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德格尔存在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海德格尔存在论述论之二

2010-03-22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存在论存在主义海德格尔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系,吉林 通化 134002)

海德格尔存在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海德格尔存在论述论之二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系,吉林 通化 134002)

对“存在”问题的追问,从古希腊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过,可以说存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处在21世纪现代化盛行的社会中,我们更要认识到什么是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然后找到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在人的存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关注人的存在,关注“存在者”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中从海德格尔存在论中对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思想的阐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出发,进而阐发了海氏的基本存在论思想对后期存在主义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存的昭示。

存在论;存在;存在者;存在主义;生存昭示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66),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存在与时间》(1926),由于此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存在与时间》的目的就是要具体地探讨存在的意义的问题,而且,他一生中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关于“存在”,自古到今的思想家、哲学家们对此的解析众说纷纭,对“存在”问题的追问,从古希腊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过,可以说存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处在21世纪现代化盛行的社会中,我们更要认识到什么是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然后找到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在以人为本及人的存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关注人的存在,关注“存在者”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存在区别与存在者

史实可以见证,不论是古希腊哲学的存在论,还是近代形而上学哲学的存在论,都是关注存在者的情况,追问存在者的根据或前提,用对存在者的研究代替对存在本身的研究,颠倒了存在和存在者的关系,从而忽视了本真的存在。所以说,西方哲学史就是存在被遗忘的历史。然而在被遗忘的存在的荒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存在的脚步,听到了存在的声音。而那个脚步就是海德格尔的脚步,那个声音就是海德格尔的声音。

在西方哲学的不断演变过程中,传统形而上学以及传统哲学最终终结,海德格尔在对哲学进行深入研究后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试图从另一个新的方向来延续对哲学问题的思考,这样便开始了他对存在论哲学思想的构建,并对其与传统存在思想进行了区分。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忽视了存在和存在者的区别,用对存在者的研究取代对存在本身的研究,从而遗忘了存在。海德格尔的基本存在论是在区分存在与存在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形而上学试图追问的是存在的问题,但传统形而上学追问的方式使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变成了对存在根据问题的追问。在海德格尔看来,正是由于传统形而上学追问的是存在的根据,它一开始就错过了存在(sein)本身而把存在者(seined)当作存在,亦即传统形而上学一开始就混淆了存在与存在者。正是从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分出发使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具有不同凡响之处。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这一方面意味着存在与存在者不可分割地共属于同一;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存在与存在者有差别,存在不是存在者。用现象学的语言说,存在是对存在者的还原,存在就是括去了存在者的那个剩余者。存在与存在者的这种差别,就存在论意义而言,是指存在是对存在者的现象学意义上的否定。存在不是存在者,存在不是某种什么。因而我们不能问它是什么。但存在却显现着,它作为什么也不是的自身显现着,这是海德格尔所追问的存在的一个最根本的现象学特征,也是存在区别于存在者的根本,并对其与传统存在思想进行了区分。

海德格尔在追问存在意义之后提出了:人的存在为何被遮蔽而不澄明,甚至失落了呢?他认为是工业文明和作为这种文明的基础的科学技术使人的存在被遮蔽以至失落。海氏认为,现代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固然能够开启存在的领域,使人更好地与存在照面。但另一方面,技术的滥用也会导致对存在的遮蔽和存在的失落,人完全听他人的安排,他人又听从技术机器的安排。这样,就会丧失掉此在的独立性,而陷入沉沦、异化、随波逐流的生活中。然而海德格尔并不完全反对科技,因为他承认首先要靠科技为人的栖居之所筑居,技术虽有遮蔽存在的一面,也有显现存在的一面。海德格尔主张合度地运用技术,以便使技术不至于发展为越来越使人与自然分离的结果,不至于造成最终由技术控制人的后果。只有合度地运用技术,人才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二、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对存在主义的影响

