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0-03-22侯东喜马万玲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侯东喜,马万玲,任 伟

(1.河北理工大学 轻工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2.河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是在总结学雷锋活动和借鉴国外志愿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倡导各高校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志愿无偿地参与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社会服务活动[1]。1963年的3月5日,毛泽东曾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拉开了全国志愿服务的序幕,学雷锋活动为今天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也相继提出“植树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扶贫接力计划”等志愿服务活动,鼓舞着志愿者为志愿事业不懈努力。

1. 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近年来,共青团中央以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为统揽,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组织实践了“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爱心助长”、“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等志愿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行了“一助一”专项服务,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大学生进入社区,为孤寡老人、孤儿和生活困难的群众表演节目,维修家电等,得到了社区人们的赞扬,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起到了推动作用。

2. 热情投身于支援西部的活动

大学生积极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高昂的热情作为主力军投身于祖国贫困地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毕业的付敏曾是广西隆安县的一名西部志愿者,两年的志愿者经验让她在公司面试中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广州大学毕业的冯康,现已是汇丰银行资讯科技运营部的一名职员,把志愿服务期间的经验用在了工作中,引导客户积极探索,他的工作方式已成为公司员工学习的榜样。职业能力锻炼,不仅帮助志愿者解决了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了更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推崇社会责任。

3. 为全国的大型活动和突发事件提供优质保障服

2003年非典期间,1 200多万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爱心包、热线咨询、帮耕帮困等志愿服务,为夺取抗击非典的胜利做出了贡献。2008年的汶川地震,各高校青年志愿者表现突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2008年的奥运会、残奥会上,74 000人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服务,优质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中国青年的蓬勃活力,更树立了北京的世界形象[2]。

4. 大力倡导环境保护

大学生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植树造林、沙漠治理、水污染治理、清除白色污染等内容丰富的志愿活动,成立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环保组织,积极地为“低碳生活”做宣传活动。

二、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 活动的参与范围“广泛”,但不“深入”

在唐山市几所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调研中,以问卷和座谈形式了解到:在提及是否参加过志愿活动时,有 14%学生选择“经常参加”,47%的选择“参加过,但很少”,26%的学生“基本没参加”,其余学生为“完全没参加”[3]。可见,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率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在参与的深度方面有所欠缺。开展如火如荼的志愿者活动只在极少数大学生中留下不灭的印记,而相当一部分人视此类活动可有可无。有的志愿者活动片面追求表面的美化,不注重内在的修养,造成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作用不明显。

2. 组织建设模糊,服务缺少创新

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存在建设模糊、缺乏服务标准和良好的长效运作模式,有时会出现服务重复、缺乏创新的状况。首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对象存在范围狭窄状况。一般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对象都是弱势群体或者特殊群体,没有将服务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层次,这样就限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域。其次,大学生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活动时,一般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小团队的想法开展,与其他团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志愿服务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最后,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缺乏创新意识,校园内的志愿活动单一,后备支援者的动机不足,造成志愿服务活动后劲不足。

3. 大学生志愿者自身亦缺乏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大学生自身存在彼此的差异,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足,有些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导致了大学生志愿者对工作职责、服务技巧、服务程序、服务经验的欠缺,服务效果不佳。在一些社区服务中,大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并不乐观。

三、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对策

1. 加强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机制的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并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站的建设,一个规范的服务站要具备统一的标识、固定并相对独立的办公地点和必要设备,使专职工作人员长期坚持志愿服务。二是加强团组织建设,使大学生志愿者充分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提高他们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将公益性放首位。共青团组织应创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平台,充分发挥大众传媒,运用言论、公益广告宣传感人事迹,在精神文化领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规范志愿者招募与注册制度,建立依法登记或备案的志愿者组织,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及时发布招募信息,依托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成立全国性志愿者组织,完善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2. 完善激励法规保障机制

在志愿者组织内部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鼓励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且成绩突出者,定期评选并表彰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组织。探索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使志愿者本人在需要帮助时可以优先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公募性基金会以及公民个人为志愿服务的活动进行资助。

3. 创新服务形式,增强服务意识

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志愿活动也逐渐增多,但是大部分组织的志愿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重复,难以跟上志愿者队伍发展的步伐。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要加强和改进组织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形式和服务项目的拓展和创新[3]。应鼓励志愿者拓展服务领域,比如社会研究、教育发展和环境监测等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范围。同时,运用大学生志愿者本身不同的经验、才能和专业知识,建立有特色、具有实效现实意义的服务平台,创新地开展服务与自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拓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大学生之歌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