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因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0-03-22谢连合
谢连合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德州253034)
浅谈情感因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谢连合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德州253034)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文章首先对情感教育这一概念进行基本的论述,继而分析了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培养,最后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情感教育;体育教学;高等教育
一、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受到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过于注重技巧的传授,在价值、情感、意志、信念、责任等方面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技能,而缺乏对体育精神的真正理解。根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高校体育课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通过情感培养和意志锻炼,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形成开朗、自信、乐观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竞争、拼搏、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等情感因素。体育课应摈弃“纯身体训练”的传统体育观,要坚持以“全面育人”的现代体育观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经验和精神世界。
二、情感的定义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个人对事物的需求不同,产生的情感自然也会有差异。同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与其他的学科相比,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例如场地、天气、环境、设施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会对学生自身的情感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长期下去学生消极懈怠的情感就会增强。而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情感功能,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建立情感的桥梁,可以使我们的日常教学更加的高效。
(一)动力调控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会随着运动项目的变化而变化,而不同的情感又对其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对同一事物的情感也是有差异的。在某一种项目上,有些学生身体素质适合此项运动,则会对此投入较多的情感,其在运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运动过程中愉快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不断的进行尝试。而另一些不擅长此类运动的学生对待这一项目可能会产生并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的动力调控作用,消除学生过分的紧张。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二)感染作用
情感的感染作用,指的是当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通过表情外显,为他人所觉察,并进一步引起他人情绪的反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生动形象的语言,准确优美的动作,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表情。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相关的问题,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去影响每一位学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受到鼓舞。
总之,情感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培养和调控学生的情感,使之成为课堂的动力。
三、情感因素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当前的体育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正确的情感。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体育课堂中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的情感因素呢?教师应该通过哪些手段来监控并且利用情感使学生更好的配合完成体育课的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爱憎情感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述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利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与保护,充分体现出师生之爱,同学之爱,形成一个相互关心爱护,共同学习提高的良好风气与团结友爱的集体。教学内容本身的丰富性、娱乐性,使学生消除了紧张、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达到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即获得体育锻炼快感。这种积极的情感称为增力情感,由于增力情感的作用,使他们感到体育锻炼是这样美好,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爱心,从而热爱自己的工作与学习。
(二)利用积极的反馈与鼓励来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赞可夫曾指出“不论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其起源首要的不是认知本身,而是分数或教师扣头评语的形式对学生的作业所做的评价。”课堂上适时地运用积极的反馈来评价学生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对其体育学习情感起到调节作用,即产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情感反应。当然,反馈的方式除了语言外,还可运用眼神、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同时,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在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使之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自信,同时加强个别辅导,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析失败原因,可以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的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得到提高。
四、情感因素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堂的效率更加优化。然而,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注意到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师生感情融洽
师生感情融洽是保证情感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喜欢某个老师,他们会积极配合得学习这门课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从而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此外,学生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身体上的一些问题,此时教师更应该细心耐心地对待学生。认真指导学生做某些运动,以致把危险系数降到最小,确保学生的安全。教师的敬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的关心爱护会感染学生,有了这种融洽的师生感情做基础,学生对老师有了亲切感和敬佩之心,从而把这种感情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上。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更加有兴趣模仿教师所教动作。反之,教师与学生没有良好的关系,课堂气氛不会融洽,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二)注重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认知
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认知也是情感教学中的主要因素。如果学生认识不到体育课的意义以及重要性,那么很难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体育和其他课程同样重要,对培养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成长、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学生一旦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即使对体育本身没有兴趣,也会努力学好。另外,教师应多介绍体育知识,加强体育宣传,使学生对体育有着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如乒乓球赛、足球赛、篮球赛等,使学生在真实的竞赛中培养自己的毅力,提高自己与别人合作的能力。通过竞技比赛,学生会认识到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从而更加热爱体育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情感应该坚持不懈。同时,在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最终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冯 霞]
book=46,ebook=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