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在哪里

2010-03-22朱永新

天津教育 2010年9期
关键词:毛虫麦苗青青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教鞭下,也不在分数里,她在诗意的晨诵中,她在美妙的午读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暮省里!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灯光下,也不在题海里,她在温馨的共读中,她在快乐的共写里,啊,幸福就在咱共同的生活里!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霓虹下,也不在酒杯里,她在理想的愿景中,她在田野的行动里,啊,幸福就在你芬芳的的果实里!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名利下,也不在地位里,她在悲悯的情怀中,她在合作的精神里,啊,幸福就在这全新的教育里!

2010年4月10日,在焦作市团结街小学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不仅是因为“麦苗青青”老师那甜润而深情的演唱,更因为她和那群焦作的“新教育毛虫”的激情和梦想。

上午9点半左右,我来到了团结街小学。学校并不大,校园也不“张扬”,但是,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许多童书装点的墙壁和“新教育”的文化走廊。

我很快被带到二楼的一间教室,参加一个以“幸福在哪里”为主题的“毛虫”沙龙。“麦苗青青”老师的丈夫将“新教育实验”带到监狱中的故事,孙茜老师的“教育在线网上夫妻店”的故事、“大杨树”老师的农历课程故事等,虽然过去在“教育在线”上曾经看过,但是亲耳聆听他们的声音,依然感动不已。

“麦苗青青”老师告诉我们,她是一个为爱痴狂的人。她说,每当她想起“新教育共同体”,就会把它和《圣经》上这样一句话联系在一起: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去,仍旧是一粒。若是落地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她认为,这就是“新教育”团队的精神,她向往这个破碎的美丽。

她讲述了参加“新教育实验”以后曾经如痴如狂的一段经历:“对不起,待会儿我就打扫卫生。”这是她不断对老公重复的话。“谢谢你,下顿我一定让你吃现成饭。”这是她坐在电脑前,老公端着饭碗递给她时,她感动的话。“孩子,抽空我一定去给你送点好吃的。”这是孩子周末回家,她抱有歉意的誓言。“忙完这一段我马上回家看你们。”这是她在电话里经常留给父母的念想。

而“新教育”、“毛虫与蝴蝶”、“晨诵、午读、暮省”、“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这些词语,才是她生命中的主旋律。她说,“不知道它们是我每一分钟的生命,还是我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她还讲述了发生在她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由于她的激情甚至疯狂,她那当狱警的丈夫也深受感染,多次提出把“新教育实验”带到监狱教育中去。“你们的‘毛虫与蝴蝶’,适合不适合我们的犯人用?”面对丈夫的提问,她都是不加思索地用一种轻蔑的语气回绝他,而丈夫总是沉默。

但是,“麦苗青青”老师后来发现,一向不上网的丈夫开始搜阅“新教育”、“毛虫与蝴蝶”的有关资料了;家里的有关“新教育”、“毛虫与蝴蝶”的书、简报等资料,莫名地“丢失”了;电脑桌上放着一本手抄本,里面全是摘录“教育在线”帖子里的话。再后来,她发现丈夫居然说了很多“新教育”的“行”话,张口“朱老师”,闭口“干干”,还有“瘦尘张硕果”等。他真诚地对“麦苗青青”说:“教育不是道德教唆,而是心灵滋润,这恰恰是我们做不到的,‘新教育’却能,它是心灵的鸡汤,我要让我们的服刑人员也过上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他还特地给监狱领导写了一份建议书《关于进行“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特殊教育实验的建议》。

他对“麦苗青青”说,他准备通过这种共读、共写的教育生活方式,让他管教的犯人也能和亲人、狱友以及干警们从心灵中过上共同的生活;他说他正在考虑选什么样的书和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共读。然后,就是在网上开个主题帖,名字就叫“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麦苗青青”老师有点遗憾地说:“如果不是丈夫后来生了一场大病,也许他就会和我一样干这件有意义的事了。他说话的样子很幸福,而这幸福像波一样传递给了我,我除了幸福之外还很感动。是‘新教育’让我们真正地共同生活在一起。我想,如果他梦想成真,那他真的就在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了。”说这段话的时候,“麦苗青青”的脸上荡漾着幸福。

