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组织
2010-03-22郭锋
郭 锋
(怀化学院图书馆,湖南 怀化 418008)
1 Lib2.0概述
1.1 Lib2.0的概念
近年来,由于博客服务、简易信息聚合(RSS)、社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集体编辑服务和社会性书签服务的发展与普及,信息提供者和消费信息者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淡化,网络用户在网络信息的生成、共享和传播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种新的趋势,被形象地归纳为“不仅是全民上网,而且是全民织网”,即 Web2.0。
2005年9 月以来,西方图书馆学网络媒体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图书馆2.0(Lib2.0)。目前,对这一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理解是:Lib2.0是Web2.0的技术或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些技术的组合,而且是新的“思考方式”或“运营方式”。Lib 2.0利用Web2.0技术和理念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了按需定制的信息服务。用户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信息发展,用户在网络信息的生成、共享和传播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或者以服务为导向),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
1.2 Lib2.0的精神实质
图书馆系统与服务供应商Talis公司在《对图书馆重要吗?图书馆2.0的兴起》中提出了Lib2.0的四项原则:(1)图书馆无处不在;(2)图书馆没有障碍;(3)图书馆邀请参与;(4)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1]。学者刘炜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Lib2.0五原则”:(1)Lib2.0是为读者而存在的,不是为图书馆员而存在的,也绝不是为了挽救图书馆已有的业务模式而存在的;(2)Lib2.0应保持最大程度的开放性和中立性;(3)Lib2.0尽可能采用开放资源进行服务,包括开放内容和开放软件等;(4)Lib2.0尽可能采用专业服务;(5)Lib2.0的技术必须是模块化、组件化,具有很强的平台和设备独立性,符合各类协议标准,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组合搭配[2]。
从上述有关Lib2.0原则的阐述中,可以看出Lib2.0的核心精神,概括地说,应是“开源、互动”。“开源”就是开放资源,包括开放源码(Open Source)、开放存取(Open Access)等,推行并利用开放资源正是Lib2.0的重要特征之一;“互动”就是交互驱动,包括服务端/馆员(Server/Librarian)推动、客户端/用户(Client/User)驱动等,只有服务端/馆员推动即是Lib1.0,只有客户端/用户驱动也不足以称Lib2.0,二者的结合集成方为 Lib2.0[3]。
2 图书馆在Web2.0环境下的困境
2.1 Web2.0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搜索引擎满足了人们从网络中提取对自己有价值信息的需求;RSS技术能够按照用户的个人喜好,有选择地将来源不同的内容“聚合”到一个界面上,为用户提供多来源信息 “一站式”服务;Wiki、Blog方便用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与知识的共享。Blog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简单,既可抒发“博主”的个人情感,也可以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成为集体知识管理沟通的桥梁。这些Web2.0的服务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2.2 图书馆面临严重的读者流失问题
OCLC于2005年年底发布了《对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认知:给OCLC成员的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报告》旨在为OCLC的员工、成员馆和信息机构提供有关用户对图书馆的认知、信息查询等信息。《报告》对图书馆界无疑是一次警示: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作用与功能在逐渐萎缩,挑战与危机并存。《报告》显示:84%的信息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1%的人从图书馆网站检索信息。90%的用户对使用搜索引擎获得的信息表示满意,对搜索引擎的评价高于图书馆员[4]。他们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来获取并共享信息。对于这些信息搜索者而言,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者,图书馆正在失去其作为主要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地位,人们开始绕开图书馆从其它途径获取信息。
2.3 Lib2.0服务遭遇冷场
Lib2.0的出现给图书馆解决读者流失问题带来了曙光,图书馆界一直企盼Lib2.0的到来会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一次跨越式的飞跃,给传统图书馆服务增加亮色,但现实却让人伤感与遗憾,真正参与和贡献的人可能不到1%[5]。读者个性化定制的“我的图书馆”功能也曾风靡一时,但读者对图书馆这一服务功能并不领情,基本上成了一种摆设。通过博客发布专题信息,应用RSS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开放维基版的联合目录等,并没有引来大多数读者的响应。
3 Lib2.0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组织
图书馆读者组织,有两层含义:一种是从图书馆事业的宏观角度出发,按照各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将不同类型的读者群组合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图书馆读者队伍;另一种是从图书馆具体工作的角度出发,成立和组建各种由不同类型的读者个体参加的读者活动组织,如 “图书馆之友”、“读书沙龙”、“读者协会”等。长期以来,图书馆对文献的组织十分重视,但忽视了对读者的组织,读者组织工作相对落后。
