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与途径分析
2010-03-22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与途径分析
王樵,张金鑫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
目前,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已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世界各国都有许多产业集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因此,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希望借助产业集群来促进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该文通过分析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产业集群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了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及具体措施。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集聚效应
资源型城市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城市,城市发展对资源有着明显的依赖性,社会经济环境及城市经济结构方面,随着资源开发的阶段性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资源面临枯竭,城市经济也逐渐走向衰败,如何振兴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实现吉林省经济腾飞的关键。
一、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吉林省有辽源、白山、通化、舒兰、蛟河等18个资源型为主的城市,还有一批小城镇,涉及总人口800万人,占全省人口近30%。受资源枯竭和资源保护等因素的制约,吉林省产业需整体转移的有煤炭、森工两大行业,分别涉及职工30万人和33万人、离退休人员63万人和73万人、总人口80万人和73万人。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受资源枯竭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稳定因素增多。
产业集聚对于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竞争中的产业集聚不仅仅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中,更重要的是在集聚过程中的知识、技术的重新组合,是技术人才的集中和一个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集聚带来了同行业企业间竞争的加剧,竞争压力给企业带来了持续的激励,这种压力和激励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产业集聚是区域内的企业实现更高的效率,使其获得相对于区域外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增强了区域内各企业的相互竞争,各个企业在竞争压力下不断改进管理,以更有效的方式组织生产;不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整个区域的整体竞争能力得以提高,而企业间的竞争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集聚效应从而促进城市内生增长能力的加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下游加工业,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从而带动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下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竞争能力将逐渐增强,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大量生产经营相关联的企业在一定空间内的聚集所带来的专业化生产、低运输成本、低交易费用、便捷的沟通和配套服务将导致聚集经济,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利用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延长资源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资源型产业转变为以资源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随着资源加工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企业间的技术外溢和乘数效应日益加强,为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将来该地区资源逐渐枯竭,也可以维持城市的持久繁荣。
二、吉林省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1.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缓慢,城市缺乏聚集效应
资源是资源型城市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资源型城市经济对资源有着过度的依赖性。这种高度依赖性,使城市经济难以对资源型产业的衰退产生缓冲作用,加之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资源逐渐枯竭的不可逆转性,共同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资源枯竭问题。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很多资源型城市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没有资金与技术力量来开发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具有良好成长潜力的产业难以正常发育和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缓慢。一般情况下,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动因主要有区域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而资源型城市,因为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的限制,使得其与区域外进行交易时成本过高,难以通过分工实现比较利益和规模经济,所以自然会选择内部交易。这种方式形成的城市,往往因先天积累不足,而缺乏区域的集聚效应。
2.产业关联度低,综合经济效益低下
从历史上看,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绝大多数兴起于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主要依赖外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集中投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这种长期以来以生产为中心形成的路径依赖,使资源型城市和企业难以适应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环境,制度约束造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关联度弱化。同时,吉林省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很不平衡,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功能很低,加之组织结构长期计划垂直运行,中央与地方、地方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严重隔离,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由于资源型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国家工业发展模式的强烈影响,它要为整个社会生产更多的原材料、能源产品。因此支柱产业没有形成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优化产业链,不能驱动资源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也就不能形成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基础的集群模式。根据当今国际经济运行规律,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相互关联企业在地域空间上集群发展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链的形成和扩张,配套性企业和服务性企业的竞争能力都会提升。
3.产业技术老化,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长期受计划经济的约束,城市经济发展缓慢,与其它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十分薄弱,在变革发展的新形势面前,内外经济技术往来的市场通道难以很快建立起来。加之人口素质整体水平相对较低,造成吸收消化外部资金技术的能力较差。由于资源型产业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因而难以进行产品创新,并且不具有产品生命周期,无需进行产品升级换代,从而使资源型产业的产品缺乏创新的余地。此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较为落后,地方财力有限。资源型城市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中科学事业费用支出比重大都低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平均水平,也低于吉林省地级以上城市平均水平。科研和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使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①
三、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发展中小企业,培育出竞争主体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想方设法增加城市的集聚效应,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外来资本或区内自然资源禀赋,而应该使产业群内各行为主体通过中介机构建立长期的稳定关系,结成一种合作网络,共同形成一种独特的区域经济环境来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般来说,新企业的进入是产业集群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产业集群中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存在较长的价值链,这是新企业产生和分工合作的基础。要注意吸引具有较长价值链的企业进入,营造有利于产业群形成与发展的创新环境,重视中小企业集中起来后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在产业集聚的区域内兴办科研院所,给企业提供不断学习和提高竞争力的条件。建立企业园区,扶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鼓励创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扶持民营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与重组。同时,可以更多地借助民间力量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出健康而有活力的微观主体。
2.加强专业分工,完善产业链
产业集群是众多相关企业围绕某一特定领域集聚发展的,联合众多企业的始终是同一主导产业,其产业链是集群企业共同的纽带。内部的精细分工是国内外成功产业集群之所以成功的重要经验,完善的产业链条也是提高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产业链,就成不了产业集群,而是一团散沙。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下游加工业,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型方式的优点在于上下游产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实施转型的难度较小,转型初期能够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对于那些资源储备及开采成本尚有一定优势,但由于产业附加值低,辐射影响力不大,从而影响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单一资源型城市,可采用产业链扩展与延伸方式实现转型。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下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竞争能力将逐渐增强,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大量生产经营相关联的企业在一定空间内的聚集所带来的专业化生产、低运输成本、低交易费用、便捷的沟通和配套服务将导致聚集经济,城市的功能将逐渐完善。
3.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进期,政府的作用比较特殊,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成长的环境较差,更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发展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如市场调查机构、技术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信息服务中心等,使之成为企业通过协作获得处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的基础。加快建立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基地,规划新建一批能带动产业发展的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培训无形市场,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产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形成,实现市场和产业互动。政府的政策直接影响着进入集群的企业的数量和质量,还可以通过种种产业政策促进集群的发展,维护集群的秩序。各级政府要牵头协调,组织建立产业和产品展示中心,鼓励建立各类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发展共同的中介服务机构,鼓励与引导中介组织参与集群发展,强化产业集群效应。各类中介组织亦是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行动主体之一,也是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需要鼓励并引导这些中介组织参与集群的发展。随着中介机构的成长,地方政府要及时退出,将促进集群发展的任务“归还”给独立的中介机构。②同时,政府应建立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协调和解决集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公布行业竞争相关的信息,发挥竞争对于创新的积极作用。政府的积极作用,主要是顺势而为,为集群的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实现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王洛林,魏后凯.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
②姚海琳,王君.地方政府对企业集群成长的作用与中介组织发育[J].学术研究,2003(6).
[1]金凤君,陆大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资源型城市发展[J].科技导报,2004(10).
[2]宋晓维,吕玉明.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2(4).
[3]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经济评论,2001(6).
[4]吉林省人民政府.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Z].2005.
[5]李雨潼.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M].长春出版社,2009(1).
F127(234)
A
1008—7974(2010)11—0055—03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吉林省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08]第137号
2010—08—20
王樵(1971-),吉林省白山市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
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