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2010-03-22龙心
龙 心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1 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含义及具体体现
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我国学者王德禄认为,所谓隐性知识,或称为“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钟义信教授认为,隐性知识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述,由于它的非结构化和专有属性,其传播成本很高,范围也较小。隐性知识可以划分为个人隐性知识、集体隐性知识和专业隐性知识,由认知、情感、信仰、经验和技能等要素共同组成。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技术秘密,经验和判断力,决策时的前瞻性都属于此范畴。从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隐性知识已经形成一些共识,比如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在特定情景下的、难以明确表述的的知识。它一般很少通过他人的帮助或者环境的支持来获得,必须通过个人亲自去体验、实践和领悟才能获得。
根据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是图书馆员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难以表达或未表达的知识。馆员个人的隐性知识也可分为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和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是馆员个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工作经验;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馆员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信念、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这类隐性知识存在于馆员个人的潜在素质中,与馆员个人的性格、个人经历、修养等因素有关,会影响到馆员个人的行为方式以及对图书馆的认同感。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与馆员的工作相联系,而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关系到馆员对工作投入的热情、工作的态度等。馆员团队隐性知识是馆员团队成员在相同工作环境下从事同一种工作,在长期的工作交流和互动中,形成的大家共有的能力和默认的操作流程。主要体现在馆员团体工作能力技巧、工作的操作过程和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
2 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管理障碍
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隐性知识存储、交流和共享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技术环境。目前,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存在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隐性知识自身特性
馆员隐性知识是馆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具有默会性、个体性、非理性、情境性、文化性、偶然性与随意性、相对性、整体性等特征。馆员隐性知识存在于馆员的头脑中,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它依赖于个体的经验、直觉和洞察力,深深根植于行为本身,根植于个体,受到环境的约束,难以规范和学习。
2.2 馆员个人障碍
一方面馆员个人在主观上对隐性知识重视不够,容易使隐性知识流失;另一方面,馆员对自己的隐性知识存在垄断心理,不愿与他人共享。馆员在与其他馆员进行隐性知识交流时,由于提供者和接收者在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势必影响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效果。隐性知识,特别是个人的某些技能,一般需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馆员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种资产,特别是个体的隐性知识更是馆员个人获得竞争优势、晋升职位和获取经济利益的关键因素。拥有这种隐性知识的馆员,一般不愿主动与他人共享,以免丧失拥有某种隐性知识的优势。同时,馆员相互信任是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前提,如果馆员之间相互不信任,馆员隐性知识共享和交流就无法进行。馆员之间不信任的人际关系和很多馆员存在的隐性知识垄断心理是馆员隐性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最大障碍。
2.3 图书馆组织障碍
目前,实施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不多,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更少涉及馆员隐性知识管理。合适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的缺乏,隐性知识管理机制的不健全,都成为隐性知识交流的组织障碍。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人们的行为起规范、凝聚、激励和强化作用,能有力地促进馆员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但如果缺乏这样的文化环境,就会对隐性知识共享和交流产生阻碍。
3 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3.1 建立馆员隐性知识库
首先,应对现有的隐性知识进行分类和有序化处理,将馆员的隐性知识通过编辑、整序,建立储备隐性知识的专门数据库或案例库,使隐性知识可查、可用,即对隐性知识进行组织化管理。一是建立馆员档案库,便于馆员相互了解,互相交流或合作研究。档案库包括馆员的个人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等。二是建立经验知识管理库,将馆员的工作日志、工作总结、成果报告、经验体会等隐性知识汇集起来,便于馆员在进行相同或类似工作时学习借鉴。其次,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对馆员个人信息的隐私权加以保护,馆员个人信息公开应征求本人意见。三是建立隐性知识案例库。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会有许多突发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靠馆员的隐性知识。同样,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语言艺术的应用、舒适环境的营造及适时服务的开展等也都离不开馆员的隐性知识。图书馆可以单独建立隐性知识案例库,将本馆处理突发性问题的实例、工作中对问题技巧性的处理、管理中的决策过程等客观真实地记录下来,并将其存入隐性知识案例库。馆员从隐性知识案例库中可以了解到各种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