孙茜老师与“麦苗青青”的故事异曲同工,但是角色倒了过来。她是在丈夫的影响下走进“新教育”的。2007年7月,她那做中学教师的丈夫受校长委派在山西运城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回到家中,从进门的那一刻开始,丈夫就滔滔不绝地向她“唠叨”“新教育实验”。听着从丈夫嘴里不断冒出的“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毛虫与蝴蝶”等字眼,孙茜如坠云雾之中。丈夫不由分说地“发号施令”:“9月1日起,你就带着孩子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吧!我做你的坚强后盾。”

就这样,2007年9月1日,孙茜这条“毛虫”开始上路了。当时,她产假刚满,孩子只有半岁,为了有时间搞“新教育实验”,她就和孩子住在离学校比较近的母亲家里。虽然和丈夫每周见面一次,每次谈话的主题却多是“新教育”。

2007年10月的一天,快递员为孙茜送来了一套绘本书,一看,竟然是丈夫从“卓越网”上为她订购的。丈夫说:“二年级的孩子适合上绘本课,这十本书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把这些故事讲给你的学生听,他们一定会喜欢。”

为了让孙茜能够上网与专家交流,丈夫把家里的电脑搬到了孙茜母亲那里,并且帮助孙茜在“教育论坛”上建了一个“毛虫小窝”,希望她能够坚持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足迹。见孙茜迟迟没有开始行动,他又在论坛里半埋怨半鼓励地写道:“唉!这间小屋是有些冷清啊!为了我们的果果,阿茜付出的真是太多了,不忍看到一只刚刚起步的‘毛虫’就在迷离中止步,就让我做你最亲密的‘毛虫’吧!朱老师说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美丽的夏洛也说只要织起网就会有收获,我们将一起收获女儿的成长,直到女儿收获我们读书的背影。”

看到孙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丈夫就会发短信:“人气还是不太旺啊!阿茜,咱们的果果要是睡了,你就上来和我交流一下。”先生出差的时候,也不忘“检查工作”:“俺在省城,上来顶一下老婆的帖子。‘小毛虫’们最近的活动不是很积极啊!同志们加油啊!”

就这样,深夜成了孙老师与丈夫的幸福时光。同在一个城市的夫妻,通过“教育在线”论坛谈阅读、论教育。如他们研究共读的问题,丈夫写道:“1.我们为谁而读?2.我们读在孩子之前了吗?3.考虑到孩子的个性了吗?4.有多少书是我们读过的并发自内心想读给孩子听的?我们可爱的家长们不妨也讨论一下……”周末回家,他们仍然会继续延续网上的讨论主题。

孙茜与丈夫的“温馨小屋”也感动和吸引了许多学生父母的参与。学生周云帆的妈妈发帖子说:“孙老师,你好!初次来到这里,满心是感动,感动的是你为孩子们的用心,感动的是你们夫妻间的只言片语,感动的是每天与时间大战,感动的还有那个待哺的可爱的小果果,有太多的感动此刻让自己自责,‘忙’不是给孩子的理由。太多的感受日后我们会一起交流。来到小屋里很温暖,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孙茜的丈夫捷足先登:“看到你加入这个小屋非常激动。这里是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空间。”孙茜也不甘示弱地说:“看到你能来这个小屋坐坐,我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能把周云帆培养成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是我的愿望,也是你的愿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李娟老师和“大杨树”老师的故事也同样感人。李娟介绍了她如何在父母的支持下与学生一起阅读童书以及晨诵、午读的故事。她告诉我,因为“新教育”,她和学生家长的心连在了一起,彼此牵挂,互相理解。在她们班,“61*3”是她和她的“毛虫”父母们的一句语言密码,“它代表着我们曾经为了‘新教育’、为了孩子心相连,那是多么幸福啊!”

