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之思考
2010-03-22漆良蕃
漆良蕃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资源被数字化,为用户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网络数字化资源的庞大与无序也给用户查找和利用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作为具有文献整序功能的图书馆,理应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浪潮中激流勇进,为用户提供方便、实效的数字信息资源。但是,单一图书馆难以承担海量化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工作,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之路是明智之举。本文就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进行探讨,旨在为图书馆深化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作为一种新型信息资源,数字资源具有共享性强、信息量大、出版更新快、不受时空限制、形式多样、交互性强及强大的检索功能等特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对各馆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网际协作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深入,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999年初,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通过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协作框架模式,使图书馆之间的协作有了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2002年4月,在文化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建设正式启动。经过几年的发展,共享工程自建合建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超过61.4万个。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总量达到69 TB。28个省级分中心已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日均资源传输量最高可达到100 GB。共享工程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它的初步建立实现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同时,全国各地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也得到不断发展。1994年,上海地区公共、科研、高校、情报四大系统19家单位联合启动了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目前协作成员单位已扩大到80多家。山东、湖北、安徽、四川、广东等地的资源共享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04年12月28日,被列为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文化工程的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式奠基。国家数字图书馆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不断增加数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扩大服务范围,开拓网上服务项目。截至2007年底,该馆数字资源建设已超过200 TB,自建数字资源总量达130 TB,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统一门户,为用户提供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在互联网上发布72万册(件)、在馆域网上发布超过百万册(件)的电子书。从2008年起,该馆每年将购买并在广域网上发布电子新书1万种以上,在本馆馆域网上提供使用的数据库达100个以上。同时,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平台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数字资源传输到全国各级基层图书馆,为公众提供服务。
2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总量不足
各地公共图书馆只有加强地方特色资源及自身馆藏资源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当地读者服务。由于资金、资源、人力的限制,它们对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建设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导致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在已建数字资源中所占比例偏小。
2.2 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标准不统一
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时期建设的数字资源库应用环境、使用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即使同一时期建设的数字资源库由于采用标准不同,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网络服务器管理平台、数据库平台不同,也难以通用,这就使得读者查询不同数字资源库时必须采取不同方式,需要多次检索多个数字资源库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标准不统一,既浪费了读者的检索时间,也影响了资源库的利用率。
2.3 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推广力度不够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广泛,读者需求多样化。只有加大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推广数字资源,才能让读者知道图书馆有哪些共建共享资源,才能让读者知道如何利用共建共享资源。目前,尽管公共文化共享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共享工程各级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已全面铺开,但是,共建共享资源推广力度依然有待加强。
2.4 高素质人才缺乏
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一大批既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检索技能的专业人才。部分馆员专业技术水平的低下,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知识结构老化,严重阻碍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公共图书馆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最大的“瓶颈”。
除此之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还存在馆际协作缺乏有效的协调指导、收集加工的数字资源在知识产权方面缺乏必要的保护、资源共建共享的经费缺乏有效保障等问题。
3 促进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管理体系
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多方合作的工程,需要成员馆共同协作才能发挥其作用。但是,各图书馆办馆规模大小不一,资金投入不均衡,对共享系统的贡献及需求有着较大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同时,共建共享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具体的困难,单纯依靠各成员馆各自解决肯定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处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筹备策划、资源资金的配置、工程的分工协同、义务的承担、权利的分配等问题。
3.2 加强数字资源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标准化与规范化是资源网络化和共享化的必备条件,没有资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根本就无法实现。数字资源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措施加以解决。目前,共享工程已经提出了资源建设推荐使用的资源加工组、唯一标识符组、基本元数据组、开放建设组、总体框架组等10项标准规范目录,内容包含资源共建共享格式标准、数据库建设、资源共建的方法、资源共享的方式等建设过程中必备的各项基础规范与标准,其他一些标准化与规范化目录还在研制开发中。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中,数字资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规则的制定和落实,是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条件,各地公共图书馆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目录来开展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以保证数字资源和应用平台能够相互兼容、识别和传递,方便读者的使用、成员馆的共享与资源的推广。
3.3 加大数据库建设力度,夯实资源共享基础
数据库建设是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大力开发馆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多形式、多类型的地方特色数据库,以丰富共建共享数字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如四川省乐山市图书馆重点建设了乐山文化人物数据库、乐山书画艺术数据库 、郭沫若研究数据库、“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研究数据库、乐山大佛--峨眉山世界双遗产资源数据库,通过共享系统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共享。
3.4 加强区域性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建设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基本上是由国家主导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为主,作为主体网络有效补充的区域性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并不成熟,区域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还不普遍。笔者认为,可以以省级图书馆为龙头,联合各市级图书馆,以县级图书馆为重点,开发形成以省、市、县三级区域化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体系,这既可以促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又有利于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横向联合其它省级区域网或纵向联合其它图书馆系统的省内区域网,形成更广泛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3.5 加强馆员培训,提高馆员技能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既需要掌握图书馆业务知识的人才,又需要掌握计算机使用、网络维护、数据库设计等知识的人才。加强对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人员的培训是推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公共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对馆员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等培训,利用网络、视频等远程教学手段,切实提高业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促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如共享工程江西省分中心按照国家管理中心的要求,多次组织该省11个设区市级支中心、65个县级支中心以及部分乡镇服务点的技术人员,开展设备远程技术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技能。
3.6 建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法律保障体系
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展需要各个图书馆的协作与配合,同时又对各个图书馆的利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协调各个图书馆的利益和明确各个图书馆的职责,保证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义务与权利。只有建立完善的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法律保障体系,才能保证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所需的经费得到落实,明确各成员馆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良好的资源共建共享运行机制,才能解决共享工作中涉及的如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
4 结束语
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需要。公共图书馆以文献信息服务于公众,以推广教育、传播文化、提供信息为主要功能。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公共图书馆的同仁应统一思想,树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大局意识,明确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充分利用系统内的技术力量优势、网络环境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将本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纳入到共建共享的系统中来,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1] 刘亚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6):46-48.
[2] 刘宣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6):73-75.
[3] 马文峰.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64-67.
[4] 刘峥.数字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其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03(10):40-41.
[5] 赖毅,方英.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6(2):39-41.