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大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0-03-22邓学晶王清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研究型创新性大学生

邓学晶,王清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工程力学系,山东 东营 116024)

学习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行为.人类在改造自然、构建社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免去了做任何事情都得从头而起的艰难.然而,由于知识积累的速度惊人,加上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使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培养研究型学习能力,否则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1 对研究型学习理念的把握

研究型学习不以现成的知识传授、记忆、重复为目的,是指大学生从课堂所学或兴趣所致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一种探索世界的心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1.1 研究型学习的特点

长期以来,在大学里,教师讲,学生听,基本上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恨不得把所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地移植到学生的大脑.这种教学模式把问题的最终解决作为教学的宗旨和目标,掌握知识是最重要的.学生在不断地记忆和重复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方法创新被认为是科研人员的事,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型学习则是另一种思路,认为知识是用来研究问题的,而知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研究型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问题,有了问题才可能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不可能谈创造.第二步就是要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借助于已有的知识进行推断、形成一个假设.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注意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候需要对问题进行一定的延拓,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第三步要采用自然科学实验、查阅资料、学生讨论、社会调查等手段,求证先前推断和假设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来确定方法,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个结论不是标准答案,不具有唯一性.由此可见,研究型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现有知识对于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问题的解决新的知识逐渐形成.同时,又产生新的问题,然后再假设,再解决,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1.2 研究型学习方式的价值

研究型学习可以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使他们在心理、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开拓性、独创性、新颖性等特点.首先,研究型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他们关注的一系列自然、社会或经济问题.以探究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活;其次,研究型学习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其开放性和实践性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想象力提高等方面的帮助.大学生具有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不同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锻炼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开放性的思维分析问题;再次,研究型学习还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主要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性、合作性和多元性,有利于学生锻炼意志、学会合作、增强自信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充分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对整个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进行思考、设计、预测、评估,也可以就某些细节进行独立、深入的积累、挖掘、提炼,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习空间,培养独立的个性品质和前瞻性思考能力.

2 从课堂内外谈理工科大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

(1)有选择性的预习.大学里所开设课程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由许多门课程综合而成,内容广、门类多、难度大.有些课程要在一个课时里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很难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如果课前没有一定的了解,那简直就是在听“天书”,这种感觉对于大一年级学生来说相当普遍.这样,课前预习在大学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学期之初,先把所有课程分成需要课前预习和不需要课前预习两类.对需要预习的课程,在老师讲课之前把下一课时的内容琢磨个大概,争取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有的放矢、“听中”要害,弥补自己在理解上的不足之处,这样听课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将课本内容很快“吃透”.而对于那些仅靠上课就能完全听懂的课程,大可不必预习.

(2)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上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虽然研究型学习提倡探究问题,但就理工科大学生大多数的专业基础知识来说,要做真正学术性的研究有一定困难.因为大多数专业课程的经典内容,都是前辈们几十年上百年改造自然、构建社会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单从课本上已经看不到前人艰辛探索的痕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完美的画卷,一些曾经错误的尝试已被掩盖的无影无踪.这样,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不妨对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多做些假设,试图复原前人的探索之路.哪怕这些假设与正确的结果相差甚远,或许这些假设的思路和方法,对我们以后探求新的知识很有帮助.不同的参考书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解释往往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得到同一个结论,这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此外,在大学课堂上,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淡化老师的权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质疑精神.

2.2 课外活动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广阔天地

(1)积极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学校的兴趣小组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空间,在这里与同学经过合作、交流、探索,最终达成一定的目标.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锻炼,可以培养大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的能力,体验到与他人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喜悦.另外,积极地参加兴趣小组还能激发大学生的领导潜质,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教授在2009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演讲时提到,耶鲁大学特别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耶鲁大学有200多个课外文化小组活跃在校园中,包括辩论赛小组、撰写新闻小组、音乐小组、社区服务小组以及政治团体等,课外小组是培养未来领导人素质的实验室,小布什当时就曾经积极参与社团的活动,这对他后来担任美国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我国多数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与耶鲁大学不能相比,作为理工科大学生应该尽量多参与校园兴趣小组.

(2)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近年来,教育部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的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资助在校本科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的创新训练项目.积极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能够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到2010年,教育部将共计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资助15000个项目.这是大学生培养研究型学习能力的最佳平台之一,许多课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使大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即使失败也是一种体验,关键在于这个过程能给大学生带来创新思维和实践方面的收获.

3 结语

大学的学习和中学有很大不同,中学生“挤过独木桥”进入大学校园,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要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者,必须重视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研究型教学改革被高教界呼吁多年,校园文化建设也受到管理层的广泛重视,但这些举措真正惠及到每一个大学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另外,大学强调自主学习,自觉很重要,这要看大学生自己的内功修为,面对众多诱惑,要始终使自己保持一种向上的决心.就现阶段情况看,从大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培养研究型学习能力是使大学生尽快成才的最有成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顾沛.把握研究性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7):31-34.

[2]曾庆学.高师院校研究型学习的实施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237-238.

[3]范天成.研究型学习方式内涵与价值探析[J].教育探索,2006(7):14-15.

猜你喜欢

研究型创新性大学生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做“研究型”语文教师,从教育笔记开始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