3.1 加强图书馆读者组织工作的意义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毫无次序的罗列和堆积,而是按照一定的形式有序地组合而成。虽然图书馆读者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群体,读者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但是,由于读者具有共同的社会环境、专业背景,承担相同的社会责任,不同读者之间很容易产生共同的需求、观点和态度。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读者之间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如拥有相同的阅读需求、相同的阅读兴趣等。另外,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大学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学习兴趣,同时他们又以院系和班级为组织形式而存在,这都为图书馆的读者组织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网络服务越来越便利的今天,读者不必亲自到图书馆就能获取其所需信息。但人类本质上就是喜欢群体或社会生活的,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想听听别人的见解;希望可以从讨论中获益,并且经常回来[6]。这些就是社群的特质。读者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了解较多的信息,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许多读者在图书馆看到好书、好文章及有用的资料后,通过互相影响和交流,使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良好的读者组织工作能够极大地扩大这种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从而使大学生读者喜欢上图书馆这个交流平台。图书馆加强读者组织工作的意义:一是通过建立读者组织和读者交流平台,促进广大读者之间的交流;二是通过对读者的科学组织,掌握各种不同类型读者群的需求规律和心理特征,在提供区分性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重点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三是图书馆读者也是一种资源,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图书馆不仅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图书馆资源,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图书馆读者的智力,组织读者参与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和活动,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实现图书馆的各项社会职能。
3.2 图书馆读者组织的模式
由于在组建目的、活动内容和管理方式上的差异,读者组织目前存在着三大模式:侧重于提高读者阅读能力的“读书交流”模式;侧重于培养读者参与意识的“业务”模式;侧重于发挥读者专业特长的“智力输出”模式[7]。
“读书交流”模式是通过组织读书活动,使读者在图书馆的帮助下能博览群书,完善自我。此类读者活动组织是以图书馆为基地,利用黑板报、宣传栏,通过组织征文、书评比赛等方式进行书刊评论、好书推荐、阅读经验介绍和图书情报知识宣传;利用导读讲座、报告会、讨论会、演讲会等形式使读者能与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包括图书馆的专家、学者进行直接的读书交流。这种模式增强了读者之间的读书交流,使读者获得更多的文献信息和读书知识,能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
“业务”模式是让读者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图书馆工作,锻炼了读者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这种读者组织活动的重点是让读者参与图书馆业务及其相关领域的具体工作。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图书馆读者服务部门人手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读者服务质量。读者通过参与图书馆工作,更加熟悉图书馆藏书,同时也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智力”模式是在开发读者智力资源的基础上,让读者为读者服务,进而为社会服务。参加组织的读者要经过严格的遴选,一般由各个专业的重要读者和热心于社会活动的读者组成。他们参与讨论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决策问题,对图书馆的建设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的智力资源。
3.3 Lib2.0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组织需要加强
传播学家Watzlawick将人类的信息交流分为内容(信息)和关系层面(感觉)。在Lib2.0环境下,图书馆恰恰忽视了信息交流在关系层面的建立,从而导致了图书馆信息在电子时代的单向性[8]。通过建立用户的社区,用户通过Wiki、Blog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与知识的共享。通过网络社群的建立,读者不仅与图书馆员建立了联系,还可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然而,不管是Blog或Wiki,这些强调与读者互动或者由读者贡献内容的服务仍需要去推广,才会有所谓的读者群的产生。仅仅依靠网络推广这些服务,想当然地认为广大读者会自动参与其中,其结果必然是令人失望的。Web2.0只是提供了技术,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加强读者组织工作。
4 结束语
Lib2.0并不是一种图书馆的形态,甚至不是图书馆IT系统的一种形态,而是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9]。这种服务能为读者带来更多的便利,但并非是读者的必然选择。图书馆只有做好读者组织工作,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接受并参与Lib2.0的服务,从而把读者留在图书馆,通过读者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1] 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2-3.
[2] 刘炜,葛秋妍.从Web2.0到图书馆2.0:服务因用户而变[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9):12.
[3] 叶鹰.开源互动理念指引图书馆2.0研究--兼论图书馆2.0与个性化图书馆的结合[J].图书馆杂志,2007(8):16.
[4] 陈若韵.图书馆营销2.0--善加利用Web2.0技术构建图书馆营销新通路[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3):3.
[5] 朋友来信:关于2.0的迷芒 [EB/OL].[2009-12-2].http://www.kevenlw.name/archives/576.
[6] 社群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EB/OL].[2009-11-10].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07/10/12/593/.
[7] 杭瑞勋.略论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组织的四种类型[J].图书馆建设,2000(4):89-90.
[8] 你认为图书馆应该上第二人生(Second Life)吗?[EB/OL].[2009-1212].http://cnlib20.ning.com/forum/topic/show?id=509559%3ATopic%3A9084.
[9] 金武刚,范并思.图书馆2.0精神的重要体验--《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写作感言[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