“大杨树”(常瑞霞)老师介绍了她如何通过儿童课程、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书信交流,“沉浸在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活之中”的幸福感觉。她告诉我,看到学生的成长与变化,自己每天都沉浸在激动与快乐之中。她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别人做不做,我决不放弃这种教育方式。因为我已为‘新教育’剃度。”在“新教育实验”的旅程中,班里60多个学生过生日,都会有一个特别的仪式,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教师和同学们送上的特别的生日诗中留下生命中难忘的记忆。“大杨树”还利用一年的时间和学生们一起穿越了农历课程,穿越了二十四节气,从《苏东坡传》到“花之旅”,从“也有风雨也有晴”到“也无风雨也无晴”,诗歌不断地穿越着学生们的生命,改变和影响着学生们对生活的理解。

一个小时不到,我不断地被一个个故事感动,不断地拭去眼眶里的泪水。那是因为我看到“新教育”正在焦作,在这些平常的学校,在这些普通的教师身上,慢慢地开出花来。是啊,“和绿叶约定,一定会看到葱茏;和鲜花约定,一定会看到灿烂;和种子约定,一定会看到成长;和岁月约定,一定会看到厚重。”

和绿叶约定,一定会看到葱茏;和鲜花约定,一定会看到灿烂;和种子约定,一定会看到成长;和岁月约定,一定会看到厚重。

当我特地到“教育在线”网站上去重温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发现,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是否依然在坚守呢?他们的故事是否值得我继续言说呢?

在“麦苗青青”另外的两个帖子“去青青的麦田”、“往下扎根,向上结果”的开帖篇我找到了答案,从那些文字里折射出了焦作“毛虫”那步履艰难但顽强、执著的“犟龟精神”以及对“新教育”不离不弃的心路历程:

打开一个随俗的日子

我走过田埂

断镰 锈迹斑斑

戳痛脚心

蓑衣 还在春的垛口 窥视

一粒麦子的

沉睡

毛虫啊

你的梦里需要一片麦地

去麦地 翻耕

我千年的体香

聆听播下的种子

如一些理念

或一种精神

发芽的声响

毛虫啊

麦田里 总会有幸福与麦苗一起 返青

他们是否继续坚守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他们曾经编织,编织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编织了那段幸福的时光。

随着“新教育实验”在焦作的推进,“毛虫”们走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更需要的是一种理性和坚守。就像“麦苗青青”在刚刚开的帖子中所说:

行走于大地表面

谋求的是往下扎根

生命的踪迹

忌讳被雨水冲走

将一片希望根植于心底

岁月从此产生

于是,落脚于寂静深处

让阅读生命

打开日子

满腹爱耕种到

春天的垄沟

蹲在秋天的阳光里

期待着向上结果

用激动伴着幸福的泪

亲吻收成

“麦苗青青”也曾经借泰戈尔的诗表述了她的“破茧”之痛、之无奈、之希望: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

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

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

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路上走过。

我生活在和他相会的希望中,但这相会的日子还没有来到。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这愿望的痛苦岂不正折射出她心灵深处那没有泯灭的还在燃烧着的激情吗?

其实,我在想,他们是否继续坚守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他们曾经编织,编织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编织了那段幸福的时光。从“新教育”生命叙事的理论来看,她们有过精彩的篇章。不过,我真切地希望她们都能够把自己的生命锻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奇,也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战胜自己不断遇到的各种危机、困难和挑战。

“幸福在哪里”?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用一生去寻找。

猜你喜欢

毛虫麦苗青青
小毛虫的梦想
《青青随笔》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HPLC法同时测定大麦苗中5种成分
春来草青青
小麦苗的梦
就是因为那个洞
我到麦田看麦苗
小雪花与麦苗儿
青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