存在主义一词的拉丁文existentia,意为存在、生存、实存。存在主义哲学论述的不是抽象的意识、概念、本质的传统哲学,而是注重存在,注重人生。但也不是指人的现实存在,而是指精神的存在,把那种人的心理意识 (往往是焦虑、绝望、恐惧等低觉的,病态的心理意识)同社会存在与个人的现实存在对立起来,把它当作唯一的真实的存在。

海德格尔作为20世纪德国最有创见的哲学家之一,他宣扬无神论存在主义,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并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他在《存在与时间》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一称谓,并促使存在主义理论系统化、明确化。对于“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无”,孤独无依,永远陷于烦恼痛苦之中。他认为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条件相脱节,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即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他提出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它与光明和快乐相联系。存在主义的终点正是宗教的起点。在已经达到“对岸”的宗教徒看来,存在主义者正是那些既不能回到当初的出发点,也不能游到对岸,而只能在湍急的河水里挣扎的人们。作为最深刻的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存在主义抓住了一点:人的悲剧的最终根源在于他存在本体论上的悲剧——存在与存在者的分裂。正是这一点使得精神分析理论在弗洛伊德学说之后,走上了与存在主义和宗教融合的道路。而且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为存在主义哲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他的存在学说在存在主义哲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存在主义者虽多由研究海德格尔老师胡塞尔的著作开始,并独立得出与海德格尔相似的结论,但也有人直接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如存在主义的发扬光大者萨特,他提出的著名的“存在与虚无”也就是将海德格尔思想的存在主义化,是对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并且他们都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都强调人的本质不是类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本质。然而萨特进一步强调了,决定人的本质的存在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海德格尔虽然指出人的存在有本真和非本真两种状态,但他并没有明白地说出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所在。萨特则明确地指出,人的任何存在状态都是人的自由选择,存在的过程就是自由选择的过程。

三、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对人类生存的昭示

海德格尔在追问存在中提出了对存在的遗忘,并且进一步地说明了在存在被遗忘的地方,存在处于非本真状态之中,处在存在的意义的遮蔽之中,也就是存在处于危机之中。这种危机,不是硬加在我们人类头上的帽子,而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切身感受,它同时也对我们人类的生存起到一定地昭示作用。我们在这里主要地谈一下关于人与自然的危机以及二者如何和谐共处。

人的危机是说人处在存在的边缘,处在非本真状态中,失去其本真之在。在此在的在世中,此在与他人共在,此在成了常人,常人又把存在从此在那里拿走了。在日常生活中,此在不是作为自身而存在,而是消失在他人中。每一个此在都和常人一样,都消失在常人中。常人处处在场,此在也成了常人,常人中的此在失去了本真之在,此在沉沦了。此时的此在,失去了其本真状态,跌入了生存的非本真状态或无根状态,同时也跌入了危机的深渊。特别是在技术主义帝国中,技术支配着人。从表面上看,技术是真理的显现。实际上,被定格在技术中的存在者却远离自身的本真之在。这种技术,使存在处于最极端的危险中。在这种技术统治下,在存在者成为持存物的过程中,人同样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持存物。技术也使人失去其他可能性。这意味着人走到了存在的边缘。人,神气活现地成为地球的主人。人所到之处,已经没有了物,只有自身而已。其实,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真实存在,把人的本质看作是周围一切事物的存在,并且把这种事物的存在看作自身作用的结果。但是实际上,今天人类恰恰无论走到哪里,也不再碰到自身,也无法达到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和对存在的认识。

在技术主义的帝国中,人的主观主义也达到了它的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由此降落到被组织的千篇一律的层面上,并且在那里设立自身。所有的存在者,特别是人,都在主观主义的处所中寻找自身存在的根据和意义。在这种主观主义的统治下,人成为主观主义的统治者,而世界则成为主观主义的产物。人和世界都失去了本真的存在,都陷入全面的危机之中。

