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地方民族高校课程资源开发
2010-03-22饶文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化学系贵州都匀558000
●饶文谊 a,邢 焰 b(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a.计算机科学系;b.化学系,贵州 都匀 558000)
1 图书馆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主体
课堂并不是民族文化教育实施的唯一场所,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让学生走入多元文化环境,亲身体验和领悟多元文化的价值。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多元文化共存的场所。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图书馆组织的信息载体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具有以下特点:①教育对象广泛,凡是有能力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的所有人都可成为图书馆教育的对象;②教育环境是由图书馆建筑、馆藏体系、信息技术设备和专业工作人员组成的实体与虚拟环境;③教育目的隐藏在图书馆活动过程中,人们通过图书馆增长文化知识和技能,完善自我,加快实现人的社会化;[1]④教育形式主要以自学的形式开展。因此,图书馆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生得以在学习正式课程之外获得多元文化熏陶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三大支柱的图书馆理应成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主体。
2 图书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2.1 地方民族文本文献开发
民族高校较注重收藏本地区记录当地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战争、艺术和贸易往来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民间的手抄本、拓片、书简,还有各民族文化研究者的成果等等,这些文献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极为详细的记载、分析和研究,是地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以贵州为例,这些文本文献被分藏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如省图书馆、州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民族院校、民族工作及研究部门等机构和个人,只是藏品内容上各有侧重。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民族文献查找、选择、研究、利用上的困难。[2]所以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呼吁并且以自己的专业优势组织力量联合各有关单位编制二、三次文献,如统一目录、索引、文摘、提要及综述等检索类工具,实现地方民族文本文献资源共知共享。
2.2 民族文字、图片、实物文献开发
在文字方面,民族高校图书馆对于民族地区古往今来的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文献情有独钟。如:水书记录了水族宗教信仰、天文历法、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生产生活等多方面内容,成为水族人的“易经”。它既是解读水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又是进行民族、宗教、历史、文字等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资料。水书是华夏古文字宝库中一块珍贵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据水书专家统计,贵州省境内有水书文献2万余册,它们大部分收藏于贵州民族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荔波档案局、三都档案局等相关部门。
图片、实物是没有文字,或其文字不作为主要交流工具的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这部分文献开发出来,将极大地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可以对少数民族村寨图片、标志性建筑图片、民族头饰服饰变化图片、民族庆典活动图片、民族风情图片、历史人物及重要遗址图片等组织开发;也可以对少数民族同胞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乐器、民间工艺品等等组织开发。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至2006年筹建水书文化展览馆以来,非常重视水族水书文献及图片、实物的收集与开发。自该馆建成以后,已有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往参观研究,对水书文化的神奇魅力赞不绝口。该馆对水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
2.3 民族学科文献开发
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学科特色取决于各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和承担的研究课题。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学科专业,“莫友芝研究中心”“水族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承担着“水族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黔南布依族地区化学课程资源调查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影响”“贵州荔波喀斯特地区土著民族语言与英汉对比研究”等国家课题,所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就侧重于收集与这些课题有密切联系的民族学科文献。对于民族学科文献的开发,如果仅限于文本文献和图片实物文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大量信息主要存贮于民族生活、生产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民族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体育等活动记录下来,供师生学习研究。如节日期间举行的大量民俗活动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民族乐器制作及演奏、民族歌舞、民族体育、传统文学艺术、神话传说等各学科课程资源,图书馆应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将其记录下来,制作成特色数据库,方便师生们学习研究。
2.4 民族文化数字资源开发
数字化是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世界记忆项目”,将数字化了的文化遗产在因特网上公开,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3]将民族文化数字资源的建设与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相结合,建设有序的高质量的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民族特色数据资源,是实现民族文化教育课程资源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徐径。
2.4.1 自建民族文化专题数据库
民族文化专题数据库是图书馆根据地区特色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而自行开发的特色数据库,如贵州师范大学的贵州地方志数据库等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数字化建设中,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编制二次文本文献的基础上,联合各有关单位针对民族文字、图片、实物、民俗活动、语言、影像、影视等资料进行确切描述,逐一标记检索特征和提取检索语言,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建成多途径检索的专题数据库,一来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资源的共知共享,通过该数据库的使用让本地区民族文化教育研究者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二来可鼓励和激发广大师生和各科研人员学习研究民族文化,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民族文化研究成果。
2.4.2 网络资源下载建库
民族文化网络资源下载是图书馆充分挖掘和组织网络数字资源的重要途径。下载建库就是图书馆根据民族文化教育需求情况,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观点、成果进行跟踪收集,将有价值的网络资源下载到本地存储媒介上,然后组织整理,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建库过程中,可以将资源提供者的姓名标注出来,或对于提供资源者以赠送读书卡等方式以资纪念或鼓励,充分调动广大读者建设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馆藏。
无论是自建,还是下载建库都要注意两个问题:①一切资源只能在版权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尊重知识产权;②一切资源要利用图书情报学关于信息组织的方法与技术按类归入统一格式,添加检索功能,做到数字资源描述、处理、传输、检索、应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3 结语
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责无旁贷,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是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而建设特色馆藏则是其重要举措。
[1]李伟.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社会学思考[J].图书馆,2000(2):28-29.
[2]钟海珍.略论贵州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开发[J].贵州社会科学,2005 (1):48.
[3]黄如花.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