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字教育工作方针为指导,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2010-03-22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20字教育工作方针。
一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国计民生。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列为改善民生六大任务之首,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反映了我们党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未来的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面临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新任务下,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这就更加需要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
二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本质体现,是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育人。坚持育人为本,就是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三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主题。我国教育改革以恢复高考制度为先声,以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公平,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激发活力,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也是今后的必然选择。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教育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实现社会公平进步、人民幸福生活、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目标,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期盼。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的具体体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要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在全国或省范围内,教育资源要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在同一市(区、县)范围内,教育资源要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等均衡配置。
五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推进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教育质量是关键。没有一流教育就没有一流人才,就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提高质量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能力培养;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必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质量监测的长效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