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建设贵在细分教育
2010-03-22
■本刊特约评论员 荆 平
前不久和几位校长谈论起特色学校建设,有的认为长项学科是特色,有的认为文体活动是特色,有的认为哪一方面有新鲜东西都应看成特色。看来,建设特色学校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讨论。
第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特色学校?如果对特色学校的内涵没有明确的界定,就如同射击没有靶子,何谈建设?其实,特色学校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就其本质而言,它是学校教育的一般原则与学校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学校。
特色学校一要坚持学校教育的一般原则和一般规律,包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设取向,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根本标准的教育质量观等。只有坚持学校教育的一般原则和一般规律,才能保持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否则,学校就会走上邪路。二要符合学校具体情况实际,包括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学校办学条件实际、师生发展状况实际、学校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实际等。不能脱离这些实际,如果脱离这些实际,身处贫困地区却要像发达地区那样讲究,身为“收底学校”却和一流学校实行一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身为中小学校却要一味模仿大学的管理,那肯定是东施效颦,而非特色。三要具有时代特征。要能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学校建设和发展,敢于根据自己的情况改革创新,善于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学生。教育出来的学生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让绝大多数的群众满意。如果学校不能与时俱进,时刻把握时代的特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被人民群众所抛弃,那时还谈什么特色?
综观这三条,不难发现,特色学校之“特”,并不在于有一两个长项学科,也不在于有什么新鲜之处,而在于对教育要有自己独特而先进的理解和独特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独特而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为什么要建设特色学校?特色学校不是学校建设的目的,而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实现形式,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求,把每所学校都建设成为对本校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学校。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什么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校不是升学率最高的学校,也不是培养“状元”最多的学校和一味标新立异的学校,而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2010年8月23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率教育部宣讲团到广东省宣讲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时,对此作了明确解读。她说:“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并非就等于是好的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会导致教师只关注到少数学生,而余下的大多数学生则抱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其他学校、进入社会。“不能像抓GDP一样去抓升学率”,要强调人人成才,“关心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建设特色学校不能为“特”而建,也不能为了站到所谓一流行列而建,而要为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而建。
第三,怎样建设特色学校?既然建设特色学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就要做“适合”的文章,首先认识学生,其次细分教育。要在准确把握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理想志向、兴趣爱好、心理特质、所长所短的前提下,把学生至少作出类的区分,按照学生的需要进行引领、指导和帮助。
然而,要做到分类施教并非易事。认识学生,需要学生的身心素质有比较充分的显现,需要教育者具备必要的条件。学生方面,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身心成长处于激烈变化过程之中,特长潜质尚未充分显现,到初中高年级或高中阶段才明显显现和基本定型。认知方面,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主要学习简单知识,智力因素的作用还不甚明显,到初中高年级或高中阶段,学生才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具备了自我控制和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方面,国家对中小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一视同仁”。高中学段则不同,既有学生的类分,又有学校的分化。所以,中小学校不给学生分类而要求教师提供适合的教育几无可能,只能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在开发潜能、显现特长上建设特色,高中学段才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黄金时期。
成功企业细分市场的经验或许可以借鉴。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在感言“碎片化营销”时谈到,现在,“核心竞争力与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不完全是一回事”。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用户资源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也可以获取;没有这种能力,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也会失去。建设特色学校关键也在于获取核心竞争力。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至少一个重要方面是细分教育,在教育的大海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