在这种全面的生存危机中,人的精神世界日益萎缩与颓废。海德格尔认为,在现代社会,真正威胁着人的、真正致命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原子弹之类的东西。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的生命和本质已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与之相比,氢弹的爆炸算不了什么。“技术使人处于威胁之中,不仅是因为技术手段将使整个人类种族的毁灭成为可能,而且还因为它以一种更深刻的方式,威胁着人的本质,即人与存在的关系。”[1]这种危险,在人与存在关系中威胁着人的本质,是一种真正的威胁和真正的危险。这种危险在人类的本质处动摇了人类,使人类执着于现代技术,执着于人对世界的统治,而忘记了自己本真的存在。存在的真理被遮蔽,人也远离了自身的存在,听不到存在的呼声了。人的本质也就处在这种遮蔽中,处在这种威胁中。具体说来,“在人的本质中威胁着人的,是这样一种意见,即认为依靠对自然能源的和平解放、改造、储藏和控制,就能使人人都觉得做人是可以忍受的而且是完全幸福的。……在人的本质中的,是这样一种观念:贯彻制造的工作可以没有危险地大胆进行……在人的本质中威胁着人的,是这样一种意见:技术的制造使世界井然有序。”[2]

膨胀的现代技术,不仅吞噬着人,同时也吞噬着人类的家园,破坏着自然和社会,危害着文明的进程。在现代技术社会,人的根基性受到致命的威胁,人远离了自己本真的存在,处于非本真状态中,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中。人类甚至已经离开大地向宇宙进军。人类企图在整个宇宙建立和扩张自己的统治。那时的统治,不只是人造卫星围绕着星球转,而是要把整个宇宙都作为自己的附属物。在这种现代技术的统治下,人、自然和社会处于危机中,使人类感觉到无家可归。

自然,最初的解释是“生长”、“本性”、“天然”,是自然物成为自然物的根据。自然不是一个僵化的、被我们随意摆置或玩弄的对象,也不是我们随意以征服或掠夺的方式加以改造的客体。自然,是生成之源和存在之基。

然而在科学主义的旗帜下,自然被遮蔽了,被异化了。自然被看作自然物的集合,被纳入了一个机械性、无机性和空间性的框架中。当人们直观地、形象地把握自然时,自然已经从自然的存在秩序中被抽出来。自然成为对象、客体,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为性,失去了自己的本真性。同时人也成为主体,失去了自己的自然属性,失去了本真之在。面对失去本真之性的自然,人类更加为所欲为:“空气为着氮料的出产而被摆置,土地为着矿石而被摆置,矿石为着铀之类的材料而被摆置,铀为着原子能而被摆置,而原子能则可以为毁灭或和平利用的目的而被释放出来。”[3]人也沦为可供开发利用的人力资源。在功利欲望的驱使下,人类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自然的和谐被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被破坏了。自然不是原来的自然,地球不是原来的地球,人也不是原来的人。

从300年前的牛顿时代起,人类社会取得了改造自然的一次又一次胜利。胜利来自于现代文明,特别是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然而,一次又一次之后,接踵而来的是人类所遭受的一次又一次的报复。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报复我们的。针对人、自然的危机,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意义上去对其进行拯救。

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意义上去解读人,把人看作存在的实现者。只有人这种特殊的在者,关注存在,追问存在,并且在存在的追问中成就了其他存在者的在,也成就了自身之在。今天我们要寻找此在的根基,实现此在的本真之在,就必须建立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指人类及其所有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他们的全部力量和全部才能。从本质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实现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是此在在起来的过程。我们要实现此在的在,就必须建立全面发展的人,坚持一切以人为本,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还要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谐既表现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又表现相融、相容、相助。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尺度。我们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必须把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标尺,把诚实友爱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准则,把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作为奋斗目标,让全社会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让社会处于和谐之中。

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视角去解读自然,认为自然是存在的自然。存在又是诗意的存在,所以说自然也就具有诗意。这使得我们的自然更加接近其本源,更加接近自然的本真“存在”。海德格尔的自然,不再是矿物学家眼中的供人攫取的地下宝藏,而是高山平湖;自然也不再是植物学家面前的为人利用的食品和饮料,而是田野花丛。海德格尔所说的自然不是我们所面对的现成的自然界,他认为如果把自然看作为任何现成存在着的东西,不论如何去看待它的性质和作用都会毁坏自然的本真存在。

