不得盗卖盗买”等史料为线索,总结了守先阁藏书开放的特点、原因及意义,并指出陆氏守先阁藏书的开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私家收藏借人阅览”,而实际上已经有了明显的西方公共图书馆的做法。守先阁的开放要比古越藏书楼的开放早 22年,因此,著者提出了“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应该向前推进 22年”的观点。
守先阁藏书楼在藏书综合性、服务对象广泛性、服务方式多样性等方面,与具有真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守先阁藏书的归公与开放,表明了这所传统藏书楼具有了公共性和公众服务性。由此理解,著者所提出的“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应该向前推进 22年”的观点是颇有创见的。
陆氏守先阁藏书楼的开放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我国封建制度的瓦解,传统的私人藏书楼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开始走向衰落。二十世纪初期以后,西方民主思想和学术思想的不断传入,促进了近代公共图书馆在我国的兴起。因此,陆氏守先阁正是处于旧式藏书楼的没落和近代图书馆的兴起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藏书家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将私人藏书归之于公并向公众开放。这些归公开放的私人藏书楼,同二十世纪初期创办起来的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一道,为民国以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新夏先生在论述我国藏书文化时曾指出,明清两代不少藏书家逐渐树立起来的外借流通观念,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笔者以为,如若能够将陆氏藏书归公开放的细节作详细的阐述,对开放的程度和规模作进一步挖掘,对其具有的公共性和公众服务性作深入的论证,更甚通过文献来复原守先阁开放藏书的场景,那么陆氏藏书将具有的文化价值之高,时代意义之大,自不待言。
〔1〕王绍仁.皕宋楼藏书流布及宋元版追踪.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2〕王绍仁.江南藏书史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来新夏.中国藏书文化漫论.见黄建国,高跃新编.中国古代藏书楼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