3.2 创建交流与共享的互动平台
隐性知识的非编码性使得隐性知识的交流与转化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图书馆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构建交流平台,激发隐性知识交流。
一是创建交流平台。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或写作、出版、讲座、辅导、业务交流会议、各类沙龙等方式获取馆员隐性知识。图书馆要对馆员的隐性知识进行整理,并在馆员中广泛交流。如通过图书馆自办的馆内发行刊物,开设一些“经验交流”、“馆员推荐”等专栏,鼓励所有馆员积极投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督促馆员不断整理、分享隐性知识。定期举办业务经验交流会,让馆员畅所欲言,交流工作体会。这样的业务会议能够将馆员的隐性知识充分展示出来,并与他人分享。
二是建立网络交流和共享平台。图书馆应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交流平台,以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馆员间可以随时就某一内容或解决方案进行探讨,相互交换思想和看法,从而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如馆员可建立博客,将自己在工作和学习时所积累的经验、想法、观点、心得等隐性知识随时记录下来,使其清晰化、明显化。图书馆员的博客也是图书馆员个人认识类的隐性知识和技能类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结果,撰写此类博文有利于馆员积累工作经验,做好图书馆工作。另外,博客所提供的超链接功能可以使馆员在自己的博客中添加自己常用的网站链接或同事、同行的精彩博文,通过借鉴他人的显性化知识成果,能进一步增加个人隐性知识的累积。博客为人们提供了讨论区,其他人可以就博主提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馆员的交流,促使隐形知识不断向显性知识转化。馆员加入博客讨论区可以从各方面借鉴、消化知识,促进图书馆员之间隐性知识的互动转化。如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图林网志把图书馆人的博客进行了汇集,通过该网志的聚合,馆员可了解图书馆界人士在图书馆学方面的基本观点、学术成果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们的信念、价值观、治学态度、人生态度等。
3.3 建立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激励机制
建立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激励机制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图书馆可以从经济、个人提升、荣誉激励等方面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转化、共享和创新。一是实施经济激励措施。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或按知识贡献补偿的激励制度。加强对馆员知识贡献度的考核。二是实施个人提升激励机制。可通过晋升职务、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方法实施个人提升激励机制。知识型馆员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他人的肯定,这种措施可以进一步满足馆员获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三是实施荣誉激励法。可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多少作为馆员获得荣誉的依据。当馆员个人的技能、诀窍被收入知识交流库时,要以提供者的名字命名,用荣誉激励馆员。四是实施深造激励措施。对在图书馆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中作出较大贡献的馆员,图书馆可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这种激励更受注重自身发展的馆员的青睐。同时,外出深造是外部知识内部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使学习者学到新的隐性知识,使其更容易创造出新的知识成果。五是实施情感激励机制。图书馆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彼此信任、理解、关心和体谅往往能够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和友谊。图书馆实施情感激励机制,能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激发图书馆每个成员对图书馆工作的忠诚和热爱,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4 结束语
在显性知识急剧增加的今天,信息超载已成为人们普遍面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图书馆需要利用馆员的隐性知识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馆员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不仅需要图书馆搭建沟通平台,更需要图书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励馆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而且图书馆在重视馆内员工隐性知识管理的同时,还要重视与其他图书馆馆员的隐性知识交流,要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不同地区图书馆员的交流提供可能,促进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员能够有效的实现隐性知识共享。
[1] 庄善洁.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构成及其管理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6(1):104-105.
[2] 杜少霞.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11):34-35.
[3] 刘宏.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管理初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1):19-20.
[4] 王含晖,黄珍娟.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障碍及其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2):7-9.
[5] 林娜.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1):31-32.
[6] 秦亚欧.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62-165.
[7] 赖辉荣.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共享效率研究[J].情报科学,2006(12):1801-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