人类社会取得了改造自然的一次又一次胜利,接踵而来的是人类所遭受的一次又一次的报复。现代社会的重重危机不能不使人们对自以为是的文明进步加以冷静的审视,并寻求种种解救的途径。他认为,技术时代的真正危险不仅仅是由某些技术引出的那些对人类不利的后果,诸如炸药、核武器。真正的危险还在于现代技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砍进深深的一刀”,对人和自然的自身存在都造成了扭曲与伤害。在技术主义时代,物的权力的肆虐,造成海德格尔一种纯然物化的世界感。人变成物质,即标志人所以为人的丰富的情感、精神已经缺乏,至少已简化。在预先制定的目的即物质功利性驱使下,人类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结果人与自然的和谐被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被割裂,地球不再是原来的地球,自然不再是原来的自然,就连人也异化了。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人不能退回到那个未受伤害的乡村风貌时期,不能退回到那个有限的自然知识时期。他认为回归是参照古希腊人、古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点,为走出重重危机寻找新的开端,从而为现代人提供一个行动基础,借助这个基础,我们能够不受损害地存在着。海德格尔回归观的主要指向是:关注和端正人的生存态度,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纠正人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被误置的位置等。海德格尔特别欣赏诗人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生存境界。这里的栖居,是以诗意为基础。诗意就是一种自在自由的境界,就是人与自然自由自在地相处。

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意义上提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地栖居”。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建立海德格尔的诗性自然,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人在对自然的适应、尊重和保护基础上和过程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处在存在意义的彰显下,我们就要建立生态自然。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载体,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久的和谐;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们将逐渐失去家园,中华民族将失去立足的空间,其他一切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将无从谈起。

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提出,是西方文化和哲学发展的产物,也是对西方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发展。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是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的清醒剂,使人们正视存在的问题,探寻人与世界的本然,探寻人与世界的和谐。海德格尔为我们描述了和谐存在的画面。在现代境遇下,我们应该齐心合力搞好和谐社会的建设,争取早日让海德格尔的和谐梦想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注释:

[1][法]阿兰·布托.海德格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5-106).

[2]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300).

[3]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孙周兴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933).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2][法]马克·弗罗芒-默里斯.海德格尔诗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李 劼.人类诗意地居住在这地球上[J].社会科学,1994(10).

[4]殷学明.从遮蔽到无蔽——海德格尔的居为何物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陈吉猛.存在的二重区分与存在问题的分裂——源自海德格尔思想的一种臆说[J].贵州社会科学,2005(1).

[6][德]比梅尔.海德格尔[M].刘 鑫,刘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日]高田珠树.海德格尔——存在的历史[M].刘文柱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8]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5.

[9]罗 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10]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1]刘敬鲁.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2]张祥龙.海德格尔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13]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生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4]郭晓晖.形而上学地讲形而上学——论海德格尔重提“存在问题”的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0(5).

[15]祖 良.拯救地球和人类未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6]高 伟.“存在的遗忘”与形而上学的终结——论科学的形而上学化与形而上学的科学化[J].哲学研究,2005(6).

Theore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Heidegger's Ontological Thought

LIANG Jing-shi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To the"sein"of the questioning,from Ancient Greece until today have never stopped,the sein is an eternal philosophical topic,is also an important social topic,in the 21st century modern society,we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is sein and the meaning of sein,then find the value of our own existence.Especially in today,w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existence of people,concerned about the sein of"the seined",which ha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elaborate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ein and the seined in Heidegger's ontological thought,and then elaborated the effect of Heidegger's ontological thought on late Existentialism,as well as human survival enlightenment.

Ontology;sein;seined;Existentialism;survival enlightenment

B516.54

A

1008—7974(2010)11—0044—04

2010—07—03

梁景时(1955-),祖籍山东蓬莱,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

李文)

猜你喜欢

存在论存在主义海德格尔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信用证下汇票存在论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如何安置现代性——马克思的政治存在论与海皑格尔的艺术存在论批判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